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启动社会系统工程“扶老人”

发稿时间:2014-04-23 00:00:00
来源:社会管理作者:孙伟平

  近些年来,关于“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问题在各大媒体讨论很热。这个问题很煽情,也很残酷。

  “老人摔倒无人扶”本不应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如果真成了难题,那也必须解决。目前,在相当程度上,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了衡量社会道德的一把标尺,成了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标尺。

  而解决“老人摔倒了无人扶”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既然“老人摔倒了无人扶”已成难题,那么就意味着必须“动大手术”,必须启动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工程之一:政府改革工程。今天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严重,关键还在于政府长期的“缺位”或不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确实一直在“放权”,但仍然是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道德、文明面临重大挑战的危急关头,政府肩负着神圣的责任,绝不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广大民众也不允许政府“不作为”。毕竟,政府掌握着相关资源,最有能力介入问题,最有办法解决问题。例如,中国人口密度大,而且现在满大街都是摄像头,如果交通、公安、医院等机构及时出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难还原事实真相、给相关人员一个公道的。其实,只要能够还原事实真相,好心人就心中有底,就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工程之二:法治正义工程。在法治社会,法官及公正的判决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而类似“彭宇案”中的法官,却忘记了“以事实为依据”之类常识,反而开创了以推断代替事实的恶劣先例!因此,必须及时修改法律,实行“谁主张、谁举证”(若老人告搀扶者系肇事者,须举证);必须大幅度提升法官素质,规范法官的判决行为(以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推理”为依据),绝不能听任“糊涂官断糊涂案”。对于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涉事者,法律界应该及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对那些敢于以身试法、讹诈好人的老人及其亲友,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予以惩处,绝不能以所谓“没看清楚”、“老糊涂了”进行开脱。

  工程之三:人心收复工程。传统的道德经过市场和金钱的洗礼,早已经面目全非。目前应该正视,人心已经涣散“不古”,道德底线屡屡失守,必须以实际行动争取民心,给人以“看得见的希望”。政府、NGO组织等可以联合有爱心的企业,并发动广大爱心人士,尽早设立并运作“见义勇为基金”。一旦出现了上述纠纷或官司,不妨先动用“见义勇为基金”,为可能的“好心人”及时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对于事实确凿、故意诈骗“见义勇为基金”的肇事者,也应该启动法律程序予以相应的惩处。

  工程之四:弱势群体教育工程。毋庸置疑,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关照、援助弱势群体,包括老人。但是,弱势群体也应该自重、自尊,最起码不能倚老卖老,将余热“发挥”在坑蒙拐骗上面,不能恩将仇报,恶意透支社会日益稀缺的良善、友爱资源。例如,对于老人们来说,要求每一位都做到诚实守信、“德高望重”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也应该要求他们同样地做到遵纪守法,不能容忍其在法律或道德方面享有“特权”。对于那些为老不尊、无耻讹诈、骗人钱财的老人,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地绳之以法,并予以社会层面的道德谴责。

  或许有人会说,解决“老人摔倒了无人扶”之类的小问题不值得大动干戈。其实,越是“不起眼”的小问题成了老大难问题,越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成了问题,就越是难以弄明白、难以形成社会公识,就越是难以彻底解决。就此而言,我们还得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准备付出长期、艰苦且智慧的努力。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