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有“度”发力精准

发稿时间:2019-03-13 15:35:45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赵福昌

  核心阅读

  积极财政政策的安排既积极加力,又注重“度”的把握,不搞大水漫灌、过度刺激,体现了中央宏观调控定力十足。同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情况下,要用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的适度空间,发力精准,针对不同着力点精准施策。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为此,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加力提效。

  积极财政政策彰显中央宏观调控定力十足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安排,赤字率拟按2.8%安排,一般债券增加3800亿元,总规模达到27600亿元,其中,中央增加2800亿元,达到18300亿元,地方增加1000亿元,达到9300亿元,同时,专项债增加8000亿元,达到21500亿元,在此基础上,还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和效益,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明显;但赤字率没有破3%,一般债券限额内仍有相当空间,对发力精准提出了很高要求,政策这样安排,很好地贯彻了中央的要求,彰显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定力。这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保持高度的一致,既要重视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又不要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中长期向好的积极因素。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财政政策的安排,既体现了政策积极加力,又注重“度”的把握,不搞大水漫灌、过度刺激,中央宏观调控定力十足。

  积极财政政策加码有力、掌握有“度”

  财政政策积极加码有力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赤字率及调入资金等安排体现了很强的积极力度。赤字率安排,拟按照2.8%安排,中央和地方的总的赤字达到27600亿元。相比去年中央赤字率2.6%,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绝对额增加3800亿元,达到27600亿元,中央、地方分别增加2800亿元和1000亿元,同时地方专项债券增加了8000亿元。同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还有调入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结转结余)大数14700亿元,这些资金不计算在赤字内,但却具有与举债资金同样的积极效果,占赤字规模的50%以上,相当于政策积极效果在27600亿元基础上又增加了50%。

  二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特别是增值税减税前所未有。采取普惠式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举,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的税率不变,同时要求抓好年初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的落实,增值税主体税率下调3个点,实属不宜,看得出减税决心和力度;降费最为重要的是社会保险费率下调,报告指出社会养老保险费率可以按16%执行,虽然有征管改革效率提升和部分地方过去已经按较低费率执行的情况,相比过去20%的费率,降幅不小。加上其他小微企业、个税等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减税降费力度非常大。

  三是资金使用管理适度放宽,提升了政策积极的空间。比如,对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及项目资本金要求等都有一定程度放宽,对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是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提效,对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将会产生乘数效应。财政资金效率和效果提升,比如压减一般财政支出、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对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使用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及通过全面落实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效率和效益的提升都会使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效果进一步增加。总体而言,积极财政政策加码力度显著。

  积极财政政策掌握有“度”,是中央宏观调控定力的体现。

  第一,从赤字率安排上看,2019年赤字率只安排了2.8%,比上年只提高了0.2个百分点,没有突破3%的水平。我国2016、2017年连续两年赤字率到3%,去年2.6%,2019年从挑战和压力来说,都较以往严峻,赤字安排并没有破3%,甚至离3%还有相当空间,体现了“度”的把握。

  第二,从地方一般债券及限额看,2019年一般债券安排中央增加2800亿元,地方增加1000亿元,而2018年年底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一般债券限额增加5800亿元,专项债券限额增加8100亿元,相比而言,专项债使用相对较足,一般债券是留有充分余地的。

  第三,在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安排上,也显示了政策安排的谨慎有度,一般债券需要对应一般预算,需要依靠预算收入偿还,对代内、代际公平影响较大,所以谨慎安排为好;而专项债券强化项目收益的自求平衡的要求,只要管理到位,政府责任是有限、可控的,从债券使用类型安排上,也体现了“度”的把握。

  这是中央综合把握国内外形势、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基础上,作出的安排,为后续根据经济、财政形势相机抉择留了空间,宏观经济和财政形势都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留足调控机动空间是必要的,也反映了宏观调控的定力。

  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精准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有度的底气,还源自于发力精准,两者相得益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的情况下,要用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的适度空间,不搞大水漫灌,发力就需要精准,针对不同着力点精准施策。以稳增长精准发力为例,按照传统的三驾马车,稳增长需要稳消费、投资和出口。

  首先,促消费发力精准,针对不同群体施策重点不同。对中低收入群体,要稳就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等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加大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使该群体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对高收入群体,顺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要从供给侧方面发力,要多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消费者可以放心地消费、有适宜的东西消费。在这个基础上,特意强化两个群体服务支持,一个是老年人的养老,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服务养老,相应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同时对婴幼儿照护,给予明确的政策扶持。因群体施策,积极财政政策应该说是发力精准的。当然除了在人群之外,对重点领域的特别是2018年降速比较快的汽车消费也强调政策支持,看得出政策发力的精准性。

  其次,对于稳投资来说,强化补基建短板。回顾2018年投资数据,虽然总投资增速创新低,不到6%,但是结构上看,去年民间、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速都在8%以上,在2018年经济背景下是不算低的,唯一低的是受年初宏观调控防风险等政策影响,基建投资降速比较大。积极财政政策发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加大对基建投资力度,提前下达了专项债券的额度,对于促进基建投资的回复增长和整个投资的稳定增长会有显著的作用。投资政策发力精准还体现在,基建投资不再拘泥于过去的铁、公、机“老基建”,要注意到结构的变化,更加注重基建投资的效益,对“新基建”的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政策发力在促进投资方面,无论是政策发力的领域,还是发力的具体内容对象,都是精准的。

  积极财政政策对稳增长来说,在适度的政策空间内精准发力,投资领域、消费群体等增强了施策的针对性,同时,从提高投资效率来说,对投资的内容也有进一步完善。当然其他如促进出口、稳就业等很多方面,也都能看出积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的安排。就业既有特殊群体的就业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政策,也有对中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带来的就业增加,还有经济结构优化中服务业比重提升带来的就业容量的增加。对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都要财政精准发力,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提升财政政策发力的精准度,为打赢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