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互联网时代的微创新

发稿时间:2015-12-08 00:00:00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命题,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微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微创新就是对产品持续地进行微小的改进,一点一滴地优化。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工作有这样一种认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说脑力劳动者的地位高于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管控着体力劳动者。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差别正在消失,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取,而掌握了某一门手艺的工匠逐渐成为高薪劳动者。当然,新时代的工匠也越来越有知识,能够利用现代的各种高科技工具,他们是动手实践的知识工作者。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是指在各个领域坚持精益求精地完善产品的精神,精心生产出一款有质感的衬衣和写出一个匠心独具的电影剧本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工匠精神须能够对一件事情持续地做、系统地做、用心地做。这样的微创新能让产品在某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长期处于不败之地。长期坚持改良某一件产品可以产生非常重要的创新,可能在产品性能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在哲学上称之为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发生质的跃升,从一种状态跃升到另一种状态。这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烧开水,当水温增加到100℃时,水就开了,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

  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出现在制造业领域,而且很多工作需要手工完成。享誉全球的瑞士手表就是工匠精神的代表,那里的一个工人甚至可以花费一年的时间去手工制作一款高档的手表。瑞士手表执着于机械表的功能微创新,开发出诸多极其复杂的工艺,以工匠精神成就了自己高端手表的品牌。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是我国工匠精神的一个代表。创建于1669年的同仁堂,300多年来一直恪守着这样一个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种坚守产品品质的工匠精神是同仁堂长盛不衰的秘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处在玻璃房里面,消费者更容易了解企业的产品品质。企业只有坚持工匠精神,打造优质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简约极致的用户体验

  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一个习惯: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上百度搜一下。这正如百度的广告词: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搜索在中国搜索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已经成为人们上网基本都要使用的工具。百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百度坚持的一个理念:让用户的需要得到更简便快捷的满足。百度认为,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哪怕是0.01秒的延宕或是多一步细小的操作,都可以让使用者放弃搜寻的努力。百度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中竭尽全力让用户感到简单和便捷,就是对电脑和互联网知之甚少的人,也能轻松地使用百度搜索。“让产品简单、再简单”是百度产品体系所尊崇的信条。

  互联网的发展让消费者掌握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尤其移动互联网能使消费者的声音迅速扩散,甚至可以集体发声,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作为“上帝”的消费者能惩罚产品和服务不佳的企业,也能奖赏产品和服务优良的企业。用户一旦感受到自己享受的产品和服务优良,甚至只是有所改善,他们也会晒出自己的好感,从而使得企业的好名声得到迅速传播。

  当然,微创新需要关注用户体验并不意味着只是跟随用户的需求亦步亦趋,用户提出什么样的需求就完善什么样的服务。还要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问题,将产品的微创新走在用户的前面,开发出超出用户意料的产品。1982年,在苹果办公室的乔布斯被问到是否做市场调查时,他回答说:“不,因为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马化腾和周鸿祎都有一个非正式的职务,他们分别是腾讯产品和奇虎360产品的首席体验官,很多简约极致的用户体验设计就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简约极致的用户体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谁的用户体验好,谁就能获得和留住更多的用户。

  产品人格化的人文情怀

  微创新要求的工匠精神和用户体验赋予了产品人格化的人文情怀。打造人格化、有情怀的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产品营销的重要方式。产品人格化其实长久地存在于我国的自然经济时期,比如王麻子剪刀、张三膏药等等。因为在自然经济社会里,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范围都有限,人们更多地把自己的产品卖给熟人。产品人格化既是产品品质的承诺,也是产品营销的需要,能让人一提及某商品,就想到去某个商家那里买。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产品被成批量标准化地生产,海南的花卉可能会运送到北京去卖。买方和卖方是见不到的,产品人格化不是那么必要。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直销、大数据分析等营销手段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又将我们从陌生人社会带回了熟人社会。而且,相比自然经济时期的熟人社会,今天的产能明显过剩,人们对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要求更高。产品的价格高低不再那么重要,而产品本身包含的人文情怀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在今天的市场上,人文情怀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赢得尊重和效益的东西。在2014年的商品市场上出现了三种非常奇特的产品——褚橙、柳桃和潘苹果。“褚橙”是云南的一种特产冰糖脐橙,因种植人褚时健而得名,又因褚时健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又被称为“励志橙”。褚时健曾参加过革命,被打成过右派,担任玉溪烟厂厂长18年,打造出红塔山烟。后又因贪污问题入狱,七十五岁保外就医,开始和妻子一起承包2400亩荒山种植橙子。“柳桃”因柳传志的经营而得名,曾是联想总裁的柳传志是一位广受尊重的企业家,他对水果品质的要求比较苛刻,对猕猴桃的种植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柳桃”因此又被称为“良心桃”。“潘苹果”因地产大亨潘石屹的代言而得名。市场对“褚橙”“柳桃”和“潘苹果”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褚橙”和“柳桃”的被认可度较高,“褚橙”又是三者之中最能打动消费者的,这是因为“褚橙”的人文情怀最浓厚。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企业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方式,时时处处进行产品的微创新。但太阳底下又没有新鲜事物,微创新需要具备的工匠精神、用户体验和人文情怀是不变的。■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