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是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破除产教融合瓶颈 试点提供全国可复制样本
长期以来,我国产教融合还面临不少制约因素,教育链与产业链脱节是我国面临尤为现实的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宏观层面,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格局的根基尚未确立。部分地区发展“见物不见人”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微观层面,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还存在。
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并通过试点,在产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创新上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破除产教融合发展瓶颈,需要去除旧做法、拿出新举措。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的总体定位就是,推进产教融合改革树立标杆,为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提供载体,为推进政策组合创新开展试验。”该负责人指出,统筹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等3类试点对象,是要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新路径新机制。
产教融合型行业 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发展
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家政养老社会服务等社会急需产业人才的领域将优先建设产教融合型行业。
试点城市以及所在省域内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主要是为了促进建设试点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产业结构亟需升级,通过加大对上述产业的发展力度,不仅可以带动本产业发展,也会刺激相关产业共同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就是提高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更好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的引领作用,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人才创新创业加快新旧功能转换。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全方位实质性的深度融合
国家产教融合实现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实质性的深度融合,需要在物理空间上建立和优化一批平台进行支撑。实施方案指出,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这就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支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项目方向和内容的凝练。”
“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产教融合发展”列入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明确支持职教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设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实施方案也提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要更多依托企业建设。
“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公共职业技能的工作重心。坚持工程和政策并重,投入和改革并举,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带动体制机制创新。该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支持强化产业和教育政策牵引,鼓励制造业企业为新增产能和新上技改项目配套建设实训设施。
产教融合新机制 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产教融合需要以人才为指引,探索发展新机制,促进资源要素聚集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实施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重点在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探索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为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落地实施,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等政策激励。工作方案也提出,建设培育成绩突出的产教融合企业,或将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
该负责人表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试点,要将各项政策改革任务压实下沉到各个地级城市,目标是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确保树好标杆、做好示范。(记者 刘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