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恒山

人物专栏

范恒山访谈:湖南实施强省会战略拥有多方面优势

发稿时间:2022-05-17 12:42:36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编者按: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简单的俗语能帮我们理解“强省会”战略的其中深意。自去年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强省会”战略以来,此话题一直引发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

  4月19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再一次从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平台支撑、政策支持、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更为精准明确的意见。

  强省会对整个湖南省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必要性?是否会对周边地区与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强省会与长株潭城市圈建设是否矛盾?红网时刻新闻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原副主任范恒山就大家关心的话题做出了解读,并对湖南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范恒山对湖南以及长沙充满感情,他曾在工作岗位上直接参与和推动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洞庭湖经济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湘江新区等的规划建设。

  记者:对湖南出台的《意见》您有什么评价?

  范恒山: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意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新”。体现了国家战略决策的新导向、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走向。二是“实”。不仅充分考虑了湖南和长沙的具体实际,文件本身写得也很实在,提出了2个阶段的目标、4个方面的重大任务、10项重点工程、6类平台建设,还提出了6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和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可以说干货多、虚话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责任压得也比较实,将工作部署与监督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简”。语言简洁清晰,没有“弯弯绕”“八股调”。“强省会”战略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区域发展的规律。如果能够扎实、圆满地付诸实施,将会对长沙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辐射带动、引领示范,勇当全省发展的动源中心

  记者:强省会战略,对于一个省份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范恒山:省会是省域中心城市,产业、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高度集中,各类创新资源丰富,综合实力强、发展程度高,在全省经济社会运行中处于动源中心位置,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城市。

  省会对于全省的作用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辐射带动作用。省会往往可以通过产业链条、服务体系、功能分工、融合联动等途径推动周边和省内其他区域发展。二是引领示范作用。基于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特殊使命,省会不仅能够率先垂范、带头发展,还能通过先行试验,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为省内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引领。三是支撑惠泽作用。作为“长子”,基于综合实力和社会责任,省会不仅在全省发展中担当重任,而且通过资金、人才、技术、产业转移等促进省内其他城市和地区加快发展。四是帮扶救助作用。通过对口支援等途径帮扶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推动区域实现共同富裕。

  长沙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经济动能充足,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长沙发展的好坏快慢,直接决定着整个湖南发展的好坏快慢。做强省会城市,进一步激发长沙的发展能量,必将有利于推动全省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使湖南在推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

  做强省会,不是只强省会

  记者:在区域经济理论中,有一种说法叫“大树底下不长草”。对此您怎么看,基于此,实施强省会战略要注意一些什么?

  范恒山:的确,地区间、城市间的发展是有差别的,就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达地区和一般地区的关系而言,往往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我们称之为“辐射效应”;另一种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我们称之为“虹吸效应”,即处于发展高位的城市或发达地区往往会把处于低位的城市或欠发达地区的资源要素吸收过来,使后者进一步陷入短缺的境地。

  因此,强省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注意到,《意见》很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意见》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是深入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就是说,要通过强省会战略,进一步解决缩小地区间不合理的差距问题,包括解决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和各类人群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着力克服“虹吸效应”,强化“辐射效应”。这在思想上和操作上都要有正确的体现。

  在思想上,要进一步树立这样的认识:其一,做强省会不是只强省会。省会要强但要与其他区域一块强;大家一起强才是真的强。其二,只有在联动发展中才能真正做强省会。联动发展不仅能解决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问题,也能解决相互侵害、恶性竞争问题,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在操作上,需要实施一些重要举措。

  其一,推行关键方面的一体化,构建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重点在于一体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一体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等。

  其二,基于比较优势实行合理分工,形成相互支撑、有机配套的产业链创新链。我们强调一体化,但也要明确同城化不是同质化,一体化也不是一律化和“一刀切”。省会城市和周边城市,省内各地区、各城市都要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分工,构成一个相互支撑的大系统,使每一个城市或地区都成为整个分工链条中间的一个环节,而努力实现互利共赢、雨露均沾,而省会城市则在整个链条中发挥串连和隐形发动机式的推动作用。

  其三,完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以强补弱、以强扶弱。通过形成科学的法规体系、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运用协同发展基金等举措解决垄断、侵蚀等不利于协调发展的行为。有了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城市间、地区间才能积极联动起来,也才能有效抑制“虹吸效应”,强化“辐射效应”。

  借助比较优势,发挥龙头作用

  记者:您对全国情况比较了解,可否谈谈,相对于其他类似省份,湖南实施强省会战略有什么独特优势?

  范恒山:在我看来,湖南实施强省会战略拥有多方面的优势,特别是拥有战略、地缘、产业、体制等方面的优势。

  首先,有战略叠加优势,享有多重战略红利。湖南及长沙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等战略所覆盖,而且享有量身打造的国家战略支撑。长株潭城市圈发展已提升到长株潭都市圈发展的高度,国家“十四五”规划、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前不久出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都对长株潭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打造全国新的增长极”的要求,这等于国家战略给湖南给予了新的赋能。

  其次,有地理区位优势,乘风借势得天独厚。湖南不仅与中部各省份有机相联,且向南直连粤港澳大湾区,通过长江经济带还可以上接成渝地区、下通长三角区域,可谓连南接北、承东启西,这为湖南及长沙“东张西望”“左右逢源”,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其三,有产业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基础厚实。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长沙产业结构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工程机械制造等已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地区竞争优势,适应新经济、新动能的培育拓展,长沙还形成了一批新型生产门类和现代化消费场景。

  其四,有体制创新优势,营商环境建设处于高位。近些年,立足于抓实、抓细、抓长,长沙营商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在全国排名位居前列,相关改革也依此深入展开,形成了较好的体制基础和市场环境。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一些具有特色的举措,长沙也聚集了不少优秀人才,富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

