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紧盯关键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 元宝山区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19-12-02 15:00:40   来源:中共赤峰市元宝山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元宝山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建区之初的经济发展由纯粹的煤电资源一业独秀变为今天煤电、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绿色食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多元支撑的经济格局。

  紧盯“结构”这个关键,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决摒弃“差的”,多方提升“能的”,大力引进“新的”,坚定不移抓招商、上项目、建链条,多元重塑地区产业结构。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按照“一产调精、二产调强、三产调优”思路,积极摆脱“一煤独大”的局面,促进能源产业技改升级,努力走出一条质量好、结构优、后劲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打造新兴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发展循环化、对外全域开放、打造外贸出口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二是实施创新驱动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激发企业创新潜力,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中润生物、天源生态、华天制药、和润农业10家,其中8家企业建立了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申请专利100项。企业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蒙东国家级发酵工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具有行业领先技术的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力推动了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谋划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区规上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7.64亿元左右,占比29%,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其中,伊品生物氨基酸系列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30%,赖氨酸世界产能第一、苏氨酸世界产能第二、味精国内行业第三。建设了内蒙古伊品、普因药业、瑞阳化工、德昱生物质发电、博恩药业国际一类新兽药、浩森新材料公司硅、锆废弃物综合利用、引盛光电OLED及功能材料、帝斯曼集团重组润邦生物环保安全升级技改、国电光伏发电、福莱特合成辣椒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扭住“质量”这个核心,着力提升细分产业层级。按照高质量的要求对细分产业延链补链、提升层级,激活更多“增长点”,进而形成“增长群”。一是化工产业方面。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拉动高质量链条,以高质量链条拓展高质量集群,围绕生物发酵、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细分领域,聚力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亲水胶体、中国领先的氨基酸、中国重要的季戊四醇、北方最大的磷化工、蒙东高端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基地。二是生物发酵方面。在大力推动现有企业延伸产业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积极促进外联引强。润邦生物与荷兰帝斯曼达成合作后,正在着手打造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亲水胶体生产基地;科为博集团与美国建明集团于前不久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全面提标扩能的基础上,公司主打产品将由饲用级酶制剂向食用级领域进军,无论是技术层级还是市场竞争力都会有较大提升。三是生物医药方面。抢抓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疏解有利契机,成功引进普因医药国家一类药、博恩药业国家一类兽药以及相关研发配套项目,带动力也很明显。四是新材料方面。获得国家军品二级生产供应资质的福莱特合成辣椒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的普力泰材料以及引盛光电OLED功能材料等项目接续落地,这些项目产品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2018年全区实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到38%,平均投入产出比由2015年的1:0.5提高到1:3,今年计划实施的5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比重又有了进一步增长,投入产出比也将再创新高。

  建强“园区”这个载体,走好集聚集约发展路子。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是在我区资源总量不断减少,环境问题不断凸显的大背景下,按照打造新型城镇化产业格局,突出产业特色,走产业链条延伸、资源循环接续、行业耦合发展之路,于2006年应势而立,经过十几年发展,先后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为自治区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认定为自治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在形成六横四纵主干路网和水、电、暖、汽、讯等配套设施体系以及专业安监、消防团队的基础上,针对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谋划建设“六网合一”智慧能源集中供应、工业固废危废综合处置和产业工人生活服务区等重点项目。二是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启动实施了以智慧物流为引领,公铁海多式联运为支撑,矿、冶、能、化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蒙东国际物流港项目,项目建成后既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自身也将成为综合型物流枢纽节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围绕企业所需推进“放管服”改革。成立专门的投融资服务机构,建立了园区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和10余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办事效率持续提高,“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地企关系越来越紧密,互利共赢的口碑越来越坚实。目前,开发区驻有企业4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6家。2018年外贸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实现近百亿元。

  坚守“绿色”这个底色,统筹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强化生态环境源头管控、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保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坚守住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是全力解决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2018年区本级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争取上级资金5000万元,全力解决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首先,对城区周边17000余台燃煤锅炉进行了改造,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今年还将改造8600台。其次,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双亿双提升”工程,全区污水处理厂将全部达到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中水回用能力将新增5万吨/天。另外,对水源地保护区和重点区域水体进行了清理整治,推动规模畜禽养殖场、黑臭水体等问题得到根治。二是严格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确保产业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强化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约束指导,落实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战略环评,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对未开展规划环评的园区,暂停受理除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建设和循环经济类以外的入园项目环评,用准入红线推动园区经济绿色转型。三是加强工业企业为重点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动全区火电、建材、焦化、热力生产及供应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任务,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下降比例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创新监管水平,扩展纳入在线监控的企业范围,加强全区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监督管理,确保重点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