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体制

五中全会公报缘何四次提到“文化产业”

发稿时间:2021-01-04 15:15:27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玉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第一时间发布的“五中全会公报”,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6000多字的公报,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据统计,公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词分别是:“发展”出现了72次;“新”出现了66次;“全面”出现33次;“坚持”出现29次;“人民”出现23次。在这份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宏伟蓝图中,许多行业和领域没有被提及,有的也是一带而过或点到为止,而“文化产业”却被提到四次,令文化产业界人士惊喜又振奋。

公报中,第一次提到“文化产业”是:“十三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第二次是:“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第三次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第四次: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四次提法,肯定了“十三五”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对“十四五”文化产业提出新要求,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还把文化产业放到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新高度,进一步放大了文化产业的格局和视野。 

一、“文化产业”缘何被提到四次?这充分说明中央的高瞻远瞩,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产业的深刻认识。五中全会提出“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判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文化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规划,其中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习近平总书记922日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用四个“重要”论述了文化建设的地位,可以说是“文化强国”的具体坐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而文化产业是实现这四个“重要”的载体,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幸福指数、增强文化软实力、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又是拉动消费、带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还能融合发展,撬动城镇化、乡村振兴、现代化建设等重大战略,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 

二、“文化产业”缘何被提到四次?由文化产业的特性决定。有哪个产业能像文化产业一样,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既依附于物质,又作用于精神;既突出社会效益,又形成经济效益;既能挖掘传统,又可关联未来;既覆盖城市,又牵连乡村;既依赖技术,又紧扣内容;既保有传统产业,又孕育新兴业态;既有线上消费,又有线下体验……未来15年,尽管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但可以确定的是,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循环的战略中,文化产业将大有可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了新特征、新要求,数据显示,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越来越愿意为文化“买单”,过去五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5%,2018年达到827元,比2013年增长43.4%。但应该看到,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仍仅为4.2%,未来增长的潜力较大,从4亿中等收入人口的消费升级,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60.6%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要有新提升,发展大有空间。可以预见,在物质生活消费基本满足后,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必然迎来文化消费的“井喷”,必然需要丰富的文化产品承载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顺应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文化产业还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三、“文化产业”缘何提到四次,而且每次都和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联系在一起。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文化建设发展,但事业和产业又有着本质区别,有不同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规律。文化事业体现政府的意志,主要用财政资金去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则要讲求市场和效益,要尊重市场规律、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激发文化创意活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大逻辑,文化产业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要求文化企业家不能是事业思维,只围着政府官员转,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这样的模式注定不会长久。未来文化产业的成功之道必然是把目光和精力多投向市场,认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才会赢得市场,才能获得新发展。

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后,紧接着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1560条主要内容,其中,第九部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明确三条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表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将成为未来文化建设的“三驾马车”。尊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自的规律,文化产业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重塑产业链和供应链,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内涵型增长。

四、“文化产业”缘何被提到四次?有为才有位,有前景才会被关注。回顾“十三五”,正是因为文化产业界人士的大胆创新和辛苦耕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规模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增加值2014年只有2.3万亿元,2018年达4.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2014年为3.76%2018年增加到4.48%;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从2014年的一千多万人马,增加到2018年的2789.3万人。文化产业因其行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关联效应好,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一些地区还加大文化扶贫的力度,通过非遗扶贫和旅游扶贫,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旅游发展解决贫困户脱贫要占到整个扶贫总任务的17-20%,在一些贫困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还超过了30%。

过去的五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才让全社会重新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产业的实力,才更有信心、底气、本领去迎接新挑战。未来的发展,文化产业从业者要胸怀大局大势,继续保持奋斗进取、埋头苦干的作风,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练好内功。另一方面又要外向拓展,顺应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让文化赋能更多产业,提高产品文化价值,提高产业创意水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形成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才不负中央的厚望、不负时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