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无用论”、“冲击论”、“封锁论”抬头 外资价值再交锋

发稿时间:2014-10-23 00:00:00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杨毅沉、黄玫、徐岳、王新明

      ■外资大挪移·观点之争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个别领域人士开始对外资产生偏见,“外资无用论”、“外资冲击论”和“技术封锁论”再次抬头,一些人认为“当前吸引外资已无关轻重”,“外资企业压制本土企业成长”,“向外资企业始终学不到核心技术”。

  专家指出,应看到外资当前在我国税收、就业等领域的贡献依然很大;为国内经济领域的多项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加快实施的动力;帮助国内企业迅速掌握了一些初级技术,为下一步研发核心技术奠定了基础。继续利用外资、优化用好外资、重点引进外“智”,仍是未来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工作。

  作用大不如前VS经济发展动力

  在一些地区,一些基层干部对外资工作不愿多谈,甚至有一些人表示,“当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也很强,市场资金也非常充裕,外资对我国的作用已大不如前。与外资企业相比,我们更愿意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央企及其分支机构上面,因为它们在销售和招投标方面具有优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张诚等认为,过去我们不计代价引进外资,并赋予其“超国民待遇”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但不能忽视,外资企业仍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经济增速处于全国前列的天津为例,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利税总额的35.7%、外贸出口的67%,都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外资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50万。在上海,外资企业在2013年创造了超过1/3的税收,吸纳了超过1/4的就业人数,贡献了约2/3的进出口总额和工业总产值。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再依靠投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要将重心转向消费,由此判断外商投资也不再重要。

  对此,一些专家认为,考虑到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能照搬套用欧美国家以消费促增长的发展模式,简单否定“高储蓄、高投资”。发展中国家在超常规的“追赶”阶段,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而合理演进。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外商投资依旧十分重要。

  学者呼吁,过往30多年,中国收获了丰厚的开放红利,未来仍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打开外商投资之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2014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时对外国企业家强调,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会越开越大,绝不会关上。他表示,在华外资企业如遇到问题,可直接向中国政府提出。大家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可以自由往来,中国会成为你们投资和开拓市场的沃土。

  冲击国内企业VS正向促进改革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一部分外资企业,往往能够凭借实力和经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一些地区在设定产业政策时,往往对外资企业充满顾虑。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当前国内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各项改革,外资是否进入,与改革关系不大。

  天津财经大学校长李维安认为,外资企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企业的成长空间,但这种竞争只要不违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动力,促进市场优胜劣汰,还能促使国内经济领域各项改革加速推进。

  外资是改革的“试金石”。成都国家高新区一位干部说,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企业还处在学习创新的阶段,交学费是不可避免的。但那些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国际化的意识都增强了,走出去的步伐都加快了。

  外资是改革的“催化剂”。2014年,为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开放度进一步提高,成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思维建立的重要抓手,也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政府部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以开放促改革”的效果愈加明显。

  外资是改革的“同盟军”。外资采用参股的方式进入中国,可以促进国内企业加速自身改革。《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渣打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深度参与了渤海银行筹建和公司治理建设,帮助银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中资和外资的双赢。

  业内呼吁,只要设定不威胁国家安全的红线,在市场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杜绝垄断和恶意竞争,就不要惧怕外资的进入和竞争。

  外企技术封锁VS提升自主创新

  有观点认为,外资企业只是将中国当成“血汗工厂”,看重的只是低成本,真正的核心技术却一直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而只有国内企业的创新和专利,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与其花力气引进外资,不如培育本土企业。

  王志乐认为,与国家主导的卫星、导弹等非市场化产品创新不同,绝大多数产品受市场竞争制约,要抢时间争机遇。一旦错过时机,让别人先占领了市场,即使自己研发出了同样产品,也会没有市场。在全球化时代,所有产品都靠自己创新也是难以成功的。

  专家呼吁,应全面看待外资进入与国内自主创新的关系。

  首先,不光要盯住外资身上的核心技术,也要关注一些制造技术、操作技术。空客天津总装厂的生产线上,装配工人很多都是中国人。一架飞机5万多个零部件,需要系统的装配技术,这些通过引进外资,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既节约了研发时间,也为下一步研发核心技术打下了基础。

  其次,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也能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比如,摩托罗拉近几年在中国的业务开始衰退,目前在天津开发区的机构已经很小了,但现在国内手机通讯企业里面,有很多是曾经在摩托罗拉工作过的人,这是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也是对我国技术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此外,自主创新中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这些恰恰都要求中国吸纳全球资源,在引进外资基础上创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