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伊核危机会以战争解决吗?

发稿时间:2012-02-26 00: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作者:马晓霖

 在美以、阿盟以及欧盟宣布进一步在经济上制裁伊朗,并表示不排除战争选项时,伊朗也不甘示弱,近日宣布在南部进行大规模防空演习,断绝与英法公司的石油贸易,并威胁对德意等其他欧盟六国停售。伊朗为何要坚持研发核项目?伊核危机是否会引发战争?各方打的是何算盘?叙利亚危机为何首先凸显?对伊经济制裁是否有效?中国都有哪些选项等,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中东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先生。

  危机关键是美伊互不信任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日前伊朗外交部邀你及其他学者和媒体人士去伊朗参观访问,是想增强中国对其的了解?

  马晓霖:是的。伊朗被西方的媒体严重“妖魔化”。伊朗方面希望中国的学者和媒体能了解一个真实的伊朗。我们这次主要安排之一是参加“伊斯兰革命胜利”33周年庆典,目击了近百万人在著名的“自由广场”游行庆祝,也就是在这个集会上,伊朗总统内贾德宣布伊朗在核能上有重大进展。我们告别前,伊朗揭开了核进展面纱:一是伊朗自制的离心机投入运转,新增3000台用于铀浓缩;二是伊朗自制的核燃料棒投入使用。显然,这意味着伊朗在核能技术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南都:伊朗在这个时刻宣布,有何深意?

  马晓霖:伊朗一直强调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说得比较笼统,躲躲闪闪。这也是西方国家,包括安理会屡次出台制裁伊朗决议的原因。根据我的印象,外部盯得紧,伊朗就说它是和平利用核能,盯得不紧,它就换套言辞,给人的感觉是多有矛盾。总之,伊朗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研制核武。当然,伊朗有自己的核计划和核进程,它通过这个举动强调自己的主权与独立。或许伊朗也看到,像它这样被美国敌视的政权,即使弃核,也可能难逃伊拉克、利比亚这些国家的命运。

  伊核问题是一个安全问题,说到底也是与美国的关系问题。美国迟迟不愿与伊朗关系正常化,根本在于想颠覆伊朗现政权。从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起,伊朗这片土地就不断地被外来力量入侵、征服、统治,但波斯民族生生不息,始终保持传统,很了不起。近代以来,伊朗被列强进一步瓜分、肢解,以至于七零八落。所以,伊朗对外来压力特别反感,特别强调自身的独立性。

  南都:美国为何一直要颠覆现行的伊朗政权?

  马晓霖:二战前伊朗与德国的关系很好,因为同属雅利安人的后裔。二战爆发后,伊朗老巴列维国王宣布中立。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英苏结盟。英国向苏联提供军援,但需要波斯湾———里海这个通道。英苏担心伊朗与德国藕断丝连,要求将伊朗境内的剩余德国侨民全部赶走。老国王不答应,英苏两边出兵,南北夹击,赶走老国王,扶植小巴列维登基。二战后,英苏虽相继撤军,但苏联一直觊觎伊朗,想把伊朗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迫使小巴列维投向美国怀抱,成为继土耳其、以色列后,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国之一,扮演其与苏联争霸中东的桥头堡角色。后来,小巴列维改革与统治失败,导致1978年爆发伊斯兰革命,霍梅尼成为伊朗新的领袖。

  霍梅尼上台推动伊斯兰革命输出,不仅与美国快速分道扬镳,而且反目成仇,伊朗随后长期被美国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采取“遏制两伊”战略的美国直接或间接扶植伊拉克消耗伊朗,美国海军甚至一度击沉伊朗舰艇,击落伊朗民航客机。孤立无援的伊朗被迫于1988年接受停战。在此后的海湾战争中,伊朗保持了中立。随着温和派人物拉夫桑贾尼、哈塔米相继上台执政,伊朗一度积极、主动与美国改善关系,甚至提出进行“文明对话”。“9·11”袭击发生后,伊朗曾主动向美国示好,表示慰问和愿意帮助美国反恐。但是,在强硬派势力唆使下,布什总统不但不领情,反而把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一。伊朗的热脸遭遇美国的冷屁股后,刺激了伊朗的民意和舆论,造成温和派威望受挫,内贾德为首的强硬势力逐步占了上风,在核政策上也日益强硬。
  各方合力颠覆叙利亚政权

  南都:伊朗现在究竟有无造核武的技术和能力?

  马晓霖:事实上伊朗没有,甚至其提炼的浓缩铀的纯度都达不到20%.达到这个标准,才可以进行科学试验,进行放射性治疗等。要达到武器级的90%以上的纯度,需要更多和更高速的离心机。获得足够了核裂变材料后,还需要核爆试验,随后还要把武器小型化,用导弹可以发射,用飞机可以投掷。伊朗距离这个技术水准还差得很远。

  南都:为什么各方都在渲染伊核危机?

