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动态

贵州安顺市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发稿时间:2018-03-12 14:12:15   来源:安顺市委改革办  

  2017年,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和贵州省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以“四个有利于”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年初确定的110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较大突破,一些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得到中央、贵州省委的充分肯定,引起各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主要做法

  (一)压实责任抓重点。坚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紧紧抓住专项小组、专题组组长和县区党委、市直部门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带动安顺市各级各部门谋在新处、改在真处、干在实处。一是强化学习“明责”。采取市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会、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读书会等方式,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贵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以及历次中央和贵州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深刻领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二是细化清单“定责”。及时调整充实市委深改领导小组成员和专项小组、专题组负责人,并根据改革任务将专项小组、专题组分别调整为12个、31个,进一步理顺和完善责任体系。根据中央和省委年度改革工作要点,结合安顺实际,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安顺市委年度改革工作要点,明确改革任务,列出责任清单,实行“按图施工、挂图作战”。聚焦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制定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年度会议计划,明确会议主题和责任单位,以此倒逼改革推进。三是定期汇报“述责”。5月10日,安顺市委书记、市委深改领导小组组长曾永涛同志主持召开第34次深改会,专题听取8个县区党(工)委书记抓改革工作情况汇报,要求以第一人称汇报本人抓改革工作的思路、举措、成效、问题和打算,对各县区改革工作进行了点评,对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着力压实县区第一责任人责任。6月13日,曾永涛同志主持召开安顺市第35次深改会,专题听取12个专项小组组长、25个专题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抓改革工作的情况汇报,集中晒实绩、查短板、理思路,拧紧责任螺丝,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四是严格考核“问责”。将改革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和县区年终目标考核,实行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充分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定期对改革信息报送不及时的专项小组、专题组和县区进行通报,对连续三次排位靠后的,下发整改通知书。设立改革创新奖,对改革效果突出、作用明显,得到中央和省肯定,对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改革创新项目给予奖励。

  (二)把握关键攻难点。在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同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改革上下大力气,在“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上求新突破,切实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影响同步小康的短板缺项,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议出台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企业上市奖励办法、“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文件,实施地方金融机构“五个全覆盖”工程,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全面推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总量、存量、质量“三量”提升。二是聚焦脱贫攻坚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审议出台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推进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实施意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改革文件,在安顺市大力推广“塘约经验”,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突破农业农村发展瓶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三是聚焦民生福祉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审议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改革推进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改革文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夯实同步小康基础。

  (三)探索创新育亮点。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石过河”相结合、同推进,对于看准的改革大胆试、大胆闯,做出特色和亮点,最大程度地实现上与下的呼应,为富美安顺建设增添强大动力。一是全力抓好上级试点。加强与国家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安顺开展各级各类试点,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机遇,为改革探路,为发展解题。2017年以来,安顺被列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水利精准扶贫示范区、全国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教育部首批“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试点、新农合总额预付试点等;平坝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普定县被确定为全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试点。目前,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在安顺开展的改革试点18项,已完成6项,正在按计划推进12项。省有关部门在安顺部署开展的试点39项,已完成21项,正在按计划推进18项。二是努力推出“安顺经验”。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同时,立足安顺实际,一手抓改革工作的落地落实,一手抓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模式,为安顺市乃至贵州省、全国提供了借鉴。如,农村改革方面,“塘约经验”得到了俞正声主席和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写入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并在全省推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连续两期对塘约进行报道,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人民日报》等一批主流媒体以及《中央改革情况交流》刊载了塘约农村改革的做法,塘约村党总支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村总支书记左文学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金融助推经济发展的做法得到时任贵州省常务副省长秦如培肯定。依法治市方面,率先在全省出台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应诉工作规定,得到时任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肯定。

  (四)督察问效找落点。坚持把督察作为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和落点,大力督不落实的事、察不落实的人,着力打通改革推进“最后一公里”。一是建立督察机制。结合安顺实际,制定出台“三督三察”实施意见,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二是组建督察队伍。率先在贵州省建立改革督察员制度,从部分市级领导、市直部门转非或退休的副县级以上领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三类群体中聘任了21名市委改革督察员。在安顺市委第35次深改会上,由市委书记、市委深改领导小组组长曾永涛同志亲自为督察员代表颁发聘书,组建了一支专门抓改革督察的尖兵队伍。三是强化重点督察。对中央、贵州省委和安顺市委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重点改革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察,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分三向”城镇化模式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改革、“三权”促“三变”改革、旅游体制改革五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督察。12月上旬,对全市25个专题组牵头单位和8个县区年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察。同时,安顺市委深改领导小组采取现场会的形式,对已推出的城市社区建设、农村“三权”促“三变”改革暨塘约经验推广等重点改革事项进行“回头看”,现场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有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二、取得成效

  (一)经济体制改革提质增效。“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周期从2016年的18个月降至13个月以内,100个“千企改造”工程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年淘汰落后产能27万吨,为企业减负近40亿元,完成14个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大健康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20亿元,煤、电、铝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兴东大健康产业园、亿丰国际物流园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贵飞工业联合体成功组建,安吉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出“一照一码”企业营业执照1933个,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850户,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5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5.5%以上。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市级众创空间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安顺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用型保税仓库投入运营,打破了“不沿海、不沿边”的地域局限。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金融机构实现县区全覆盖,西秀、紫云、关岭信用联社改制为安顺农商行。

