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俄、乌反目的症结

发稿时间:2014-09-04 00:00:00

  近来,乌克兰局势动荡以及俄、乌关系严重恶化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事态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俄、乌反目有着深刻的根源。自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变成了主权独立国家,与此同时,两国间也出现了一些悬而未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黑海舰队、克里米亚归属、1932~1933年大饥荒死难者问题等,这些问题困扰、制约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展。
 
  卢日科夫风波
 
  首先是黑海舰队问题。根据俄和乌双方签署的协议,俄罗斯的黑海舰队通过租赁的方式可在克里米亚半岛驻留到2017年,但近年来随着乌克兰去俄化倾向越来越鲜明,乌方几次提出要提高租金,甚至提出要俄提前结束租赁期。就在这个背景下,2008年5月11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乌克兰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附近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式,庆祝俄黑海舰队成立225周年。可就在庆典过程中,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声称:塞瓦斯托波尔是苏联的海军基地,俄罗斯从来都不曾将该港口送给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应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塞瓦斯托波尔市所在的克里米亚,即克里木半岛,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其中67%为俄罗斯族,在1918年至1954年归属俄罗斯联邦管辖,1954年为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将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物划归乌克兰管辖。苏联解体后,当地的俄罗斯族居民一直试图回归俄罗斯怀抱。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法》,宣告成立克里米亚共和国,乌克兰政府表示坚决反对。1994年克里米亚半岛进行了一次全民公决,其中80%的人赞成克里米亚独立,迫使乌克兰政府给予克里米亚高度自治权,才使得一度非常紧张的局势有所缓和。而时任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的言论自然深深地刺激了乌克兰当局。5月12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宣布自当天起禁止卢日科夫进入乌克兰境内,乌克兰内务部部长尤里·卢岑科甚至提议对卢日科夫进行刑事立案。
 
  然而,卢日科夫的上述言论却极大地鼓舞了塞瓦斯托波尔市亲俄罗斯组织成员的士气,5月16日,这些亲俄组织的成员在市中心广场举行了支持卢日科夫的群众集会,要求乌克兰当局迅速撤销对卢日科夫的入境禁令,并建议市政委员会授予卢日科夫塞瓦斯托波尔市荣誉市民称号。2014年3月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通过决议,决定克里米亚以联邦主体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并定于当月16日就自治共和国地位举行全民公决。乌克兰临时政府总理阿尔谢尼·亚采纽克称,这是一个违法的决定;而俄罗斯方面表示,普京已经得知克里米亚方面的要求。
 
  黑海舰队曾经是苏联海军第三大舰队,其司令部设在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对黑海舰队进行了分割。1992年8月,两国在雅尔塔达成协议,将黑海舰队变成俄乌两国的联合舰队,由两国共同指挥。1995年6月,两国经过谈判之后正式决定将黑海舰队一分为二,但由于舰队不少舰只年久失修,所以乌克兰最终仅接受了18.3%的舰只,其余的舰只折价出售给了俄罗斯。俄曾向乌提出希望长期租赁并单独使用塞瓦斯托波尔基地,但遭到乌方断然拒绝。1997年俄乌双方签署协议:俄罗斯黑海舰队可租用塞瓦斯托波尔军港20年,也就是说,到2017年俄黑海舰队就必须撤出该军港。
 
  俄罗斯黑海舰队驻留乌克兰军港的原因
 
  随着乌克兰亲西方疏俄罗斯的倾向愈加明显,乌克兰几次提出要提高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租金。目前俄罗斯每年付给乌克兰9700万美元的高昂租金,即便如此,乌方还时常提出要俄提前结束租赁期,甚至在军港附近设置了一个醒目的收回使用权的倒计时牌。乌方表示:一旦协议到期,乌克兰将坚决收回塞港的使用权。
 
  面对乌克兰的步步紧逼,俄方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决定建设新的海军基地,为黑海舰队建一个新“窝”。2003年9月17日,普京总统签署了在新罗西斯克修建新的海军基地的命令。与此同时,俄方又流露出不会轻易撤离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态度,2004年7月,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曾公开声称俄罗斯建设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离开塞瓦斯托波尔”,因为“两个基地总比一个基地好”。随着军港租赁到期日日渐临近,俄罗斯的一些高级官员对港口城市的身份提出了质疑,认为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物转划归乌克兰管辖这种做法违背了宪法规定,不符合法律程序。而俄另一些高级官员则话里有话地说:有关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半岛驻扎问题的任何决定,只有在协议有效期快要到期的最后时刻才能做出,而且这种决定必须要让俄乌双方都能接受才行。言下之意,到时候俄黑海舰队能否按时撤出以及如何撤出,不能仅由乌克兰单方面说了算,还得让俄罗斯方面接受才行。
 
