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济南市创新“四个突出”精细化治理模式 渣土山变身园林景观

发稿时间:2019-12-06 14:36:24
来源:中国改革网

  引 言

  济南市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宜居宜业水平,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渣土山生态治理作为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升群众改革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以问题意识和改革思维强力推进渣土山综合治理,破解了渣土山治理难题,做到了让城市管理更精细、让城市环境更优美、让群众生活更幸福。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典型经验(第一批)的通知》,对济南市坚持“四个突出”精细化治理渣土山的经验做法予以推广。

  摘 要

  济南市坚持问题意识、改革思维,强力推进渣土山生态环境治理。一是突出规划引领。采取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等手段,摸清组成成分、地质条件等情况,为精准治理提供依据。兼顾市民休闲游憩需求,适度规划健身路径、休闲服务设施。根据边坡的稳定性和可能的破坏模式,精准设计不同部位治理方式,规划源头保障生态治理效果。二是突出科学规范。制定渣土山治理技术规程,明确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养护管理等技术标准,坚持功能性原则,科学整地塑形,坚持互补性理念,建设海绵载体工程。三是突出因地制宜。将废弃混疑土渣浆、建筑垃圾和山石就地破除,填埋一层覆土一层搭建人工山体,实现“就地消化再利用”。对坡度不大的渣土山,优先通过播撒速生、耐瘠薄的花卉、木本种子,减少治理成本。全面推进生态覆绿,丰富山体色彩景观。四是突出治管并重。各区和市级平合负责日常管控,打造扁平化模式。园林和林业绿化、城管等部门各司其责,协同抓好渣土山整治清运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东南二环延长线和奥体文博片区周边17处大型渣土堆、2000余亩的生态环境治理。《求是网》为济南渣土堆治理工作点赞“效率高、速度快、把工作总结写在百姓的评价上”。

  正 文

  近年来,济南市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宜居宜业水平,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渣土山生态治理作为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升群众改革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以问题意识和改革思维强力推进渣土山综合治理,破解了渣土山治理难题,做到了让城市管理更精细、让城市环境更优美、让群众生活更幸福。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东南二环延长线和奥体文博片区周边17处大型渣土堆、2000余亩的生态环境治理,累计倒运渣土100万立方米,回填种植土29.1万立方米,砌挡土墙1.3万立方米,栽植乔灌木25.4万株、地被12.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600亩,恢复了山体风貌,畅通了泄洪通道,优化了宜居环境。求是网等新闻媒体纷纷点赞济南市渣土山治理工作效率高、速度快、把工作总结写在百姓的评价中。

  一、突出规划引领,坚持高起点设计。一是全面深入调查勘察,建立精确台账。组织资质强、服务优、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采取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取样实验、高密度电法等手段,对既有渣土山进行全面勘察,摸清面积、体量、组成成分,查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认区域内地下基岩埋深情况,逐个评价稳定性、形成勘察报告,为渣土山治理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依据。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完善治理方案。在编制和确定设计方案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适度规划健身路径、休闲服务设施以及夜间照明设备,在渣土山生态化改造的同时,兼顾市民休闲游憩需求,真正实现建绿惠民。组织各区按照“一堆一策”原则编制治理方案,由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统一组织专家评审、论证优化、修改完善。三是坚持精准设计,加强源头把控。遵循安全性、生态性、节约性原则,根据渣土山边坡的稳定性和可能的破坏模式,针对边坡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治理方式,做好渣土、山石平衡调运,尽量减少大面积改造,从规划源头上保障生态治理效果。

  二、突出科学规范,确保高质量推进。一是坚持规范化引领,严格建设标准。制定渣土山治理技术规程,明确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养护管理等技术标准,加强施工成本控制,深入现场开展咨询服务,增强渣土山生态治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坚持功能性原则,科学整地塑形。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对区域内渣土山边坡采取“削上角、填坡脚”等施工办法,进行土方平衡、内部消纳,营造缓坡地形,实现渣土循环利用;采取砌筑挡墙、水平阶、格构、宾格网箱、自然叠石等施工方式,对边坡进行排险加固,保障安全性、稳定性和美观性;采取填埋客土上山、修路上山的方式,有效改善绿化施工条件。三是坚持互补性理念,建设海绵载体工程。落实“以水营林”“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在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蓄水池,坡面设置排水沟,坡脚处设置排洪沟、渗透塘等方式,对自然降水进行引导和收集利用,既增加了泉水补给,又防止大水冲击、积水浸泡致使渣土坡产生不稳定因素,有效防止安全隐患和次生灾害。

  三、突出因地制宜,实施一体化治理。一是渣土就地利用,搭建人工山体。创新治理思路,改变过去将渣土运至别处堆放的简单处置方法,综合考虑渣土清理成本和重新堆放对别处环境造成的影响,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将废弃的混凝土渣浆、建筑垃圾和山石就地破除,采用填埋一层覆土一层的方式搭建人工山体,既破除了渣土堆,又避免了污染转移,实现了“就地消化再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二是顺应自然生态,降低治理成本。落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避免奢侈化、媚外化、过度人工化,坚持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对坡度不大的渣土山,优先通过播撒生长快、耐瘠薄、覆盖强的宿根花卉、野花组合、木本植物种子,兼顾四季景观效果,展现自然生态多样化,提升了城市“绿视率”,减少了治理成本。三是坚持一体化修复,打造景观亮点。全面推进生态覆绿,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地被结合,营造针叶、阔叶与彩叶树种混交,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成片有形、与周边山体相容一体的绿化景观,丰富山体景观色彩。龙洞风景区周边一处用波斯菊等混播方式治理的渣土山绿化景观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四、突出治管并重,建立常态化机制。一是强化市区联动,打造扁平化模式。明确市、区两级部门渣土山监管职责,夯实属地监管责任,由各区和城投集团等市级平台重点抓好日常管控,切实减少中间管理层级,高效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全市渣土山有效管控工作格局。二是强化部门协作,严密全链条管控。强化事前监管预防,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严格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优化竖向设计,尽量实现土石方原地或就近平衡,从源头上减少渣土产生;全面摸底排查,城管部门牵头整治符合规划要求、可用于建设用地上的现存渣土山,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牵头整治不能用于建设用地上的渣土山;对全市渣土加强管控,城管和城乡建设部门研究制定建设项目渣土清运与整治对策。将治理完成的渣土山绿化纳入城市绿地系统监管范围内,对继续肆意倾倒渣土破坏绿地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与有关区和村居签订管理责任书,管理范围内新增倾倒渣土一律追责,避免再生新的渣土山。三是强化考核激励,健全可持续机制。将渣土山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纳入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养护管理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成绩,并与建设养护管理奖补资金挂钩,激发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的责任担当。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渣土山治理和管控工作,对恶意破坏治理成果的企业和个人坚决予以曝光,并计入不良社会信用记录进行联合惩戒,促进良性可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