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人文觉悟开启绿色生活方式

发稿时间:2017-08-30 14:01:13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徐根兴

  自古以来,勤劳朴实的国人一直就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理念。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抱朴见素、少私寡欲”,荀子的“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孟子的“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增广贤文》的“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等等都是我国宝贵传统文化财富,以此养成节约节俭的文化自觉。当绿色、人文、生活这三大关键词逐渐成为人们未来生活的主旋律时,作为具备绿色意识的公众,热爱生态环境应该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是一种更严于外界监督的自觉和理智,是一种说服了自己心灵的成熟。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绿色发展”已从单纯的经济学名词转化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共识。作为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命题。我们需要从文化角度来反思如何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并以文化自觉推动形成绿色文化理念。要培养全社会的绿色文化自觉,就是要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确立全新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培养人们对绿色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为此,笔者认为,以人文觉悟开启绿色生活方式,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领。

  首先,理念上不繁琐——追求简单。追求简单,不繁琐,其实是当下“九零后”“零零后”年轻人的特质。在新技术和新观念的影响下,新一代年轻人作为崇尚知识、创新、独立、个性的新一代,他们的人情世故比老一代简单,生活方式简单,这是培育公众绿色生活方式很好的契机,也是深厚的社会基础。在未来的社会潮流中,年轻人和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认同的精英阶层,会更多地选择简约生活方式,简单将是一种时尚与高尚,一种文化与教养,购买“简单”,将是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从对物品的取舍,到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以及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服从简单、简洁、简约,始终让自己处于轻松状态,摆脱在复杂中挣扎,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是现代潮流。

  其次,需求上不纵欲——适可而止。人有七情六欲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不等于欲望可以膨胀,欲望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以有限对无限,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必须对欲望进行理性的取舍。有理性的公众应该是让感情和欲望成为推进社会进步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正气歌、精气神,而不是侵蚀生态环境规则、淹没绿色发展信仰的销魂剂。欲望太强会构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环境的伤害。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成了“购物狂”,有些人偏执型的爱打折,只要打折就买,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既造成个人开支紧张,又可能影响家庭关系和睦,还制造垃圾,增加环境负担。印度的甘地曾经说过,地球上的一切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却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因此,科学合理的控制欲望很有必要。

  再次,习惯上不攀比——尊崇内心。一个理性的人重要的特质就是生活上,把需求调节到正常需求范围之内,不攀比,不炫耀,尊崇内心。有攀比就会有压力,有压力行为就会变形,而生活中的炫耀性消费更是不理性的。现实中,有一部分人在生活中爱面子,讲排场,在消费上搞攀比,比如,别人有就要有,别人没有的也要有,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还有追星族的幼稚消费等等。攀比心理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凭白无故地放大了孩子培养的成本,而客观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攀比、不炫耀呢?作为一个有素养的人,不管实际生活状况如何,都应该始终把自己当普通人、平凡的人,不把自己归类、贴标签,这样,就不太会产生压力。经常从自己的过去看变化和进步,用发展的心态看自己的未来,始终让自己处于正向激励中,不断积累在平凡和普通中热爱生活、热爱生态环境的信心和信念,把这种人生定力开发出来,在消费中体现绿色生活方式的优雅、品味、教养、体面,比如不铺张浪费、按社会规范处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在环保公益事业中乐于奉献等等。

  总之,公众是绿色生活方式的主体,是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只有让更多的人增强绿色发展理念,才能让绿色生活方式固定下来,传承下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