  那么,俄罗斯为何如此在意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呢?一者,黑海舰队留驻军港,就等于牢牢地扼守住了俄罗斯的南大门,一旦黑海舰队撤离,美国的第六舰队极有可能会很快进驻军港,那样一来就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者,黑海是俄罗斯能源运输管线的重要出口,俄罗斯出口欧洲国家的大部分油气管道都要经过这里,而黑海舰队则是这些财源管道的守护神,因此黑海舰队的留驻对俄罗斯极其重要。
 
  俄罗斯力阻乌克兰加入北约
 
  除上述两点原因,黑海舰队留驻塞瓦斯托波尔军港,还可以滞缓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1994年,在克拉夫丘克担任总统期间,乌克兰加入了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北约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库奇马担任总统期间,乌克兰首次提出加入北约的目标;2005年,亲西方的尤先科担任总统之后,乌克兰将其外交重点确定为融入欧洲和加入北约。2008年1月,乌克兰正式提出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申请,并且立刻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包括布什总统在内的美国高官竭力帮助乌克兰游说西方盟国。但考虑到批准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恐怕会激怒俄罗斯,在2008年4月举行的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北约成员国领导人未能就此达成一致意见,这令尤先科大为恼火,一下子撤销了乌克兰驻俄罗斯大使和驻德国大使的职务。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一旦乌克兰成功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会受到严重威胁。乌克兰处于欧洲地缘政治中心,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一些西方学者甚至将乌克兰看作是欧亚非三大洲的“心脏地带”,认为谁控制了这一地带,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事实上,如果丢了乌克兰,那么俄罗斯的战略前沿就会向后收缩上千公里,而且俄罗斯的西大门将会全部暴露在北约的火力之下。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扎图林指出,俄罗斯倒不是担心乌克兰在加入北约之后会侵略俄罗斯,问题在于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在处理跟乌克兰的关系时俄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乌克兰,而是乌克兰置身其中的一个军事集团,而且这个军事集团正在从四面八方对俄形成包围之势。
 
  尽管在布加勒斯特峰会上乌克兰未能成功加入北约,但乌克兰领导人和乌克兰政府的热情丝毫未减。与此同时,北约表示:北约的大门始终向乌克兰敞开着,乌克兰迟早会成为北约的成员国。2008年6月17日,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访问基辅时向乌克兰承诺:乌克兰加入北约不会损害乌克兰军工企业的发展。6月28日,普京在会见乌克兰领导人时则指出:如果乌克兰执意加入北约,那么俄乌两国在敏感的高尖端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将被迫终止。这将会给乌克兰本来就不太景气的军工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因为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部分军事工业,目前这些军事工业严重依赖与俄罗斯军事和航天部门的合作。此外,为了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会将其黑海舰队至少一直驻留至2017年租赁期到期。
 
  2010年,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曾译为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了一项正式宣布该国不结盟立场的议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表示,加入北约已经不再是乌克兰的目标。这表明乌克兰已经放弃加入北约。2013年10月23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指出,乌克兰已放弃加入北约的努力,但将继续寻求与北约在安全事务上进行更大的合作。
 
  俄乌“斗气”的来龙去脉
 
  制约俄乌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瓶颈,还包括越来越复杂化的能源问题。
 
  乌克兰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连接东西方理想的“能源走廊”。早在苏联时期俄罗斯的天然气就主要是经过乌克兰出口,因为乌克兰拥有欧洲最庞大的天然气运输系统,其干线管道总长3.71万公里,乌克兰还拥有13座天然气地下储存库,可储存320亿立方米天然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变成了主权独立国家,因而也就有了各自的国家利益,昔日在一个主权国家内进行的能源流转,现在则嬗变成需要通过两个主权独立国家达成的进出口契约才可得以实施。
 
  目前欧洲国家所需的天然气60%是从俄罗斯进口,这其中的80%又从乌克兰过境。作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过境国,乌克兰每年过境运输俄罗斯天然气的收入大约为21亿美元,过境运输俄罗斯石油的收入大约为3亿美元。
 
  在苏联解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以远远低于国际市场行情的价格向乌克兰提供天然气,而随着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步伐越来越快,俄开始要求乌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购买天然气。2005年12月,俄乌两国因为俄罗斯方面提出天然气涨价要求而发生争议,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后,俄罗斯于2006年1月1日降低了通向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的送气压力,一些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因此受到影响。后来,经过谈判,两国暂时达成了妥协,但是两国围绕天然气价格以及天然气过境费率问题一直争执不断。
 
