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钧

人物专栏

“常熟童工事件”再次呼唤儿童福利制度

发稿时间:2017-03-01 11:00:54   来源:中国改革网   作者:唐 钧

  近一段时间,号称“中国服装之都”的江苏常熟被曝出“买卖童工”的丑闻,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据媒体报道,常熟有一个童工买卖的“市场”:中介从云南等地把一些只有十来岁的童工骗来卖给服装厂,这些孩子承担着超量的工作定额,不完成就不让休息,因此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干活。时不时还要挨打挨骂,想辞职回家就不给工钱,甚至还逼迫他们倒贴钱。对此,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媒体都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有些媒体对“常熟童工事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譬如讨论童工被遣送回家后会怎样生活?会不会再次出来打工?这些讨论,逐渐涉及到问题的实质,即应该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包括他们生存、发展、受教育和不受伤害的所有权利。

  十年前,做过一个关于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研究。然而,很遗憾,研究的结论是:中国并没有一个成型的儿童福利制度。十年过去了,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儿童福利制度依然不成型。据参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圈内人士披露,当时提出的很多有关增加儿童福利的建议,最终都未能被采纳入法。正因为如此,一段时间以来,在媒体上常有有关困境儿童的新闻曝出。诸如弃婴的问题、拐卖儿童的问题、流浪儿童的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直到如今的童工问题。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最宝贵的社会财富。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并不是简单地把孩子拉扯大就会赢得“人口红利”。在对未成年人而言,他们该受教育的时候就得让他们踏踏实实地接受教育。“义务教育”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含各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在教育的环节上未能尽责有疏漏,再让一个受教育程度很低的群体踏入社会,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他们无疑会成为结构性的社会负担。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从儿童需要出发的儿童福利制度势在必行。首先,要让所有的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完成真正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最好能够尽快地延伸到十二年的(包括高中)乃至十五年(再加上学前教育);其次,要为所有的孩子营造一个有安全保障的、可以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环境,包括改善他们所在的家庭、学校、社区,一切与孩子们相关的社会环境。

  为在2020年要实现的小康目标,目前全国上下、各级政府正把“精准扶贫”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这也是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方面。扶贫的精准,是应该因人制宜的。借用托尔斯泰名言的句型:“富裕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贫困的家庭却各有各的原因”。这些被买卖的童工的存在,显然暴露了扶贫救助工作中的“不精准”。贫困的世代相传是可怕的,现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终结所有的孩子的种种不幸,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是又需要扶持的下一代贫困群体。

人物介绍

唐钧,上海人,1948年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获硕士(M. Phil)学位。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天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MPA和MSW导师,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导师。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北京义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

从1986年开始从事社会政策研究,共做了80多个相关课题,发表和出版论著近700余万字,译著约8万字。主要论著有:《社会治理与社会保护》、《中国社会》、《问题与障碍: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政策思考》、《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中国社会福利》、《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等等。

近年来多关注中国老年保障问题,包括老年服务和长期照护保障,承担了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和北京市老龄委的相关课题,发表有《长期照护保险:国际经验和模式选择》(发表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老年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发表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都有转载)、《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研究》(江苏社会科学)、《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等论文和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