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侯永志: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基本完成

发稿时间:2011-08-23 00:00:00

  据近期数家财经媒体报道,国务院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于近期(最迟9月)出台;而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规划已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上报至国家发改委,近期或上报国务院待批。这样一来,今年又有两个区域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加上近两年来相继批准的区域发展战略,全国已有30多个国家级的区域发展战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已初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针对相关话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我国区域发展将更加均衡

  中国经济时报:中原经济区和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您认为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将有什么影响和意义?下一步可能还会有哪些区域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侯永志:其意义在于将使我国的区域经济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差距总体来说是在不断扩大,这两年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趋缓,发展速度和中西部地区相比显得慢了,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因为原来的差距比较大,还必须继续加强这一趋势。中原经济区和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一个在中部,一个在西部,他们的发展将有利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不仅如此,这些地区的发展还有利于我们开拓内地市场。比如说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有1亿人口,如果居民收入能够很快增长,城乡居民有钱消费了,内需增长就会很快。河南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都会带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而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区域关系的和谐。

  这两个地区的开发,被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时间较晚,可以避免走沿海地区早期发展的老路,一开始就可以把产业放在较高的技术起点上来发展,与当前我国倡导的转方式、调结构相符合。当然,沿海地区也可以通过调整达到产业结构升级,但因为有“沉没成本”的存在,调整总是有代价的,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这两个区域可以在高起点、高水平上实现发展,其发展路径可以是优化了的发展路径。

  至于今后还会有哪些地区的发展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我并不想也不应做“算命先生”。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国家更高程度的重视。

  有必要在统一的区域发展框架下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时报:在我的采访过程中,曾遇到个别专家和地方官员对近两年我国相继把诸多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质疑,他们的意思是国家级的区域发展战略遍地开花,都成了先行先试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是特区了,就造成“特区不特”的局面,您对此有何看法?

  侯永志:国家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规划和战略是完全必要的。中国国土空间很大,各地的情况不一样,甚至是很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区位条件也不一样,不能用同一个思路来指导发展,要有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另一方面,国家地域这么大,人口这样多,我们不能靠一两个点来支撑整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多点支撑。我们现在有30来个国家级的区域发展战略,但还不能说已是“遍地开花”了。我国几乎每个省市区都有很多人口和很大面积,有些省区的人口规模相当于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大国。像德国和法国,也就是几千万人口。所以说,每个省有一个高层次的发展战略是没问题的。

  当然,各国家层面的区域战略要服从于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给予各地区的政策也要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我们的改革已推进30多年了,我们需要也有条件对区域政策进行系统的设计,除要给特别落后的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一些特殊的政策优惠外,不宜再以优惠政策作为支持特定地区发展的手段。各地应有自己的特色,应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但不宜再强调是什么“特区”了。

  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基本完成

  中国经济时报:根据中国政府网今年6月初全文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被确定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等18个地区被确定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您认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否已基本形成?

  侯永志:我觉得主体功能区这个战略的颁布,还有一系列区域层次发展战略和指导意见的发布,并不是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了,而应该说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布局基本形成了。

  首先,区域发展是否协调,要看区域差距的大小。从区域差距的角度看,目前区域之间是不协调的,各地的差距还比较大。第二,区域发展是否协调,还要看区域之间是不是形成了合理的分工格局。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怎么样,区位条件怎么样,决定了能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如果各地的产业、区域环境和条件不匹配,那么区域发展就不可能是协调的。当前,我国地区之间的产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在一些产业领域还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第三,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要看区域之间有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比如说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没有协调合作好,是不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发展过程来讲,就是各地能不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相互携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各自的发展。比如三江源生态保护不只是青海一个省的事情,涉及长江、黄河下游很多省份,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在发展的同时,解决好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第四,还要看区域经济发展有没有不合理的竞争。多年来,区域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这种竞争也有不合理的成分。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沿海一些港口的建设方面,就存在港口资源浪费、港口功效难以充分发挥的问题。再比如,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存在不计资源成本、不顾环境代价的问题。

  还有就是存在“相互拆台”的问题。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各地不应该相互“拆台”。在引进外资和促进出口方面,各地都应该相互“补台”,不要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盲目引资,搞所谓的“低成本”竞争。否则,损失的只能是国家整体利益。

  所以,我们说区域协调发展的布局基本上形成了,但是协调发展格局的实现还需要一些时间。

  中国经济时报:怎样才能保证地方政府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进行合理、分类开发?

  侯永志:这需要有两个机制相结合,一个是激励机制,一个是约束机制。在激励方面,我们是有一些政策的,比如对限制开发区,国家会给予转移支付支持,以使当地政府有能力提供公共服务;对于限制开发区,我们还有对口支援,有生态补偿;一些地方之间还建立了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约束方面,还要强化国家的规制政策,对于那些不适宜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地区,决不能允许它们发展这些产业。如果发展了,国家就要给它们以严厉的惩罚。当然,我们应尽量地使用激励机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