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配置:市场先于控制

发稿时间:2014-04-09 00:00:00   来源:社会科学报   作者:陆铭

  六普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人口继续向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迁移流动,东部地区特大城市人口集聚的态势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上海人口在2010年已经达到2300万,远远超出2010年将人口控制在1900万的指导性规划目标。2012年底全市的常住人口已达2380万。

  有效协调人口增长、人口结构调整和城市管理的关系,成为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发展和管理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提出,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国家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对于上海来讲,控制人口规模、实行人口综合调控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中国这样一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上海的人口规模也达到全世界最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相比之下,当前上海的人口规模并没有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太大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在城市发展和人口政策方面,要“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一前一后出现在同一个文件里,笔者的理解是,人口作为一种最为重要的资源,对它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市场。即使要控制人口,也需要以市场力量为先,不违反经济规律。

  大城市人口决定有规律可循

  那么,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决定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地理学和经济学研究都注意到有关城市体系的齐夫法则,即一个国家的第一大城市是第二大城市人口的两倍,是第三大城市人口的三倍,是第N位城市人口的N倍。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口空间分布都非常符合齐夫法则。中国的起点是计划经济,政府长期用行政手段来干预人口的流向,因此人口的空间分布与齐夫法则有所偏离,但最近的研究显示,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由市场力量主导,中国的人口空间分布正逐步接近齐夫法则。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的人口可以被预测,那么,根据齐夫法则,就可以大致地推测全国人口的空间分布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大城市的人口如何决定有规律可循吗?……

  预测人口增长迎接挑战

  此外,我们还作了一下东京都和上海的对比。如果以1945年为起点,之后的20年是东京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人口大约增加了3倍。即使将时间拉得再长一点,向前推到1920年,向后推到东京都人口增速已经明显下降的1975年,在这55年时间里人口增量平均每年仍然接近15万,如果没有二战时期东京都人口的急剧下降,这个增长速度只会更快。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之后,东京都的人口虽然仍然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同时,其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同时放缓了。

  上海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同时,上海的面积是东京都的3倍,因此,在这样的时期,上海目前每年人口增长量是与其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的。换句话说,……

  特大城市的人口政策误区

  政府还可以借助一些手段来科学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的产业调整思路往往是先看哪些行业是外来人口集中的行业,然后针对这些行业来设计产业转移和控制人口的政策。但产业调控不能以外来人口比重作为依据,如果真的要调控产业,那就应该科学地识别哪些产业是上海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呼叫中心是设在上海还是在南京,甚至重庆,没那么重要,因为呼叫中心是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上海的呼叫中心并不只以上海为服务对象,而且雇用了大量员工,这样的产业就可以转移到其他城市去。但是,在一些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外来人口是服务于本地发展的,如果像有些城市那样,简单地能按照这个行业吸纳外来人口多少来实施产业清退政策,这样做一是不符合经济规律,二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三是对特大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也不利。

  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政策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即总觉得特大城市的产业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