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美日产业循环的特征比较与启示

发稿时间:2021-07-28 14:02:22
来源: 长江产经智库作者:陈柳 长江产经研究院研究员

  一、从两个维度刻画美日产业循环的特征

  美国、日本是全球制造业产业最强的国家,不过它们实现产业内外循环的模式又有所不同,我们从两个维度刻画这一特征:一是美、日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所处的主要行业;二是美、日的主要市场特征,其鲜明特色为我们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通过分析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值最高的20家企业的产业特征,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1)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领域,这类企业数量和市值占比最高,代表性企业包括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等;(2)医药、零售为代表的品牌消费服务,包括强生、沃尔玛、宝洁等;(3)高端材料、设备、软件等基础工业,包括英伟达、特斯拉、PAYPAL、英特尔等。

  2.美国市场天然就可以看作是国际市场。由于美国国内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这些美国产业巨头公司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循环平衡。根据中金的统计,微软、谷歌、亚马逊这三家数字经济巨头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来源发现,它们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贡献都基本接近一半。

图片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报告

  总结来看,美国产业循环模式可以描述为:进口低端工业品和原材料→本国生产高端设备和工业品、软件及互联网服务→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占据国际市场。

图片

  1. 日本重要企业的行业分布与美国有所不同,日本缺乏数字经济巨头,大型国际性企业主要分布在核心工业中间品、高端装备等领域,以及医药等消费品领域。比如汽车领域的丰田、本田,电力电气领域的大金、三菱、索尼,半导体材料的信越化学等,生物制药、金融电信等大型集团占据一定比例。

  2. 日本具有竞争力产业的市场特征表现为通过国内企业和海外投资的协调,国内主要生产核心中间品出口,海外投资主要生产终端组装品。受制于本土市场相对较小,丰田汽车的国内销售约20%、海外销售达80%,大金空调的海外销售超过70%,信越半导体材料大约也有70%销往海外。

图片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材料整理

  总结来看,日本产业循环模式可以总结为:进口组装类、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品→国内专注发展高附加值的零部件、材料、高端设备,在海外进行终端产品环节的投资→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可替代性弱。

  二、中国产业循环的特征与目标

中国产业循环的模式:过去与现在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同,过去我国产业基本是按照静态比较优势的规律,抓住产品内分工的机遇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国出口产品的第一大门类是机电产品,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家电等处于组装环节的、技术复杂程度不高的工业品。加入WTO以来,我国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取得巨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可以描述为:国外先进设备+关键中间品+中国丰富劳动力和工程师红利,形成中国组装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这种模式过度依赖出口,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市场相对失衡,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战略总体不尽如人意。显然,当核心的科技和中间产品高度依赖国外的时候,中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自然较低;当组装型产品高度依赖设备的时候,劳动者获得的利润份额自然就低。那么,国内劳动者的消费自然就发展不起来,企业通过贸易获得的盈余自然就投资于进口设备和房地产,地方政府就投资于基础设施。这种循环结果是内生于关键要素和市场“双依赖”下的自然选择。

  中国产业循环的模式:目标

图片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目标,是要建立从设备、基础软件到材料的一系列关键产业环节的国产体系,生产设计的核心部分自主可控,出口产品以核心中间品和复杂资本品为主。在这种情形下,企业产品体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较高的附加值,因而具备内生激励的动力将投资方向由扩大产能为主转向以创新迭代和人力资本为主。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意味着人力资本而不是机器设备在产业竞争力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进而扩大内需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国产消费和服务品牌崛起,建立强有力的网络和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消费供给对居民收入增加更加适配,由此对产业创新形成支撑。

 

  三、启示

  比较我国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产业循环的特征,对我们认识和理解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如下启示:

  第一,中国将在关键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逐渐展开正面竞争。从世界产业竞争的格局来看,美日产业之所以强势,在于若干关键产业体现出难以替代的国际竞争力。这些产业主要体现为数字经济(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产业(包括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基础软件等)、生物医药、品牌消费等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在这些产业以市场化为原则实施一定的赶超型产业政策,发挥后发国家的动态比较优势,将成为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破局的关键。

  第二,新发展格局绝对不是不要国际市场,恰恰相反,制造强国的标志就是要在全球市场上展示中国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要与带路国家共建市场,而华为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优秀科技企业的代表,重要原因是能够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脱颖而出。现阶段,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巨大回旋余地,以国内市场尽快补产业短板和锻长板,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最终实现向国际产业高端攀升的目标打下基础。

  第三,站在国家战略角度理解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发展。当前,中央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认识到产业安全和循环畅通是政策重要的落脚点。比如,稳产业链供应链的政策,核心是认识到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深刻变化,加快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平台反垄断和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政策,就是要引导我国最具实力的互联网企业积极投身到硬科技的创新中,以良性竞争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处于国际前列;推进浦东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其中一个重点对集成电路等领域进行攻关突破,发挥浦东这样科技资源集聚地区的先导作用。

  本文根据作者在2021年7月17日仪征举行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现代化研讨会”发言整理。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