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建设

“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稿时间:2018-06-26 14:05:06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树习

  所谓“阴阳合同”,是指当事人出于规避法律或谋取利益的目的而对同一宗交易签订的两份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一份在明,一份在暗,“阳合同”提交给政府有关部门备案但选择性地履行;“阴合同”仅为合同当事人所掌握并约定照此履行交易。“阳合同”摆在明面,用来交税、过户;“阴合同”私下签订,促成交易,常见于建筑施工、二手房买卖、股权转让等合同纠纷中。

  “阴阳合同”的特征与危害

  对于制造“阴阳合同”的当事人来讲,其目的在于规避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管,获取不当利益或者规避某些风险。“阴阳合同”在伤害国家和第三人利益的同时,还经常引起纠纷,扰乱行业的正常规则。“阴阳合同”最大的特点是公示性与隐蔽性同在,它的危害巨大。一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旦纠纷产生,双方当事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必然会选择对己方有利的合同作为适用依据,由此而引发争议,破坏市场和行业秩序。另一方面,即使双方当事人对“阴阳合同”的履行没有异议,但由于“阴阳合同”盛行的领域往往为法律和国家政策调控的重点对象,其合同的标的额往往巨大或牵涉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国家调控效果直接关系到经济秩序、财政税收、公民权利保障。而“阴阳合同”对国家的调控政策效果有直接不良影响。例如,在二手房买卖领域,签订“阴阳合同”逃税的行为不但破坏了我国的不动产公示制度和税收制度,而且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总之,“阴阳合同”的形成通常体现了合同当事人的主观恶意。“阳合同”虽然程序合法、对外公开,但通常不实际履行,因为其产生就是为了应付监管、逃避责任;反观“阴合同”,虽为私下签订,但其条款往往都会得到实际履行,它具有隐蔽性、不公平性,有时还具有违法性。

  “阴阳合同”的效力

  在比较法上,阴阳合同属于一种通谋虚伪表示行为,我国立法对此并未作出系统规定,缺乏直接处理依据。但关于“阴阳合同”的效力,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

  “阳合同”的效力要视情况而定。在合同法领域,“阳合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存在意思表示虚假的情况,二是当事人存在恶意串通的情节。关于这两个问题,《民法总则》第146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154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在现实中,签订阴阳合同主要是通过虚高或者压低价格来达到非法目的,这一行为涉及的往往只是合同的价格条款,因此,价格条款应被认定无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价格条款的无效并不会影响合同其他条款的效力。例如,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阳合同”与“阴合同”关于产权变动的约定是一致的,成立且产生法律效力,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因此“阳合同”中这一部分内容应当是有效的,但“阳合同”的价格条款不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属无效。

  “阴合同”一般是有效的。“阴合同”的效力不受“阳合同”的影响,应根据合同的生效要件进行认定。具体而言,“阴合同”约定的交易价格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有效。同时,承认“阴合同”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也是维护交易安全所需,以避免一些不诚信的当事人以“阴阳合同”为由恶意违约,有利于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交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对“阴阳合同”的效力,应放在整个交易中进行判断,只有符合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有效。

  合同效力的认定不影响行政和刑事责任的追究

  当事人签订“阴阳合同”,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破坏了社会对合法交易、诚信履约的信心,给合同双方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隐患。无论在具体案例中对“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认定,只要合同中存在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实践中,买卖双方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往往都与规避税收法律责任有关,买卖双方为了少交税款,以“阳合同”约定的较低价格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违背了如实向征税机关申报与纳税的义务,属于逃税行为。从侵犯的客体、涉及违反的法律规范来说,逃税行为具有双重法律性质。一方面,它违反了我国税收管理规定,税务部门查实后,如果属于一般逃税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行政机关有权给予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另一方面,当逃税行为的实施符合《刑法》第201条的规定时,即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则涉嫌逃税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交易过程中,当事人实现利益最大化,充分保障自身权益,这无可厚非,但追求利益一定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