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经济周期说存疑

发稿时间:2017-10-13 13:45:55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东京

  最近学界有人预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周期”。于是经济周期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热议。实不相瞒,多年来我对经济周期说一直心存疑惑。不是说经济不会扩张或收缩,经济增长不可能走直线,有波动很正常,但我认为这种波动并无固定周期。为何这么说?我这篇文章要对此问题作分析。

  所谓周期者,循环变化之固定时长也。照此定义,自然界的变化无疑是有周期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365天为一周期;白天与黑夜变化,24小时为一周期。可经济增长是否也存在这种周期呢?有经济学家说不存在,而多数经济学家却说存在。在“存在”论者中,对经济周期到底多长又众说纷纭。有人说是5年,有人说是10年,有人说是20年,也有人说是50—60年。

  最早研究经济周期的学者,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Jevons),在1875年出版的《货币与交换机制》一书中,他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他解释说,太阳黑子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周期变化,气候周期变化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会影响整个经济。于是他推断,太阳黑子每10年出现一次,经济增长也大约10年为一个周期。

  杰文斯的分析不能说毫无道理。然而时代变了,今天工商业产值比140年前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已大幅下降;而且相对140年前农田水利设施与农业科技也是今非昔比。气候变化对农业虽有影响,但影响已微不足道。远的不说,中国近40年农业连年丰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足以证明杰文斯的“10年周期”不成立。

  杰文斯之后,经济学家又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经济周期。比如熊彼特就用“创新”解释。他说,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这种新组合会刺激经济增长。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要素组合仍然存在,于是就给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而被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经济停滞也就临近了,要等到下一次新的创新出现,经济才会出现新的繁荣。

  霍特里则用“纯货币理论”解释。他指出,名义国民收入决定于货币量和货币流通度,故一国的国民收入增长波动,实际是由银行信用交替扩张和紧缩导致的结果。另外,还有学者用“固定资产更新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等理论解释。然而综其大观,这些理论只是解释了经济何以产生波动,并未证明经济波动为何有周期。

  先看熊彼特。熊彼特将前后两次“创新”确定为一个周期,约50—60年。并举证说: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为工业革命时期;第二个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为“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周期自1897年以后,为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显然,他作此判断是依据历史事实,而对每次创新为何间隔50—60年却未予论证。从证伪的角度,一个理论若有一个反例就被推翻。而我想到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肇始于20世纪40年代,距今已近80年。可第四次技术革命何时到来尚未可知,可见熊彼特的“50—60年周期”值得怀疑。

  再看霍特里。霍特里的解释我认为也不可信。事实上,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互为因果。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引起经济波动,而经济波动也可能促使货币政策调整,不能绝对地说是货币政策引起经济波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不少国家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扩张与紧缩并无明显周期,而且中国近10年也如是。不然请问读者,你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具体多久会扩张一次?我赌你说不出。

  在我看来,用“固定资产更新”解释经济周期更是错得浅。对某个具体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更新当然有周期,但一个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却不可能引发整体经济波动。要知道,固定资产更新引发整体经济波动得有前提,那就是所有企业要在同一时间更新,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同样道理,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也各不相同,因此用产品生命周期解释经济周期也是错的。

  我质疑“经济周期说”,其实是想推出下面三点结论。

  结论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非进入“新周期”。流行理论说:经济周期含“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于是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表明已从繁荣走向衰退,还会继续走向萧条然后再复苏。我不同意这看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是政府“稳增长”的结果。2015年GDP增长6.9%;2016年增长6.7%;今年上半年增长6.9%,今后一个时期还会保持在7%左右增长。若不信,读者可拭目以待。

  结论二:学界提出的所谓“经济周期”只是根据历史经验的归纳,历史未必代表未来,经验也未必就是规律。前面分析过,经济增长难免有波动,但经济波动并不存在周期。面对经济下行,我们应保持定力,不要见风是雨,自乱阵脚。曾记否?10年前国际上就有人危言耸听,说中国经济将硬着陆。可放眼看世界,风景还是中国独好。

  结论三:今天学界大行其道的经济预测,依据是经济周期。我要指出的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不可能简单重复。这是说,对人的行为选择要根据学理逻辑作推测,而不应迷信用历史数据作预测。世易时移,人的行为会因时而变,比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工业化前后就大不一样。再说,未来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哪怕用大样本数据作回归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我认为也不大。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