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集体采访第4场

发稿时间:2022-10-21 11:08:37
来源:光明日报

  10月19日晚,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集体采访。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罗蔺,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云南省委副书记石玉钢,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庄严,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参加本次集体采访,介绍各自代表团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对公众关切给予回应。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记者:大数据、大生态是贵州两大名片,请问目前贵州在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哪些重要进展?下一步还将如何继续发力?

  卢雍政:这些年来,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生活高品质提升协同并进。在发展大数据方面,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我们还获批建设了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的枢纽节点,成为8个全国“东数西算”的枢纽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贵州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红利,使得我们绿色经济的占比达到了45%,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2.12%,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也位居全国第一,有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成果列入了国家推广清单。

  我们将持续擦亮大数据和大生态两张名片,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一是深挖数据的“钻石矿”,继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壮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持续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培育信息技术服务的产业集群。二是用好绿色“不动产”,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山地产业和生物科技。同时,以文旅融合为根本,以文化科技融合为方向,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记者:陕西是古丝绸之路起点,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晓:陕西坚持通道平台环境一起建,坚持外企外资外贸一起抓,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一是优化布局,全面提升“一带一路”五大中心能级,推动形成了“一核两翼四通道五中心多平台”的全方位联动开放新布局。二是拓展通道,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初步实现了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陕西的战略交汇。三是建强平台,建好用好自贸区、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综合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四是发展产业,中俄、中欧等境内国际合作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省内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五是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规则探索和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启动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六是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教育、文旅、医疗等多领域交流合作。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陕西贡献。

  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请问目前开展情况如何?

  庄严:西藏自治区党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2021年11月,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落实到“四个创建”的具体行动上:一是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工程等“四大工程”、美丽边疆同心守护行动等“六项行动”,各民族亲如一家,犹如茶和盐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二是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三是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注重以法治化思维和法治化方式,深入实施《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也更清新。四是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守边固边工程,建成了624个边境小康村,边境各族群众有房住、有事干、有钱赚,腰包鼓、劲头足、生活幸福,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热情空前高涨。

  黄金大通道助力云南大开放

  记者:今年昆明市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州的磨憨镇,再过一个多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整整一周年。一年来,这条国际大通道表现如何?云南如何做好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放赋能对外开放?

  石玉钢: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是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

  铁路运营以来,成效显著。一是收获超出预期。累计发送旅客超过750万人次,运送货物869万多吨。二是激发了沿线发展的活力。2021年,缅甸、老挝、越南对云南的出口分别为32.3亿美元、19.6亿美元和12.4亿美元。三是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托管以来,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新增市场主体135家。

  云南正在按照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开放的思路,实施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让黄金大通道更好地赋能云南大开放。一是边疆变成了前沿。我们在昆明新建了海关监管场所,打造国际铁路场站,创新多式联运铁路快通模式,无须另行办理转关手续,就可以直达出境。二是全国一盘棋。目前有25个省份开通中老铁路的跨境货运列车,常态化开行了澜湄快线。三是联结国内外。为南亚、东南亚乃至环印度洋地区进入中国大市场架起便捷陆路新通道,同时与境外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跨境人民币业务。

  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记者: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庆、四川两地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打算?

  罗蔺:川渝本来就是一家亲,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依。两年多来,我们本着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我们推动规划落地落实,推动区域联动走深走实,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同时,还在改革开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开展合作,取得了系列成果。

  川渝两省市将精诚团结、通力合作,认真实施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努力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郑莉:四川省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目前,我们开通了川渝之间许多政务事项通办,两地老百姓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办理,越来越感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光明前景。“川渝一家亲,携手向未来”,这样的共识深入了老百姓的内心。我们将继续跟重庆一道,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打造美丽高原省会城市

  记者: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请问西藏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庄严:西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全区50%以上的国土面积都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零审批、零引进“三高”企业和项目,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二是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生态优势正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三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7个地(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9%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从今年开始,我们启动实施了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营造山林200余万亩。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一个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美丽高原省会城市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保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

  记者:近年来甘肃在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担好上游责任中采取了哪些举措?在开展祁连山全域保护和系统恢复方面,甘肃做了哪些工作?

