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党建引领,打造核心工程。一是完善基层党组织网络。建立和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格局,积极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取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40工程”的支持。二是激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改造委员会,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改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通过老党员、热心人的带头参与,在改造意愿征集、改造内容协商、改造方案制定、改造过程监督、改造后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充分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发挥居民主体作用。
二、突出群众需求,打造民心工程。一是充分倾听群众意见。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的编制到规划设计、图审和建设施工等各阶段,坚持将征求群众意见贯穿始终,重要的图纸设计等环节由街道、社区及党员群众代表会签生效。二是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明确11个方面改造和整治任务,突出解决老旧社区活动空间狭小、停车困难、交通拥堵、道路破损、排水不畅、公共照明缺失,以及违法建设、物业管理、消防设施等影响群众生活的痛点和难点。三是最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建设充分尊重群众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使改造更加接地气、贴民意。如在凤凰小区,为满足居民需求,将设计的健身广场改造成晾晒区。为满足群众增设电梯的需求,出台《鄂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小区实施加装电梯、新增无障碍扶手等举措。
三、突出系统筹划,打造匠心工程。一是改造内容系统联动。“地上地下”一起抓,地下实施雨污分流,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地上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网格管理,实现与基层单位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区里区外”一起动,小区里注重“强配套、补短板”,小区外注重更新提升,实现小区内外系统联动。二是改造举措因地制宜。根据社区基础设施情况,将社区改造确定为基础型、标准型、示范型三个类别,示范型以环境整体打造为主,标准型以整治排水不畅、道路不通、停车难等问题为主,基础型以社区破损恢复、修补为主。三是改造项目统筹实施。部署实施“一拆、二清、三改、四修、五绿”等系列工程,打通小区微循环。共拆除违法建设4435处13.9万平方米,打通消防通道112处,修复道路22.7万平方米,消除渍水点1228处,解决公共照明377处,安设街头座椅1282个,新增景观绿化1.3万平方米,实现了社区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四、突出机制创新,打造恒心工程。一是建立精准调度机制。成立鄂州市老旧社区整治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明确工程推进中整治、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及服务六个环节主体责任,建立月调度总结、周碰头讨论、日查房发现问题的调度制度,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多方监督机制。建立项目监理单位、城市管理人民监督员、党员群众代表、城建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察考评部门六方监督机制,通过六方监督,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障改造工作在各个层面的开展和顺利进行。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已改造的小区落实物业管理,由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跟进服务。对老旧小区实施依托社区居委会指导下的业主委员会自治性物业管理,形成政府引导、业主自治、社区参与、物业实施四方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突出基层治理,打造暖心工程。一是整合资源畅通便民渠道。将全市40个老旧社区归并整合形成33个新社区,投入1.5亿元对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新建或改造升级,每个服务中心按总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标准建设,主体建筑标准、主体建筑外观、基本功能布局、牌匾悬挂、社区徽标等实行“五个统一”。二是理顺职能夯实治理基础。坚持把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社区党组织内在活力、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工作水平等方面作了系统安排。三是管理前移实现服务下沉。按照“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原则,在东塔社区试点推行“1+7”管理模式(“1”是社区,“7”是城管、水、电、气、设施、环卫、园林等7家职能部门),让职能部门进驻社区“一站式”零距离服务群众。在飞鹅社区试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9个网格,建立“邻里呼”微信平台,将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分办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