  在多重利好的加持下,通过强省会战略,长沙有能力、有空间先行先试,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走在前列,在全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强省会战略与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两者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范恒山:在充分探索实践的基础上,2008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长株潭城市群开展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相关方案。从那时起,长株潭地区积极开拓进取,实现了快速发展。我注意到,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的地区生产总值已接近2万亿,占全省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接近一半。从中我们看到了长株潭都市圈发展的潜力。今天,国家提出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要求,正是看到了这种强劲的发展潜力,可谓实至名归,也体现了国家对长株潭都市圈的殷殷期盼。

  如果说长株潭都市圈是湖南发展的龙头的话,那么长沙就是龙头中的龙头。在长株潭三市中,长沙无疑已处于引领和带动的位置。在一体化的背景下,三市同呼吸、共命运,并肩战斗。实施好强省会《意见》,不仅可以将长沙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实,提升其引领带动作用,而且能够全面推动长株潭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高度,形成名副其实的全国重要的增长极。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长株潭都市圈与其他城市的联动,推动全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重要方面的一体发展,实现整个湖南的高质量发展。

  总体上说,强省会战略与长株潭都市圈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做得好一定会是互利共赢、相得益彰。

  记者:《意见》中的政策支持中提到:研究制定湘江新区相关地方立法事项,依法赋予湘江新区市级和省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按规定赋予湘江新区管委会对内设机构处级及以下人事任免权。这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范恒山:总体上看,我以为这体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湘江新区这个特殊试验区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一种富有远见和体现睿智的决策。

  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推行着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赋予部分承担特殊探索使命地区或单位属于上一层的相关权利。其目的,是让这些地区或单位能够摆脱束缚、排除障碍,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推进关键性改革,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配置重要资源,从而有效把握机遇、提升决策效率,获得非凡成果。对国家计划单列市,对前海、横琴等合作区,对海南等自贸区,都有类似的授权。在整体突破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推动改革开放向深层拓展的科学有效的办法,不仅能够规避重大风险,而且能够创造成功经验。

  湖南省委省政府给湘江新区进行这种特别授权,其积极意义至少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有利于湘江新区排除外界干扰,从实际出发高效决策,降低决策成本。其二,有利于提高关键主体的积极性,尤其是人才、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庸政懒政或“躺平”“侧卧”问题,鼓励开拓创新,这不仅有利于聚集人才,也有利于用好人才,将关键的人才及时配置到关键的岗位上。

  当然,也需要强调,授什么权要有科学的考量;要有科学的决策程序保障所授之权不被滥用。

  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彰显特殊担当

  记者: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强省会,您有什么其它建议?

  范恒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已经谈的很全面、很充分。我仅就几个重要方面简要提些看法。

  第一,要立足于可持续性优化营商环境。有一个说法叫“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可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但当前营商环境的建设主要还是放在简政放权上,湖南及长沙也不例外。简政放权固然是重要的,但这方面的努力终究是有限度的。而投资者更看重的是优良营商环境的持久性,其特质是稳定、透明、公正与诚信。所以在当前继续挖掘简政放权空间的同时,要致力于建设具有这样特质的营商环境,而这样的环境也才是可持续的、充满吸引力的。

  第二,突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说,直接等同于发展,但产业的发展需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能平均用力。应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发展潜力为支撑,集中发展几个重点产业,一举形成竞争优势。尤其在未来产业的谋划上不能见新就上、见高就攀。有些未来产业即便举全国之力来发展难度都很大,何况一省一市。应将有限的财力、精力和创造力放到培育发展两三个未来产业上。

  第三,一体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每个城市的市场体系建设固然重要,但没有相互间的开放就不具实质性意义,所以要立足于联动协调建立统一的市场。同时市场体系建设要注重开放和规范有机的统一,不能只讲开放或放开,不讲规范或引导。例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以规范和约束,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解决资本无序扩张问题,引导其健康发展。

  第四,立足解决不平衡问题推进共同富裕。强省会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度,必须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不合理的差距与实现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要把重点放在推动城乡融合和对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的支持和帮扶上。

  第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强省会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举措。精神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本源性的支撑力量,精神文明是诚信的基础,是法治的保障,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动力。实施强省会战略要重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人物介绍

范恒山,1957年10月出生,湖北省天门市人,经济学家。曾在农村劳动、蹲点、从事基层工作。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学系,分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8年进入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后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2006年6月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  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尤其是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理论研究方面造诣很深,主持或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文稿的撰写,提出了许多重要政策建议。    被多所院校、研究单位聘为兼职教授、研究员。受聘担任一些政府部门的高级顾问,受聘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市场学会、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北京股份制经济研究会、中国青年实业发展促进会、中国土地学会、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等数十家学术团体的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学术委员、高级顾问等社会职务。其事迹收于《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经济学者辞典》等。主要著作:《市场经济新体制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论要》;《虚拟私有制论——对一种全新的公有制模式的探索》;《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意义重大》;《理顺产权关系是国有企业机制转换的基础环节》;《论所有制的开放》;《论"生产力域"现象》;《虚拟私有体制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论要》;《走向规范而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以体制创新为关键环节和根本动力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社会主义理想经济模式》;《中国:新时期改革大思路枣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热点问题访谈录》;《国外25种经济模式》;《经济运行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系》(副主编);《中国魂》(总撰稿)、《现代企业制度全书》主编;《中小企业改制转轨运作实务》(主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丛书》(主编);《资本营运战略与策略丛书》(主编);《经济体制改革辞典》(主编);《政治体制改革辞典》(主编);《领导知识词典》(主编);《经济学的贫困》。  另策划有《跨世纪的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向何处去枣试点追踪》等大型电视专题片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