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絮语

坚忍前行

发稿时间:2018-08-30 12:24:19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崔庆

  麻隧之战让秦国元气大伤,秦桓公悲愤而亡,家国重任落在了长子景公身上。独处庙堂之高,回想往昔猎猎秦风,秦景公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秦国的列祖列宗在默默地注视着他,不管多难多险,挣脱偏安一隅之缚,摆脱戎狄小邦之名,崛起之梦任重道远。秦景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家国走出麻隧之战的阴影。

  秦楚再盟

  在麻隧之战中,楚国袖手旁观,没有帮晋国,也没有帮秦国,保持了“中立”,晋国得以专心伐秦。晋国风头正锐,秦国独木难支,如何恢复秦楚同盟,是景公破局之要。

  其实,晋楚的矛盾一点也不小于秦晋矛盾。麻隧之战三年后,晋楚又爆发鄢陵之战,楚军大败,楚共王甚至目中一箭,身负重伤。至此,秦楚都清楚地认识到,两国都无法单独与强晋抗衡。于是,受伤的“小伙伴”靠拢取暖,秦楚再次频繁互动,强化同盟关系。秦景公还把自己的妹妹秦嬴嫁给了楚共王,以血亲巩固秦楚同盟。

  秦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64年),秦国伐晋,向楚国求援。楚国虽然没有直接和秦军共同作战,但是派遣部队在武城(今河南南阳)集结,对晋军形成了威慑和牵制,事实上支援了秦军。晋国对于秦国试探很快作出了反击,次年晋国大将荀罃伐秦。

  秦楚相互呼应,秦军的主动出击也鼓舞了楚国。秦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62年),楚国向秦国发出邀请,一起进攻和晋国亲近的郑国,秦右大夫詹率军配合楚军行动。秦景公十六年,秦楚再次合兵,攻击宋国;秦景公三十年,秦楚还尝试一起讨伐吴国。郑、宋、吴,都是晋国的盟国,秦楚合兵攻之,既是演练默契,也是从外围削弱晋国,两国在实战中增强了信心。

  不败之胜

  新一代秦军和新一代将领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秦国庶长鲍、庶长武、庶长无地都可以独当一面。秦景公十五年,晋军主力滞留郑国,秦景公觉得有机可乘,派遣庶长鲍、庶长武分兵两路进入晋国,在栎地合战,击败了晋军。这次胜利是对秦军极大的振奋,扫除了“恐晋症”。

  当时,一代雄主晋悼公恢复了晋国的霸业,几次与诸侯会盟。晋楚争雄,秦国在背后的小动作给晋国掣肘颇多,如芒在背。秦景公十七年,楚共王去世,新的秦楚同盟有待磨合,晋悼公觉得是时候教训一下秦国了。

  秦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58年)夏,晋悼公“使六卿率诸侯伐秦”,联军包括晋、鲁、齐、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三个诸侯国,声势浩大,犹如二十年前的麻隧之战,大有一举打残秦国的架势。

  秦军已非二十年前的秦军,面对强敌,从容应战,毫不慌张,作战思路清晰。秦军且战且退,不紧不慢,不与联军主力纠缠,而将联军引入秦国腹地,拖长战线,疲惫敌师。联军各自心思不一,郑、宋、卫多为摇摆之国,深入秦地至泾河后,联军逡巡不前。秦军在本土作战,游刃有余,在泾河上游投毒,联军多有伤亡,但勉强渡河,继续前进,到达棫林(今陕西泾阳西南)。

  联军劳师远征,但找不到秦军主力,无法对决,士气低迷,内部发生分化。主帅荀偃准备继续西进,但未能服众,晋国下军主帅栾黡甚至直接率兵回国。联军动摇之间,秦军折返掩杀,晋将栾针阵亡,士鞅被迫投秦,是为迁延之役。

  对于此战,谁是获胜者,学者还有争议。有人认为联军深入秦地,占据上风。但是,此战中秦军意志顽强,战术灵活,自身没有重大伤亡,却击杀晋国大将,联军无功而返,一扫麻隧之战的阴影,胜败已在不言中。

  走一看三

  迁延之役的重大意义不止于战场之上,景公还有重大收获,那就是士鞅来投。迁延之役,晋国栾氏受创,栾针死而士鞅存,栾针的哥哥栾黡对士鞅深为怨恨,士鞅无奈投秦。

  士鞅是士会的曾孙,士家即范氏,是晋国望族,六卿之一。当年,秦康公得士会,大有所获,秦景公也希望从士鞅那里发现更多晋国的“秘密”。秦景公向士鞅抛出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问题,晋国的大夫谁会先灭亡?士鞅毫不犹豫地说,是栾氏。士鞅解释,栾黡骄横跋扈,祸患估计会发生在下一代栾盈身上。士鞅的话透露出两个极为重要的信息,一是晋国虽然一时强大,但是君臣并不融洽,像栾氏这样的卿家望族尾大不掉;二是晋国掌权的各大家族之间矛盾颇多,像士家和栾家就有“死疙瘩”,外人有机可乘。

  秦景公政治嗅觉极其敏锐,他准确意识到士鞅的“重大价值”:士鞅回到晋国,比待在秦国更能发挥作用。于是极富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秦景公“大发善心”,送士鞅回国,并请求晋悼公给士鞅官复原职。秦景公的妙招可谓一举两得,一来缓和迁延之役后的秦晋关系,以示宽宏大量,占据道德和舆论的主动;二来助力晋国的“窝里反”,让晋国原本复杂的大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事实证明了秦景公的远见,在接下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士家和栾家相妒相杀,公元前550年,栾氏被灭族。而在士鞅去世后不久,士家因为参与叛乱也灭亡了。

  士卿大族乱晋,晋国无暇西顾。在栾氏灭族的第二年(公元前549年),晋平公派韩起入秦,秦景公派亲弟弟公子缄入晋,达成罢兵休战的协议,秦国成了晋国内乱的最大获益者。秦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5年),宋大夫向戌举行弭兵之会,晋、楚、齐、秦四强的地位得到了诸侯各国的公认,这是对坚毅秦景公的最大肯定。

  景公时代,秦国对外再次平衡了大国关系,但是对内还没有进行深度改革,国力还没有质的提升,而晋国“作爰田”,鲁国“初税亩”都行之已久,秦国的真正崛起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