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改革探索

济南市长清区以农村区域化党建联合体为抓手 统筹推进乡村连片振兴

发稿时间:2019-11-22 10:32:13   来源:中国改革网  

  济南市长清区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原则,创新建立实体性农村区域化联合体党组织,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创、人才共育、文化共铸、生态共治,统筹推进“五大振兴”。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农村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长清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办公室主要领导及区政府分管同志任副组长,民政、农业、街镇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域化党建联合体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党建联合体建设。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了“一抓到底”的工作落实机制,采取定期督查、工作例会等方式及时通报有关情况,互相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创建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党建联合体创建作为各级书记抓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先树优、考核奖励直接挂钩。

  三是科学实施奖惩。年底,结合党建考核指标、中心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对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科学考核,党组织书记逐一向上级党组织述职,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评议。用好各类考核结果,将考核情况与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评先树优等奖惩事项挂钩。

  二、科学合理规划,有效发挥农村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引领作用

  在区域划分上,摒弃治理片区划分的传统定势,打破管理区界限,以相邻区域内“以强带弱”的理念建设区域党建联合体。在规划过程中,区位因素和产业关联是划分区域、构建党建联合体的首要考虑因素,既要关注“区位相互毗邻”,更要注重“发展相互关联”,前者决定各村能否“形合”,后者决定各村能否“心合”。为此,在深化推广过程中,重点考虑了三方面:

  一是充分考虑“位置相互毗邻”的区位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将相互毗邻的村划成同一区域。其中不仅要考量区域地形、资源等自然要素和人文、交通、产业等人为要素,也考虑成员间联合模式、力量对比,避免以弱带弱。

  二是充分考虑“示范引领带动”的“领头雁”因素。参照区域内中心村党组织书记带动能力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以区域内“领头雁”书记所在村为核心,引领带动周边村,形成“一强带多弱”的局面。

  三是充分考虑“发展相互关联”的产业融合因素。参照区域内产业关联、承载能力、融合做大做强等可持续发展因素,着重挖掘各村产业发展联合点,找到最大公约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统筹考量三方面因素,合理划分好党建联合体区域,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形合”“心合”“产业合”的“三合”发展局面。

  三、创新体制机制,不断释放农村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发展活力

  一是建立实体性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各联合体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由中心村“领头雁”书记担任联合体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选取区域内1名优秀村书记任副书记,其他村书记任委员,理顺了工作体制。制定了联合体工作职责、工作例会制度、决策议事制度、各项工作规范,理顺了工作体制。

  二是强化阵地、资金、资源等工作保障。有阵地,党建联合体全部解决了办公场所问题,正在打造的文昌街道杨庄党建联合体办公场所投资500多万元,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主题党日活动中心、花卉苗木电子商务中心等功能一应俱全。有资金,区、街镇财政平均为每个党建联合体拨付8.5万元工作经费,在保障联合体运行经费的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民间资本进入联合体工作领域。有资源,开阔政府投入思路,放宽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资源的进入渠道,并根据联合体的发展阶段合理配置资源。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帮助区域谋划布局、引进项目,合理配置渠道资源,为进一步发展打开通路。

  三是构建区域资源高效流动的平台。各党建联合体进一步细分发展要素,将信息、人才、劳动力、技术等纳入发展资源范畴。排摸区域资源储备,加强区域资产资金资源运作,以党建联合体联席会商定、区域化整合、公司化管理等形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双招双引、项目落地、示范片区建设中,增强工作主动性,不受制于资源瓶颈,构建区域内自给自足的资源利用格局,发挥资源整合的最大效益。

  四、突出工作重点,持续推动农村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取得实效

  “齐鲁8号风情路”一路串起8个古老村落,是我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的一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撑起这条线路,带动沿路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正是由8个村组建的“联合党委”。“联合党委”通过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持续推动区域内各村共同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一是组织共建。马套村投入42万元,建成400平方米党建联合体之家,合力开展党务服务、生产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便民服务。建立“党委+支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党员、村民大会,外出参观学习,指导组织生活会等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创新实施“亮建”工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平台”的“三位一体”模式,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特色清单”三项清单,打造党建引领示范路。利用马套村便民服务大厅和党员活动中心,建立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

  二是产业共创。龙头马套村茶叶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和企业办年产值达18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8万元。引进途家斯维登集团、市文旅集团对沿线108家民宿进行统一营销运营。整合政策资金7900多万元,实施齐鲁8号风情路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投资2亿元的景升集团—店台龙凤庄园合作项目、1000余亩的长清寿茶生产基地、“岱下·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园、拔山村山和院子民宿、房庄村泰山和居精品民宿等一批产业项目,“村村有产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人才共育。“以人才引领振兴,以振兴集聚人才”,将320多名人才纳入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经管人才库、乡土人才库、引进人才库,通过到联合体党委、各类合作社跟班学习等形式提高管理能力。设立党校分校马套教学点,联合农广校等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目前8号路沿线产业项目都由人才库成员创建和引进。

  四是文化共铸。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修建村史馆、乡村独立书店、文创小店,打造“古槐路”,创新发展文化遗迹、古街旧区、传统民居院落等传统文化,培育起“茶文化”“石文化”“园艺文化”,村村建起文化长廊。推出樱桃节、柿子节、茶文化节等具有沿线村特色的精品民俗和节庆活动。

  五是生态共治。计划投资6000万元,集中实施水环境治理、户户通建设、绿满8号路等专项治理,建成污水处理站、生物垃圾堆肥场,统一构建沿线生态保护体系,有效提升村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质量。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3800余万元,8号路生态带已具雏形。

  党建联合体盘活了存量,积蓄了后劲,以点带面、连线成片。“联合党委”成立当年,7个过去经济薄弱村的年集体收入由不足10万元增长到了30多万元,8个村村集体总收入超过400万元。省委副书记杨东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济南市长清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对有关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央视《新闻联播》对长清区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有关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目前,长清区10个街镇已打造完成党建联合体共12个,涵盖84个行政村,力争到2020年年底,一半以上的村加入区域化党建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