江苏太仓市是全国经济百强市,也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先行地区之一。全市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基础上,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服务形式和保障体系的创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探索了一条在发达地区大力建设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新路。
太仓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太仓市位于我国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东临长江,南接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发达。全市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共辖7镇2区和科教新城,户籍人口47万,常住人口71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3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53万元,财政总收入180亿,工业产值1900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3.7:57.4:38.9。目前全市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10位之列。
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市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为太仓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重要成就。太仓市地方经济高速增长,德资企业集群发展,对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推动了太仓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近年来,太仓市政府大胆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基础上,走国际教育经验本土化的发展之路,收到了发展地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显著成效,城乡人口素质和技能大幅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差距较小,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太仓市被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联合授予中德企业合作示范基地。太仓市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德国工商总会、国家教育部、江苏省、苏州市领导的首肯,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太仓市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张名片。
太仓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典型做法
回顾太仓市引进、消化和吸收“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践走过的路程,太仓市对职业教育进行的重要改革、发展和创新有: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综合管理,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的体制机制;紧紧抓住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立足双赢,主动出击,打造“政府引领、双元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太仓“双元制”本土化校企合作新模式;顺应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要求,大胆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充分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依托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太仓中专等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多层次、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拓展培训领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市委、市政府把职教的改革落到实处,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政策激励、经费投入等多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办学体制
1.强化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职业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每30万人口设置一所职业学校的基本原则,对太仓市职业教育进行新一轮的布局调整和优化。目前,全市建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该校为国家首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同时,市政府于2004年投资9亿元,创办了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已跻身省级高等职业技术示范学院行列,从而形成了中、高职一体化优质发展的新格局。
2.强化政府统筹。一是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加强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升学意愿,保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二是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沟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做好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工作,建立健全中职毕业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制度,努力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三是统筹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通过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的培训功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强化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广泛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极大地推动了与国民教育体系相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
3.强化政府协调。建立政、产、学沟通协调机制,制定促进太仓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章程,明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校企联盟,鼓励更多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形成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完善太仓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督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管理,督促其他相关部门协助做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
(二)创新培养模式
1.建设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拓宽双元合作办学途径。太仓德企聚集、规模企业众多,中德合作、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办学形式不断丰富。太仓职教积极开展与央企、外企、民企各类现代制造企业的合作,与港区科技创业园、软件园、LOFT工业园和国际服务外包园等现代服务业载体的合作,加大与国内、国际名校的办学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工学交替办学模式。积极组织实施“203002”工程(即每个专业要在每学期与20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与30名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企业合作完成2件有创新性、开拓性的工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七结合”工作(与课程改革、教师下企业实践、订单招生、学生就业推荐、专业辅导员建设、社会培训、职教大赛相结合),创造性开展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辅导员”、从企业引进生产线或生产课题、组织学生“企业研修”等,不断拓宽双元合作办学途径。
2.建设高效的教学工厂,扩大“双元制”本土化实践范围。为了进一步扩大“双元制”本土化实践范围,一方面不断扩大与各类企业合作,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学校实训中心建设,投资2.2亿建设5万平方米健雄学院中德培训中心、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外语培训中心和配套服务中心,成为太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的新平台和新亮点。在太仓中专学校建设以专业专门化方向为单元的教学工厂,建成了数控、机电、电控、物流、汽修等教学工厂。各类教学实训基地凸显“企业氛围”、凸显“模块化教学”,实行经理负责制。太仓市职业院校不断推进本土化实践的深度与广度,继续引进和消化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质量认证标准,吸收世界职业教育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显得更全面深入、更富有太仓特色。
3.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内涵。太仓市职业教育借鉴德国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标准,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按照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发展的总体思想,建设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在学校、企业二元之间,大胆实践模块化教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做到学用一致、理实一体。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设计符合课程和项目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成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总体目标。通过提供岗位实践、专项课题研究、与德国专家共同开发课程、定期举行课程改革沙龙或论坛、组织教师下企业等为广大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为推进“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提供智力保障。
(三)创新专业设置
1.优化专业结构。根据行业、产业结构设置专业,做到专业目标与产业岗位相一致,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基本吻合。上世纪80年代的职教主要设置精细化工、食品、企业管理等专业,为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进入90年代,增设服装、电子、财会、计算机等专业;9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以精密机械加工为主导方向的德资企业入驻太仓,太仓职教开始做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通过不断改造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吻合度。
2.建设新专业。太仓职教始终坚持“瞄准产业设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先后对20多个专业进行了及时调整,建设了生物医药、港口物流、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等新专业,新专业数净增3倍,太仓职教专业结构很好地适应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3.创建品牌专业。在优化老专业、建设新专业的基础上,太仓职教积极打造各级精品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夯实人才培养基础。目前,中职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数控),省级示范专业3个(机电、模具、电子),苏州市优秀新专业、精品专业各1个(港口设备维护与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苏州市精品课程3个(综合布线、单片机应用、photoshop)。高职建有省级精品课程3个、正式出版教材67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四)创新服务形式
1.强化社会培训。太仓市的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放资源,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高层次人才培训、普通职工技能提升、失地农民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在职培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继续做大做强太仓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三个基地、两个中心的作用,彰显太仓市双拥工作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2.服务“新农村”建设。近两年来教育系统与横沥村、新民村、电站村等签署了共建协议,分别为“新农村”管理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等提供培训服务,协助他们开展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村务公开、信息交流等活动,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办好事、办实事,共同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乡村,较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求学愿望和脱贫致富的要求。
3.开展协作培训。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对全市事业单位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与团市委、人社局和各乡镇党校、成校紧密合作,有效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旅游部门合作为太仓所有星级宾馆的服务员进行技能培训;选派136名学生服务世博,2名学生受到组织表彰;与中集公司、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举办电焊工、车工、钳工、CAD等培训,为太仓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合格劳动者。
4.拓展国际合作。市政府组织教育部门、综合经济部门与德国工商总会上海代表处联合开设的“现场经理(Meister)职业资格”特色培训,成功地实现了“双元制”教育向职后教育的延伸;与德国最大培训机构——德国巴伐利亚经济职业进修公益有限公司、上海巴伐利亚职业培训咨询有限公司联手开办“机械模具工”培训,满足了德资企业对模具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本中四国经济交流事业协同组及广岛经济交流事业协同组联合举办“中日太仓职业技术研修中心”,开设“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J.TEST)”鉴定与培训,以满足太仓及苏南、苏中地区日益增长的日语学习者的需求。
(五)创新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太仓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听取职业教育发展的汇报,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2.加强师资建设。按照优先发展的原则,合理核定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适当开放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的通道,加大对引进各学科带头人的奖励力度,优化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结构,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3.加强政策保障。制定促进太仓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章程,推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学校选派实训师、提供学生实训场所、捐赠专业设备、指导学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订单式委托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接受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对职业教育作出较大贡献的企业,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4.加大经费投入。切实做到“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强化统筹,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安排专项经费、配套经费,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增加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力度。设立聘用兼职教师专项资金,确保兼职优秀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思考与建议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改革发展创新意义重大。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议上指出,“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个新情况,在不少地方,招工比招商还要难。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年量的扩张非常快,但是在提高量的同时,质的方面也面临着不少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吸引力还不够大。当前,中国正在脱离廉价劳动力时代,随着企业产业不断升级,这个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滞后,有很多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
太仓市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市,也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先行地区之一。基于太仓市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建议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主动适应社会,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百姓,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内涵发展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彰显“双元制”本土化的特色,加快提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推动和共同发展。
(作者为江苏省太仓市委常委、副市长,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