  张永霞:我们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担好保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的上游责任,系统编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涵养水、保持土、治理沙三管齐下,加快实施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项目,实施“黄河清废”行动,黄河流域甘肃段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68%,“一河净水向东流”“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甘肃的亮丽名片。

  绵延千里的祁连山,既是高山水塔,也是沙漠屏障。我们坚决扛牢祁连山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修复祁连山生态,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打造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建立全域保护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老问题不反复、新问题不发生,确保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得以持续巩固。随着生态保护修复,一度匿迹的雪豹等珍稀动物如今再次频现,巍峨的祁连山恢复了和谐与美丽。

  在加快科技创新上下大气力

  记者:秦创原建设目前取得哪些成效?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晓: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强化创新驱动上下大气力。去年以来,我们以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牵引,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科创项目、科创企业发展。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提升。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34个重大科技项目,新建105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攻克一批瓶颈问题。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潜能加速释放。在75所高校和院所推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持续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潜力和活力。三是科技型企业量质双升。今年以来,已有2739家企业通过高企评审,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135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162家,上市企业数量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四是科创生态持续优化。注重政策集成和机制创新,构建起由秦创原的创新促进中心、网络平台、发展公司组成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科创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样板,推行“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等改革,引进各类金融和服务机构,有效地促进了科技、经济、金融的融合。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记者:贵州实现了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全族脱贫,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甘肃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请问三个代表团的发言人,下一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有怎样的打算?

  张永霞:甘肃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艰巨性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此,一要着力建机制强保障防返贫,二要着力抓发展兴产业促增收,三要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要着力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卢雍政:做好巩固和衔接工作,首先要防止规模性返贫,这也是头号民生工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念好“富、美、安”三字经,落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要求。一是发展乡村产业“壮体”,用好贵州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做好宜农、宜工、宜游等不同特色的产业文章。二是推进乡村建设“塑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保护并利用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三是加强乡村治理“铸魂”,加快移风易俗、加强乡村治理,留住美丽安逸的浓浓乡愁。

  石玉钢:云南将从几个方面发力,确保现代化路上和共同富裕中一个民族都不掉队。一是把群众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实施农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二是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培育和发展14个云南有优势的产业。三是坚持近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由近到远、从易到难,不断巩固扩大成果。四是深化52家中央定点单位的帮扶。五是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深度激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力量。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村级大岗位制,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记者: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班列在重庆首发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推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重庆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有哪些主要举措和成效?

  罗蔺:这几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重庆会同相关省区市通力合作,加快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是省级层面协商合作全面深化。重庆牵头建立西部12省区市和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13+2”合作机制,成为推动沿线省区市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通道运行效益稳步提高。自2017年9月通道开通运营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所有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经北部湾港累计开行超过2万列、运输箱量超过100万标箱,其中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达6524列、运输32.8万标箱。三是综合服务功能有效提升。着力推进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全面推广铁海联运“一单制”,大幅提高多式联运效率。四是通道带动效应不断增强。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7年的4508亿元增长到2021年超8000亿元。

  重庆市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各兄弟省区市通力合作,大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走深走实,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记者:四川近年来提出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制造强省等目标,请问这对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郑莉:四川坚决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制造强省。全省经济总量在过去十年连续跨过3个万亿级台阶,去年达到5.3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位,进入经济大省行列。

  一是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承载区。这几年,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相继在四川挂牌。二是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四川现有的“两院”院士有65人,去年全省研发经费超过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万亿元。三是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食品饮料产业迈上了万亿元台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超过4000亿元。四是区域战略形成竞相发展态势。

  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的新篇章。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