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顶层设计:金融改革该有什么框架

发稿时间:2012-03-26 00:00:00  

  进入了“深水区”的改革,将涉及部门职责和利益,难度极大,所以,不能由利益部门主导,否则极易“跑偏”。为全力推进金融领域重点改革,应借鉴国有银行改革的经验,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的改革工作小组,设计改革总体方案,利益部门具体落实实施方案。

  吴敬琏老先生上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重点提出要关注改革的“顶层设计”,我希望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能重点关注、讨论这个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唯有经过辩论、比较,我们才能找到最优或次优答案。

  “十二五”规划指出: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回望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人们更多的是熟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摸着石头过河”,关注顶层设计的人少。为什么现在开始强调改革的“顶层设计”?我理解,经过这么些年的改革开放,许多外围改革已基本完成,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需要攻坚。一些重大改革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如户籍、社会保障等改革,需要统筹兼顾,精心设计;还有一些重大改革极度敏感,如需要把控全局,稳步渐行;更有一些重大改革触及利益集团,如行政审批、市场准入等改革,需要无私的胸襟,无畏的勇气。比如吴老先生说:“目前在财税体制,在金融市场形成,在法治国家的建设,教育、科研体制等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前几个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的经验,这些改革都势必会遇到种种既得利益或者是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阻力。”从这轮有关银行“暴利”的争议中,我们已明显感到了这股阻力。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我国金融业是处于体系的恢复、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包括中央银行的独立、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恢复和商业化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建立及证券公司、政策性银行的组建等。这一时期,中国的金融业一直作为经济改革、社会稳定的重要推动手段,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部分承担了企业和社会转型的成本。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多年里,我国大大加快了对金融部门的改革,关闭了大批有问题的中小金融机构,重组了部分金融机构,加快了对大型国有银行、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推进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及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同时还在推进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外部的金融法制、会计制度、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等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剥离处置不良、注入资本、公开上市,在国家财政支持下,面貌焕然一新,公司治理逐步健全,风险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市场地位和实力显著提升,为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和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薄弱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仍是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突出的问题,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尤其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市场化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金融宏观调控还有待改进,金融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比,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并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金融领域重点改革。

  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关于改革的方向,国内出现了一些争论。“摸着石头”最终的目标是“过河”,不能在中间停滞,更不能“浑水摸鱼”。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要深化财税、金融、企业、价格、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个意思就很明确,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应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

  正因为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涉及面广,尤其涉及部门职责和利益,难度极大,所以,改革不能由利益部门主导,否则极易“跑偏”。为此,我认为应借鉴国有银行改革的经验,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的改革工作小组,设计改革总体方案,利益部门具体落实实施方案。

  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制度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关键。这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当前急需建立与宏观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挂钩的动态拨备制度,一方面控制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是建立“逆周期”的利润调节机制。第二,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是为中小银行发展提供制度支持,控制过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出现,更重要的是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做好准备。第三,建立消费者保护制度。消费者首先需要保护,其次才需要教育。这理应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承担该职能,不应由监管部门负责,更不能由行业协会负责。当下国内许多行业协会具有极大的寄生性,往往沦为行业利益的代言人。

  在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相关的重大改革方面,首先要完善审批等准入制度,坚决取消各种不必要的金融管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国家除控制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外,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股权应逐步转让,同时放宽民间资本成立金融机构的种种限制。其次,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激发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还有,加快票据、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让资金供需双方有更多的比较选择。

  为加强金融管理,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边界,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比如加强消费者保护,清理规范各种收费行为;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如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要求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规则,更新监管理念、制度和方式,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有效性;同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形成金融监管合力,进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