  (二)新型城镇化试点稳步推进。“一分三向”模式深入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初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多规融合”试点有序推进,安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获贵州省政府批复,黄铺物流园区、西秀产业园区等园区规划编制顺利进行,旅游服务中心布点规划编制完成,安顺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会审查。水道、慢道、轨道“三道”系统和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步伐加快,虹山湖新区、高铁新城、平坝高铁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大数据+城市管理”建设扎实推进。率先在全省成立环卫公益协会。小城镇带动能力不断提升,黄果树镇列入全国特色小镇目录,旧州镇屯堡绿色低碳小镇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丁旗石材小镇、大兴东健康小镇、黎阳航空小镇开辟了产业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新空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顺利通过了国家中期评估。

  (三)农业农村改革亮点纷呈。“三权”促“三变”改革成效显著,“七权”同确试点和不动产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流转、抵押、贷款等工作势头良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有力,蔬菜、食用菌、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23个、家庭农场2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57家,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达500个,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55万人,在实践中探索出平坝“塘约经验”、西秀“菜单式”扶贫、普定“一村一公司”、关岭“五户联保”、开发区食用菌产业带动等成功经验。“塘约经验”写入省党代会报告并在全省推广,“菜单式”扶贫得到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肯定,“一村一公司”探索经验在安顺市178个深度贫困村得到推广。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现场观摩推进会在安顺市召开,与会领导对安顺市改革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探索前行。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深入实施,镇宁自治县石文化博览园、紫云自治县九岭布依风情古寨休闲度假山庄被列入全省2017年文产扶贫“千村计划”项目,普定县马官镇马堡农民艺术团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成立黔中大众文创传媒有限公司,黔中报业集团在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完成市图书馆、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成立理事会并挂牌。旅游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黄果树智慧旅游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旅游市场监管“1+3+N”机制不断完善,市级和黄果树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机构逐步建立,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初步形成。旅游业持续“井喷”,全年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38%。安顺获评“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

  (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力有效。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初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镇宁、关岭、紫云三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完成,并经贵州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净缸”“净气”“净地”工程深入实施,西秀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夜郎湖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搬迁、平坝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等工作顺利完成,中心城区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智能交通等绿色交通产业加快发展。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2.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8%,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出台,全市划定基本农田310.13万亩。“河长制”工作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面完成“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森林覆盖率达54%。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获全省第一。

  (六)民生领域改革红利彰显。多元主体混合体制办学初具成效,西秀区北大阳光实验学校、普定县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开发区大洋国际实验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动工建设。“校长职级制”“教师全员聘任制”及乡镇小学集团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一批职教改革落地落实。5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投入运行,普定金太阳老年公寓被列为贵州省医养结合第一批试点单位。公立医院机构改革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13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接入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安顺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达到568个,多形式医疗联合体建设成效得到国务院大督查组的充分肯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出租汽车行业结构改革扎实推进,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多样化、差异化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在贵州省第一家开通医疗保险微信缴费。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67%,排全省第一。劳动维权工作机制被贵州省人社厅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获人社部表彰。

  (七)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创新有为。首部实体法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人大监督实效全面提升。政协委员履职量化管理、提案办理工作考核评价等机制不断健全,协商民主改革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市86个乡镇建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占比达95.56%,“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开,行政审批事项从438项减少到244项,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了50%,办理流程在原有基础上压缩了4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有效运行,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62.07%,全市行政机关败诉率从2015年的67%下降到7.06%。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办案责任制改革基本完成。“智慧安顺·司法行政在线服务商城”投入运行,率先在贵州省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法律服务。在全国首创重大行政争议诉前沟通协调机制,化解了多起群体性、时间跨度大、多次上访、多次诉讼的行政案件,得到了省的充分肯定。“平安细胞工程”进一步向背街背巷和镇村延伸,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效提升。普定县荣获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县”荣誉称号。

  (八)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蹄疾步稳。出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办法、市管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等正向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淬火升华·六项行动”全面推进,社区及村级工作经费、干部报酬大幅提高,基层干部活力进一步提升。社区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达标70个,占比76%,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逐步推开;村级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达标831个,占比82%,配套建成“小厨房、小宿舍、小食堂、小澡堂、小书屋”等“五小”设施,基层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6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通过“一村一策”实施“靶向治疗”,全部实现晋位升级。村级党组织牵头组建村级公司411个、合作社1073个、产业协会67个,空壳村实现全部脱壳,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达11.9亿元。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问题线索“三集中”的模式得到省纪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西秀区创新建立“民生监督云”的做法在全国进行交流,得到中央电视台关注报道。群团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专兼挂与社会工作者一体的工会干部队伍体系建设、“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模式、基层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等工作探索实施。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17年,安顺市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干部抓改革的能力与改革的艰巨性不相适应、改革的成效与总结推广的力度不相适应等问题。2018年,安顺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建设富美安顺”的目标,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着力补齐制度短板,深化拓展改革成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贯穿改革工作全过程,紧紧围绕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改革决策制定和落实的重要环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发挥群众支持、参与、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二是抓好深化拓展。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贵州省推出的重要改革举措进行认真梳理,跟踪推动落实,确保任务全面完成。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改革任务和举措进行梳理,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总目标和贵州省委的改革部署,理清责任链条,明确责任主体,层层狠抓落实。

  三是抓好经验提升。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安顺试验区建立30周年、全面深化改革5周年相关活动的开展,探索采取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中央和省有关专家、媒体,对安顺市在推进改革落实过程中探索形成的经验和模式进行研讨,发出安顺改革好声音。

  (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