  2009年1月1日,俄方面开始完全中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与此同时,俄方表示输往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将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可是第二天也就是1月2日,俄罗斯方面就声称乌克兰截留了输往欧洲国家的天然气,而乌克兰对此指控进行了反驳。1月7日,俄罗斯方面以乌克兰无法足量保障天然气输往欧洲国家为由中断了经乌克兰向欧洲国家的供气,从而致使欧洲数百万居民面临取暖和生活困难。
 
  经过欧盟的紧急斡旋,1月12日俄罗斯、乌克兰、欧盟三方签署了有关成立过境输气监督委员会的议定书,俄罗斯同意于13日上午恢复供气,但此后两国又在供气线路等问题上相互指责。
 
  经过长时间的磋商后,俄罗斯总理普京和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终于在1月18日凌晨就2009年俄罗斯出售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以及俄过境乌输往欧洲国家天然气过境输气费率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同一天,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同时指出只有在俄天然气真正恢复对欧洲国家的供应之后,欧盟委员会才会真正放心,因为“我们在这次争端中看到过多次虚假的黎明”。
 
  大饥荒是“苏联人民共同的不幸历史”
 
  天然气问题跟黑海舰队的驻留问题、克里米亚领土归属问题一样,都是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凸显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在北约东扩、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从而成为制约俄乌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瓶颈。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克兰方面才刻意地高调提出1932~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问题,并且将这次大饥荒定性为苏联当局针对乌克兰人的“种族灭绝”,可是乌克兰方面又一时拿不出确凿的根据。
 
  乌克兰自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以来就一直高调谈论1932~1933年苏联大饥荒,进入21世纪后更是在大饥荒问题上做足了文章。2000年11月24日至29日,首都基辅展示了一批档案文献,认定这场大饥荒给乌克兰人民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后果。2001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通过决议要定期纪念在大饥荒中的死难者。2003年,也就是1932-1933年苏联大饥荒发生70周年之际,乌克兰向全世界宣称“1932~1933年大饥荒是斯大林政权蓄谋实施的……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种族灭绝事件”,应当“在乌克兰和整个国际社会加以公开指控”。同年9月,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更是在联合国大会上声称苏联大饥荒“是针对乌克兰人民的种族灭绝事件”,呼吁国际社会也能举行相关活动纪念大饥荒死难者。11月22日,在基辅的米哈伊洛夫广场举行了盛大的纪念大饥荒死难者70周年活动,很多西方宗教界人士都应邀前来参加,乌克兰学术界和政界也频频地举行各种学术会议和座谈会来探讨诸如“斯大林为什么要消灭乌克兰人”、“乌克兰大饥荒与种族灭绝的关系”等问题。
 
  2008年,乌克兰对大饥荒死难者的纪念活动更是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就连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的夫人叶卡捷琳娜·尤先科,也都抛头露面参加了相关的纪念活动。
 
  对于乌方将1932~1933年大饥荒定性为是针对乌克兰人的“种族灭绝”,俄方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普京声称:这场大饥荒不仅波及了乌克兰人,而且苏联很多地区的很多农民都遭受了摧残和折磨,俄罗斯人和哈萨克人也都遭受了大饥荒的肆虐,这场大饥荒是“苏联人民共同的不幸历史”。梅德韦杰夫也强调指出,乌克兰对俄罗斯提出指控,似乎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大饥荒是由于俄罗斯的过错而造成的,这种指控是“不道德的”,是“一种投机行为”,因为这场大饥荒是“我们共同的灾难”。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在大饥荒过去70多年后,乌克兰方面如此高调地谈论这场大饥荒呢?实际上,乌克兰人并不是在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后才开始提出大饥荒问题,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即大饥荒发生十多年后,一些在当年被迫流亡到美国和加拿大的乌克兰侨民,就提出了大饥荒问题,从那时起,西方国家时常就会有一些相关的文章或者著作问世。这些文章和著作都倾向于将这场大饥荒看作是共产主义的苏联有计划地消灭乌克兰人的活动,将饥荒问题跟苏联的民族政策联系到一起,而这个时候适逢冷战的帷幕徐徐拉开,所以有关乌克兰饥荒问题从其提出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比较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乌克兰的许多乡镇和城市开始了纪念饥荒死难者的活动,比如编写饥荒死难者名册、建立纪念碑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在整个苏联进行改革、反省历史、去苏联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而这些活动的举行客观上又给西方国家的相关学者及乌克兰侨民进一步提出大饥荒问题提供了实际内容和论据。就这样,在苏联解体之后,大饥荒问题又演变成了影响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关系正常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