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刘尚希:财政政策需要新思路

发稿时间:2020-02-17 13:25:17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刘尚希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表述来看,财政政策不仅要在经济领域,还要在社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财经政策既是经济政策,又是社会政策,这已经成为新的基本特点。

  中国现阶段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不仅有需求问题,还有供给和结构性问题。如果按照老一套,仅仅去调整需求,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将远远不够。赤字率、债务率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只用需求管理来认识和理解财政政策,从而产生了一些不恰当的财政主张。

  防控公共风险成为财政政策的基本职能

  从更高层面来分析,财政政策实际上是从需求管理、供给管理转向了风险管理。这里的风险不是市场风险,而是公共风险。它涵盖了发展面临的所有风险,包括经济不稳定的风险、经济动能不足的风险、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等风险。

  公共风险包括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甚至环境领域的风险,是现代财政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对公共风险加以管理,也就成为现代财政的基本职能。

  从社会大背景看,我们正处于风险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风险社会的概念由一位德国社会学家提出。他认为,人类社会从过去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已经变成今天的信息社会、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是体现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而是国家各项发展的不确定性,甚至整个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

  为此,我们对发展需要重新定义,对财政政策也需要有新的思路。如果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的,那么发展的含义就是为人类文明构建确定性。财政政策就是要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完成风险管理。风险又是分层次的,包括个体风险、市场风险和国家公共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降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需要合理的制度和政策,这当然就包括财政政策。

  公共风险是未来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中国目前已经处于需要整体性协调发展的阶段,仅靠GDP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如同一个人,既要长个子,也要增长经验、知识和能力,否则个子虽大,但心智不健全,这样的人也不正常。事实上,正是因为缺少整体性协调发展,未来又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面向未来,我们财政政策应该及早从需求管理的框架中摆脱出来,否则必将与现实背道而驰。从需求管理转向供求管理,是财政政策的一个进步,但仍有不足,因为供给侧的问题从根本上还是经济和改革问题,只有财政政策从需求管理转向风险管理,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降低公共风险水平,才能为发展注入更多的确定性,才符合现代财政的基本功能。

  综上所述,财政政策的新思路,应是超越经济和社会领域,用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来管理公共风险。公共风险是未来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只有降低了公共风险,才能构建和提高发展的确定性,否则就可能停滞不前。

  (作者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