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唐山市古冶区推行“1344”工作法 奏响人才兴业强音 激发蓄势突破动能

发稿时间:2019-12-03 15:29:54   来源:唐山市委改革办  

  唐山市古冶区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密围绕“建立高效人才工作责任网,实现人才引聘三个结合,突出人才培育四项任务,搭建人才工作四个平台”的“1344”人才工作思路,积极构建“科研+基地+项目+服务”的人才工作新模式,形成了政府推动、上下联动、校企互动、人才流动的良好态势,吸引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今年以来,柔性引进“国家领军人才”7人,省级领军人才6人;引进高层人才700余人,其中中高级管理人才和紧缺人才400余人;突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各类实用人才培育,举办培训班410余次,精准培育各类人才1.4万余人次;新增省级以上人才工作平台11个,市级以上人才工作平台31个,京唐电子商务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为全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建立一个网络,提高人才管理效力

  建立区、乡镇街道、村居企三级人才工作责任网,着力打造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一是构建党管人才责任体系。细化二十二项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人才工作作战图》,区级实施组织部全员抓人才工作机制,协调人才工作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凝聚乡镇街、村居企工作合力,梳理责任脉络,构建党委带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网格化人才管理体系。

  二是完善上下协调联动机制。乡镇街、人才工作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26个人才工作专班,制定《人才工作专班管理办法》,采取人才工作“一周一碰头、半月一推进、一月一遍访”的形式,架起上下级联络中转站,推进工作落实。村(居)委会、企业设立基层人才工作站点,建立人才工作协管员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人才就业、社保服务、政策传递等对接工作,构建起区委统一领导,成员单位、乡镇街上下沟通协调,村居企互动参与联动机制。

  三是推行清单式管理服务模式。开展“找短板、送服务、聚人才”调研活动,根据企业需求,建立“辖区企业清单、企业岗位设置清单、企业人才需求清单、企业人才流动清单”四清单制度。根据清单有针对性地面向企业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人才、送培训“四送” 服务活动,入企发放宣传册2000余份、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100余人、培训技能人才5000人次,为2个人才项目申请中央预算资金1198万元。

  二、实现三个结合,推进人才引聘驰力

  将人才引进向区内重点工作靠拢,向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贴近,不断丰富引才途径,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

  一是外出引聘与区内招聘相结合,当好识才重才的“伯乐”。针对企业高端人才需求,对接京津冀一体化,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京津、苏州、深圳、成都、宁波等地对接22次,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开展外出招聘活动,引进一批素质高、技术硬,符合转型发展的高端、拔尖人才。今年以来,外出人才引聘5场次,区内举办专场招聘会7场次,组织企业参加高校人才招聘会2场次,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300余人。

  二是校企合作与柔性引智相结合,当好引才渡才的“红娘”。积极开展专家古冶行、教授企业行、假日博士、特需顾问、企业引才联智高校行等交流活动,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以及设立研发机构等柔性引才引智方式,今年以来,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700余人,其中国家领军人才7人,省领军人才6人,中高级管理人才和紧缺人才400余人。

  三是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当好双招双引的“保姆”。通过“项目+人才”方式,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工程,做到项目、人才一手抓、同步招。制定《古冶区产业招商指导目录》,明确11项重点招商产业方向,灵活运用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参加招商等活动形式,实现项目、人才同步引进。截至目前,该区签约落地项目36个,在谈项目93个,涉及计划总投资174亿元,通过项目落地引进高层次人才60余人,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突出四类人才,提升人才素质能力

  按照各类人才兼顾原则,建立健全全方位、专业化人才服务体系。开展“人才素质提升年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借鉴经验、解疑释惑,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精英计划助力企业管理人才。按照“走出去拓思维、请进来长技能”战略,制定企业家“三年培训计划”,开展企业家精英培育活动,组织区内重点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先后赴德国、日本、清华大学等培训学习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家营商视野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积极鼓励企业向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业、大健康等产业转型发展,组织企业家、各职能部门开展外出考察培训6场次,并邀请专家学者来区为企业传经送宝,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是校企联姻培育高技能人才。与华北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人才智力引进合作等6项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人才资源协同开发及人才智力引进交流,建设现代化产业培训基地和专业技能人才工作室、交流站,每年组织30家区内重点企业分批次进入该校进行招才引智,构建起智力共享、技术共用、人才共育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优化企业用人生态环境,加强HR素质提升平台建设,举办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修班、高技能及专业技术类人才培训班70余场次,对人才进行政策和业务系统性培训。

  三是“学徒式”教育打造专技人才。筛选出经验丰富、业务精干的优秀技术人才,建立“古冶工匠”人才库,搭建多层次技术人才网络联系平台。将51家规模以上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作为“工匠”队伍建设重点企业,企业技术骨干与年轻同志结成师徒对子,促进技术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区政府调研制定企业紧缺技能目录,聘请专家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精准实施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计划。

  四是多措并举培育实用人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职校、高校为依托,采取聘请专家人士送培训入企业、入村、入学校、入医院等形式,实施“万名电商人才大培训”“科技助农”、农村青年人才开发等工程,实现人才知识和能力双提升。今年以来,组织各类人才赴北京、江苏、浙江嘉兴等地考察培训14场次,送培训进校企30余家,培训各类实用人才1500余人次。

  四、搭建四个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实施人才精准服务,加强各类平台创建,使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同频共振、互相促进,不断提升古冶影响力。

  一是搭建宣传平台,塑造“人才辐射引领”品牌。利用古冶人才频道、古冶发布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典型事例和人才政策宣传,在区电视台开辟“人才之窗”专栏,开通“古冶人才频道”公众号,加强“古冶之子”等各类先进典型人才的选树和宣传,营造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举办《聚智聚才、筑梦未来》人才发展大会,组织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仪式、“区政府特聘专家”集中聘任仪式、优秀人才“古冶之子”表彰等活动,人社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党校等7位专家以“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交流讨论”的形式,围绕“京津冀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精准识创新人才,科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进行授课、研讨,营造古冶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的舆论导向。

  二是搭建示范平台,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按照“有经费保障、有工作载体、有人才支撑、有活动成效、有宣传报道、有展示平台”六有标准,开展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打造品牌化人才工作,现已创建京唐电子商务创业园等20家示范点。加强人才示范队伍建设,采取“双培双推”工作法,对企业新招聘的人才,优先培养成积极分子、党员,优先推荐到关键岗位。对业绩突出的人才优先培养为“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评选为行业典型人才标杆,先后有14名表现突出的企业人才被评选为“古冶之子”,200余名新入职人员被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

  三是搭建回归平台,拓宽招才引才渠道。实施“雁归巢”、返乡大学生引留系列活动,编制《天南地北古冶人》名人录,加大与古冶籍优秀人才的联系,宣传成功人士先进典型事迹,吸引古冶籍优秀人才主动回报家乡,支持古冶建设。

  四是搭建用才平台,畅通作用发挥通道。实施“魅力古冶人才舞台”塑造工程,引导企业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快研发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创建,今年以来,新增省级以上人才工作平台4个,市级以上人才工作平台31个,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搭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