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动态

河南濮阳市建立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

发稿时间:2017-10-18 15:50:14   来源:濮阳市委改革办  

  一直以来,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党员培训工作,但在整个干部教育链条中,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还比较薄弱,党员干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为此,2016年3月以来,濮阳市高标准创建了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学院坚持立足濮阳、面向河南、放眼全国,以弘扬吃亏奉献精神、增强党性修养为宗旨,把农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党员干部、新型农民作为培训对象,着力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激活了农村基层党建体系,延伸了干部教育培训链条,补上了党员干部教育“最后一公里”,填补了全国无村支书专门培训基地的空白。省委书记谢伏瞻到学院调研时指出:“哪个地方支部建得好、支部书记优秀,那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比较好。加强支部书记培训,就要用李连成这样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现场教学。”一年多来,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已累计举办培训班177期,培训学员1.4万人,涉及到广东、海南、江苏、陕西、山西、新疆、江西、宁夏、内蒙古、山东、安徽、辽宁、吉林、河北、河南等全国16省140个县及国家农业部的26个直属单位。

  一、坚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缺什么、培训就补什么”,量身打造精品课程

  坚持“农村发展重点难点在哪、培训就及时跟进到哪”,“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缺什么、培训就补什么”,注重修练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教学课程体系,打造五种品牌课程。

  一是打造以“吃亏奉献精神”为核心的特色党性教育培训品牌。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学习党章、重温誓词、唱吃亏歌,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逻辑框架和科学内涵,解读李连成吃亏奉献精神,使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规范言行,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是打造以“双联四推”为抓手的精准扶贫实践教学培训品牌。开展以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精准扶贫过程中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的实践与探索,黄河滩区精准扶贫示范带现场教学,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对策与路径,就业扶贫基地、产业扶贫基地现场教学,智慧精准扶贫实践与探索,扶贫先扶志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自信教育等方面的主题教学。

  三是打造以“三权分置”为主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教学培训品牌。深入解读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讲解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的办法与措施,研究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策与建议,分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模式和方式,探讨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与对策。

  四是打造以“留住乡愁”为特征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教学培训品牌。紧紧围绕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设置《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解读,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建设文明新村,惠农政策与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魅力村镇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教学等精品课程。

  五是打造以“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岗位自信教育培训品牌。结合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任务,开展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新形势下如何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三会一课”等教学课程,参观全国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事迹展和李连成先进事迹展。

  二、坚持“用土方法培养土干部”,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按照初任培训、提升培训、专题培训、综合培训等班次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让学员成为培训主体。

  一是突出实践管用,开展实践性教学。突出现场教学,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农村改革发展第一线,让现场变课堂、经验变教材、实践者当教员,说农家话、讲农村事,在实地、实情、实景中增强培训吸引力,达到点对点、实打实、手把手地教与学,确保村支书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目前,学院深入挖掘濮阳区域性、时代性、独特性农村改革发展创新资源,依托濮阳全域布局形成了“濮渠路特色党性教育精品线、濮范台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带、濮清南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示范线”三条精品培训专线,打造了“侯庙镇产业扶贫实践教学点”、“东北庄杂技文化产业现场教学点”、“中原红都——单拐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等76个现场教学点。

  二是突出共振共鸣,开展互动性教学。创新设计了“U型岛”教学模式,即以“U”字形为单位,让学员围坐其间,阅读和思考教学案例后轮流发言,变大课堂为小课堂,变老师一人讲为多人发言,变老师为主体为学员为主体,变台上讲台下听为学员全员互动,让支书教支书、同行学同行,大家相互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探讨实践中的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突出精准生动,开展针对性教学。围绕立足农村实情、研究农村问题、指导农村实践,根据培训方需求,量身订制培训“菜单”,组合培训“套餐”,突出针对性、实效性,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村支书的培训需求,改变“一盘菜待尽天下客”的做法,做到精准培训,变粗放型为精准化,变“大而全”为“小而精”。目前,形成了“学党章、守纪律、讲规矩”、“李连成吃亏奉献精神解读”、“与连成面对面”三个主打课程和“三农”政策解读、精准扶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党风廉洁建设六大类100个培训选修课程。为突出培训效果,学院还邀请山东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河南林州市冯家口村党支部书记申保红、濮阳市马辛庄党支部书记武建国等本地和周边地区的优秀村支书来学院授课,现身说法,讲经验,讲方法。

  三、坚持“以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水平为根本目的”,健全完善培训机制

  在重视培训过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联动互促机制,根据学员在改革发展、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实需求,提供全链条、互通式服务。

  一是建立前置研讨机制。突出实践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四题融合”教研模式,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学员思想和工作中的困惑,组织不同身份、不同专长的教师开展集中研讨,把学员带来的问题转化为培训专题,依据培训专题确定研究课题。

  二是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学院不仅注重解决学员培训期间的困惑,还对参训学员定期回访、持续跟踪服务,帮助其解决在后续工作开展、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山东临清市苏堂村支书刘增民在学院接受专题培训后,学院针对该村调整产业结构的技术需求,协调濮阳市岳村镇丰地葡萄种植基地技术人员,进行帮助指导,并建立合作关系,促进苏堂村由蔬菜种植单一模式向蔬菜、水果立体多元模式转型。

  三是健全学习交流机制。学院在培训学员、服务学员的同时,发挥“立交桥”的优势,逐班次建立微信群等交流平台,促进学员互相学习、开展合作、共同发展。濮阳市开发区马辛庄村支书武建国与陕西礼泉县袁家村支书郭占武,在培训期间了解到袁家村发展“关中印象”乡村旅游的情况后,即于袁家村深度合作,并投资5000多万元,开发乡村游。吉林双辽市宝山村支书刘国柱和海南琼中县什寒村支书王国康在学院培训时达成合作意向,建立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联手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海南琼中县的什寒村已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最美乡村”。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卢志文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