  马晓霖:阿拉伯世界、美国、以色列,甚至伊朗自己也都在有意渲染核危机,各有所图。伊朗在外交上强调独立自主的核权利,不能因为外部力量的反对放弃。二是它故意模糊核政策,是为了将来发展核武预留空间。三是它要制造外部紧张,才能形成内部团结和向心力,确保政权和社会的稳定。外部的压力一旦失去,改革派和保守派就会内斗。

  美国渲染伊朗拥有核武,一则的确担忧它成为现实,二来是美国政党斗争需要,更重要的是,把伊朗描述成“魔鬼”,可以加剧伊朗周边国家持续依赖美国,无论是以色列还是阿拉伯国家,都离不开美国,最起码得不断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如果没有伊朗的核威胁,美国力量在中东存在的理由就不充足。

  以色列渲染也不无道理。内贾德声称以色列不该作为独立国家存在,否认犹太大屠杀,他的国家又长期培训、武装、资助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南北夹击、骚扰以色列,对其安全构成现实冲击。同时,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威胁到阿拉伯温和政权的安全。以色列通过制造伊朗威胁论来削弱伊朗的影响,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它一样通过制造外部紧张来达到内部团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转移热点,来回避对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将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

  对阿拉伯国家来说,以色列拥有核武它们或许不担心,因为以色列国教并非伊斯兰教,也不输出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更不是中东主体民族阿拉伯人,不具备统治整个中东地区的条件,更不会去策反、颠覆阿拉伯世界的王权传统,其危险性其实不大。伊朗若拥有核武,对阿拉伯世界可谓是灭顶之灾,各国为自保也必然纷纷加入核竞争。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历史上有世仇,宗教派系上彼此排斥,双方还一直争夺在海湾地区、中东地区的控制权,甚至争夺在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更何况伊朗与部分阿拉伯国家还有领土争端。基于上述原因,阿拉伯国家当然也要渲染伊朗核威胁。

  南都:现在在颠覆叙利亚政权上,阿盟、美国、以色列和欧盟利益达成一致,其实是想把伊朗和什叶派的势力压缩到波斯湾甚至是伊朗本土。

  马晓霖:的确如此。阿盟部分国家、以色列和美欧在打击和压缩伊朗势力这个问题上,利益上是一致的,都在积极推动,但阿盟是主导。伊朗和叙利亚问题是“一个棋盘上的两步棋”。现在推动叙利亚危机背后的力量,其共识是:变更大马士革政权,让逊尼派掌权,进而拆散在西亚地区存在几十年的以伊朗为核心的什叶派联盟,最终把伊朗的影响力压缩到波斯湾一带甚至封杀在伊朗本土。以叙利亚做切入点有利于西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相对容易地最终解决伊朗核危机。

  所以,在阿拉伯国家中,近日同情和支持伊朗的什叶派力量也在反击。巴林什叶派人口居多,近日骚乱再起;沙特东部的什叶派示威活动死灰复燃。此前,伊拉克什叶派总理马利基总理要求逮捕逊尼派的副总统,指责其卷入恐怖袭击,宗派之争第一次公开化,伊拉克政府也反对干涉叙利亚内政。近日则有报道传出,伊朗派出1.5万人的精锐部队到叙利亚镇压反对派,伊朗和叙利亚并不接壤,如果属实,只能借道伊拉克,如果伊拉克什叶派帮忙,是完全有可能的。黎巴嫩一半人口是基督徒,一半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又以什叶派为主,并拥有真主党这样的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最近,黎巴嫩南部亲叙利亚和反叙利亚的两派力量又开始交火……这些都是叙利亚———伊朗棋局引发的外溢效应:阿拉伯世界的什叶派少数派与伊朗的什叶派主体同病相怜、抱团取暖。

  对伊战争并不是最佳选项

  南都:其实对美以来说,只要确保伊朗不拥有核武,不再输出伊斯兰革命,留住伊朗,对制衡阿拉伯人是有好处的。

  马晓霖:对。在中东地区,犹太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构成了一串完整的地缘政治生态链。这些力量相互制衡,美国才可以从中渔利。切掉任何一块,平衡就会被打破。美国打垮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客观上帮了伊朗的忙,伊朗势力向东扩展。美国端掉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使得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掌权,造成伊朗影响力西进。美国发动的这两场战争,有得有失。所以对美国来说,最好是保持各方力量均衡发展,互相牵制,哪一股力量都不要做大,最后也都才能有求于美国。

  南都:伊朗为何一直不忘输出伊斯兰革命?

