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迎来智库发展的黄金时代

发稿时间:2014-04-21 00:00:00
来源:社会管理作者:干春晖

  智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应对国内外环境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回应人民期待,都迫切需要强而有力的智库支持。为此,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习近平同志就加强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新形势下推动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正在迎来一个智库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语境来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知识与决策的结合有较强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在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智库发挥“咨政启民”作用的强烈召唤背景下,知识分子个人抱负和国家需要的结合就有了更为牢固的现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了知识与决策的结合。其次,公众舆论迫切需要正面引导。当前在公众舆论领域充斥着非理性的批评、斥责甚至谩骂,提供理性的、建设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的言论较少,智库在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具有很大空间。智库要通过提供理想的分析和建设性的方案来引导民众理性思考和看待问题,引领社会思潮。再次,智库发展与现实需要尚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智库建设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智库普遍小、散、弱;高质量成果少,对策研究过于学术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国际话语权较弱等等。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整合优质资源,加快提升智库水平。

  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其自身优势:一是人才优势。高校聚集了大部分社科研究力量,拥有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等不同层次的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还有相当规模的研究生后备人才队伍,可以为智库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基础理论研究优势。高校的基础理论研究力量雄厚,可以为智库开展政策研究、战略研究提供丰厚的学术底蕴和理论支撑。三是学科门类齐全,便于进行整合和开展跨学科研究,从而有利于解决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多个学科问题。四是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广泛深入,可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搭建中外智库联合研究的高端平台。

  高校要建设一批真正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离不开、用得上”的新型智库,还需要着力破解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改进高校的评价制度。当前高校的大部分评价制度以发表论文和理论研究为基本价值取向,影响了高校教师从事咨政研究的积极性。高校既需要以“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为价值追求的学问,也需要以经世济国为目标的思想和方略。我们的时代需要一批学者走出“象牙塔”。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树立高质量、多元化的评价导向,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其次,要拓展需求对接和成果报送渠道。各级政府应全面提高对智库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将智库纳入各级政府的决策参考体系,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高校智库要紧密对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对策性研究,并与各级政府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智政通道”,提升成果向决策咨询的转化效率。再次,要构建与高端智库相匹配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要克服高校智库研究队伍偏重基础理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的不足,就要构建高校智库研究团队建设的新模式,鼓励高校教师和政府、实际工作部门人员的交流和双向兼职,探索和建立起智库人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中国式“旋转门”机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