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史话

汉宣帝中兴与整顿吏治(二)

发稿时间:2020-09-23 16:42:0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志强

  成长于民间的宣帝富有很强的社会经验,非常了解地方官吏欺上瞒下的伎俩和盘剥百姓的手段,“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宣帝根据生活经验认为地方官员为政要有一定时间才会有效果,频繁更易只会让百姓无所适从,“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因此宣帝一朝地方官员的留任时间比较长。宣帝还从国家整体状态发现地方官员呈报上来的统计表多是弄虚作假的空文,“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他让御史去核查地方计簿的真实与否,并处罚那些计簿虚假的地方官员,以此督促地方官员实事求是,“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

  为保证政令的上通下达,汉宣帝省去尚书审核这一步骤,让官员的奏疏可直达自己的跟前,“去副封以防雍蔽”。汉朝的旧制是官员上书时抄录正副两封,尚书先看其中的“副封”,如果尚书认为上书内容不合适,可以直接屏蔽,不用上奏给皇帝。这种制度给了尚书动手脚的机会,阻隔了皇帝和官员之间的直接联系,让作为政策制定者的皇帝难以知道政策施行的实际情况。汉宣帝为了了解天下百姓的所求所急,便令地方官员可以直接上书至自己的案头,以防中间的阻隔和雍蔽。

  汉宣帝还用巡视制度来保障舆情的上达和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宣帝经常派遣中央官员前往地方巡视,考察地方官员是否尽职尽力和民间百姓是否生活良好。如地节四年(前66年)汉宣帝下诏书说:“朕惟百姓失职不赡,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之。”宣帝心寄百姓,考虑到他们或许会受到地方官吏的骚扰和欺压,因此派遣使者去巡视地方,聆听百姓的呼声。元康四年(前62年),宣帝派遣大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五凤四年(前54年)又派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巡视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考察吏治得失,看看官员是否称职,有没有做到为百姓作主;二是观览地方风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掌握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三是观察民间是否有冤案,官员为政是否苛察;四是赈济灾荒,百姓遭遇水、旱、蝗等自然灾害后常常颗粒无收,汉宣帝就此常派遣官员去救济,“今岁不登,已遣使者赈贷困乏”;五是选拔优秀人才,“举茂才异伦之士”。

  巡视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是汉宣帝关心百姓生活和考察官吏能否胜任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地方官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纠察作用,它震慑了滥用权力的贪官酷吏,表彰了勤恳务实的实干官员,澄清了国家的吏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