  马晓霖:伊朗只有输出伊斯兰革命,只有抓住巴勒斯坦这张牌,才能抓住整个中东的政治议题,才能充当地区政治和宗教领袖。它强调巴勒斯坦是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而不仅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每个穆斯林而不仅是阿拉伯人,都有义务来帮助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这种超越的背后是伊朗对自身领导地位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追求。

  南都:以色列高层内部空前团结,调门很高,自去年以来不断表态要打击伊朗。伊朗不甘示弱,近日又高调宣布进行军演。其外长萨利希发出警告:“任何针对叙利亚的军事干涉,都将导致整个地区发生爆炸”,对伊战争真的会打起来吗?

  马晓霖:战争,双方的代价都是比较大的,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伊朗面积大,人口8000万,在整个中东,其常规武器装备仅次于以色列,其影响力也不局限于伊朗本土。同时,它对岸的美国盟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都很弱,而伊拉克也肯定不会站在美国一边与伊朗为敌。美国可以轻松地袭击伊朗,伊朗虽然够不着美国本土甚至在中东的远距离目标,但是,它可以收拾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小伙伴。所以,这战争轻易是不能打的。现在只能靠外交施压,靠经济制裁争取出路。伊朗也认识到,对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手、不敢动手。所以,伊朗在不断探测美以底线,在核问题上不断往前推进。当伊朗发现对手真要动手时,它可能就会往后退。波斯民族的一个特点就是多谋而善变,固执但也易妥协,不按常规出牌。无论是商业谈判还是外交博弈,一定要争取利益最大化,手里的筹码一定要用足。伊朗骨子里其实很渴望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

  攻打伊朗最积极的是以色列,它倒有可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攻击,但美国一定会想办法把以色列按住。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也不允许它再打这么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且又到了选举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美国要按得住以色列,前提是帮以色列解除伊朗核威胁。

  美国意在“不战而屈人之兵”

  南都:不先把叙利亚的亲伊朗政权颠覆掉,美国是不会动手打伊朗的?

  马晓霖:对,这是我一直在说的,这是一盘棋上的两步。美国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对伊朗实行更严酷的经济制裁。过去几十年的美国制裁,基本没有伤及伊朗的石油贸易,这次动真格了。美国首先开始,欧盟各国要在今年7月份后陆续跟进。现在美国也在动员日本、韩国、印度等加入对伊朗“断油”的行动行列。石油贸易占伊朗70%的外汇收入,是其国民经济的命脉。这次我们去伊朗,已明显感觉到制裁带来的后果,物价上涨30%到40%,一公斤羊肉卖到25美元,一些好一点的餐厅,只有有钱人才能消费,失业率据说也上升到20%.

  南都:伊朗被制裁多年,这次能奏效吗?而且伊朗近日宣布停止向英法公司出售石油,并威胁要向德意等欧盟六国停售。

  马晓霖:石油价格高涨对欧盟现在的经济状况影响很大,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还没有结束,所以,欧盟宣布从今年7月份才能开始在石油贸易上制裁伊朗,就是要有一个半年的缓冲期,伊朗也看到这一点,才敢先下手为强,威胁提前断油。但断油是双刃剑,双方都在博弈,在打心理战。

  伊朗会发展核武,但不会这么快。我个人的判断是它发展核武的速度赶不上制裁所引发的效应。伊朗会做出让步,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考察、监督。这次内贾德宣布实现重大核进展,也声称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进行的,符合国际法,遵守核不扩散条约。

  南都:在对伊朗问题上,中国的选项呢?

  马晓霖:中国在整个中东地区的外交策略还是不错的。首先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不参与复杂的民族、宗派及国际争斗,仅仅是讲友谊,做贸易,互惠互利,谁都不得罪。内贾德3月份应邀访华,说明中国和伊朗之间恢复高层互访。这不容易,因为近10年都没有高层互访,这本身就说明中国在处理与伊朗关系时是有所忌惮的,是考虑美国面子和担心美国的压力的。我认为,从战略角度看,中国应逐步减少从伊朗的石油进口,早做其他准备。同时,中国也应陆续减少对整个中东的石油份额依赖,从拉美、北美、非洲和俄罗斯增加进口,现在中国对中东石油的的依赖达到60%,美国才10%,风险大小一看便知。

  当霍尔木兹海峡“风起浪高”,战争阴云密布之时,温家宝总理去伊朗对面的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访问,强调与三国的“战略”关系,中石化也在沙特的延布建立炼化厂。同时,温家宝也明确告诉伊朗,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我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照顾美国、阿拉伯和以色列等朋友的面子和顾忌。中国当然要护利益大盘,中国与美国的利益依存度多高自不待言;中国与阿拉伯20多个国家的经贸额去年是1500亿美元,三倍于与伊朗之间的贸易。因此,中国不可能为了伊朗伤害自己在中东的外交大局,更不会为此损害中美战略关系大局。

  ◎南都评论记者陈建利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