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清”字下功夫,为产权制度改革“清障铺路”。2019年以来,我市在全面完成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础上,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公安局、民政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复制推广宝盖镇村财清理“两带头、三结合”(即党员“先承诺、再申报、后审查”,村干部“先行一步、率先做起、抓好执行”;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两违”整治和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工作相结合)的工作经验,出台《关于全面开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打出整治一套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专项整治“组合拳”,啃下农村集体资源历史遗留难题。如,灵秀镇华山村针对拖欠租金的华山酒店租赁方预期无法恢复偿付能力,通过“诉讼+调解”的方式与其解除租赁合同,对被拖欠租金进行追缴,对华山酒店重新进行配置,减少村集体损失27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追缴496.18万元,收回资源168.72亩,100%村(社区)完成“三资”清理自查整改,进一步充实了村集体家底,为产权制度改革扫清了障碍,也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
二、围绕“建”字谋举措,为集体资源配置“添砖加瓦”。抓住“三资”监管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紧扣资金流进、流出和资产、资源流转承包等风险点,修订出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督管理规定、农村集体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规定等若干细则,以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服务中心为载体,引导村集体
将清理出来的“零效益”或“低产”的边角地、闲置“回批地”重新推向市场,采用村集体资产资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村集体资产资源运营的效益和管理透明度。如,宝盖镇前坑村对“三资”整治清理收回的集体土地零星地块进行市场化竟租,每年增收村财44.05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一举突破百万元大关。又如,宝盖镇塘后村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通过市场化配置,引进社会资金与专业管理模式,五年租期的租金总额高达1020万元,既保证了市场的规范化运营,也让集体资产发挥出更大的市场潜能。
三、围绕“变”字做文章,为集体经济组织“确权赋能”。采取“内紧外松”(即内紧,守改革底线、严工作程序;外松,尊重民主决策,“不轻易否定”“宽”资格)相结合的政策,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底线思维定边界,制定1个工作方案、3项指导意见和若干操作细则,聘请会计和法律专业团队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同时,不轻易提出条条框框,以“一村一策”方式鼓励基层大胆探索,让每个村民应享尽享话语权、表决权等合法权利。2020年3月全市所有村(社区)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和发证,全面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资格,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主体由村委会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变。如,宝盖镇后宅村探索“村级事务和经济事务分离”,推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商业银行开户,按照“人人有股份,人人可出资”的原则,吸收村民出资400多万元,利用新增集体用地建设综合农贸市场,激活村集体经济活力。
四、围绕“效”字想办法,为集体经济发展“造血提质”。尽可能地挖掘村级集体发展潜力,从不规范合同中挖潜力,在陈年旧账中淘金子,向新增地源要效益,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发挥山、海、园、路四大地域特色体系优势,探索了物业租赁、农旅融合发展、产业社区经济、村办实业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新模式、新机制。如,湖滨街道玉湖社区从全省第一家村办企业开始,持续运营果蔬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和豆制品食品厂,2018年抓住环湾湿地公园建设契机,整合升级位于公园核心区的玉湖食品厂和玉湖社区农场,建设工艺参观长廊、豆制工坊、科普画廊、有机食品餐厅、自然亲子课堂、农家乐等特色项目,实现产业发展裂变式、跨越式提升,村集体资产超亿元。截至目前,我市村级集体经营收入为4765.2万元,村均收入为47.18万元,其中,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以及1-5万元的薄弱村已全部消除,10-20万的村占比47.5%,20-50万的村占比25.7%,50-100万的村占比11.9%,100万以上的村占比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