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社会转型时期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发稿时间:2018-02-28 15:04:03
来源:人民论坛作者:刘劲宇 董海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处在转型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诸多新变化。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思想之基,汇聚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与时俱进。

  当前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阶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同时存在,不同文明一起冲击人们的精神信仰。马克思主义一旦遭遇信仰危机,将直接危及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为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力。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抵御非科学信仰的有效保障。信仰是社会产生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在信仰领域存在真假并存、善恶芜杂等现象,这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更是战胜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大精神利器,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并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用其去充实并武装人们的头脑,掌握识别与抵御非科学信仰的能力。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社会对意识形态的普遍认同是党执政合法性之基。一个政党实现其价值理念更要依靠人们对其制度、价值理念的信仰,因此,政党要始终确立其领导地位,需要向民众传播其价值观,赢得广大党员及民众认同、维护,才能奠定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角力时有发生,多种价值理念碰撞频度增加。伴随传播媒介的广泛普及,自由、民主、公平等理念已成为人们的价值共识,尊重这些共识,必须促进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凝聚力,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力。

  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挑战

  信仰的主体地位遭到冲击。市场经济的繁荣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品质,与之伴随所出现的各类社会问题,其根源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匮乏,容易受到利益驱使,出现信仰危机。信仰是个体的精神支柱,是行动的指南,有助于全面提高社会凝聚力。当前信仰危机主要集中在:有些人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市场经济自身存在消极面,尤其是金钱至上等错误思想,侵蚀了部分人的思想,严重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存在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当这些价值理念同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碰撞时,势必会出现部分人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丧失奋斗的意志,处于信仰虚空状态,这从本质上来看,都是考虑个人利益所导致的负面结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未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实践。一般来讲,马克思主义属于意识范畴,意识对物质能发挥能动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实践也能起到能动作用,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言行不一的情况,有些人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去做违法乱纪之事,这正是因为其缺少科学意识,才不能坚定政治理念,未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实践所造成的负面后果。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如何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更有魅力

  坚决保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此,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获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中指导地位的科学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定性为静态理论,应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创新。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的突破,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应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因此,新时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中。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属于学术问题,不应归为信仰的范畴。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人们确立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的指导,而且传递科学的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一成不变,其往往伴随时代发展不仅富有时代气息,也更为完善,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尝试和社会发展相契合,使其得到不断优化。其次,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才能进一步坚定信仰。特别是通过实践,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能深刻感受到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的缺乏,通过实践能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实现科学运用,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坚定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理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转变为现实的力量。

  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众化。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为马克思主义,要让其能更好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内化为价值观,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历程。不得不看到,因为国内外各种消极因素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地位遭受挑战,所以,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举措去宣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其大众化历程。首先,采用渗透引导和说服教育相衔接,让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内化于心,在社会上构筑开放的文化氛围,让群众的观点能得到全面表达,不同思想之间相互碰撞。当然,也要注意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榜样的力量去引导人们的行为。也要善于借助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以及专业网站等新媒体,更好宣讲马克思主义。其次,着力推进信仰的通俗化。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采用形象的语言展现出来,帮助群众更好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群众的生活相联系,让群众学会使用该信仰所演绎的精神,去解决现实问题,让群众能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

  全面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社会上存在贫富差距等现象,这些负面现象是诱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为此,必须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实际利益。通过大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经济基础,提高综合国力,用实际的成绩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从思想层面坚决维护、信仰马克思主义,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能为人们所共享,警惕贫富差距问题。在当前情况下,为解决分配不公等问题,需要科学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确保人们经济、社会地位平等,巩固马克思主义经济与社会基础,让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因此,全面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