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推进供给侧改革须正视四问题

发稿时间:2016-11-30 15:40:49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刘学军

  推进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当前和“十三五”期间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重点。这既是贯彻落实“十三五”发展新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从有关部门及地方制订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文件来看,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处理、解决好几个核心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急于求成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将贯穿“十三五”整个过程甚至更长时间。实事求是地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据我国的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问题导向提出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包括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主要任务都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必要的改革办法和方向,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防止用行政手段、计划经济思维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可以主要以市场导向,也可以主要用行政手段。回顾中国发展历程,用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取得过短期的成功,但留下了诸多不可持续发展下去的问题。目前供给侧产能过剩等问题也主要是计划经济思维未完全转变。比如,国有企业垄断导致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剩就是因为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不到位,竞争态势没有形成,诸多经济领域排斥或阻碍社会资本进入的结果。再比如,房地产库存虽然与国有经济垄断没有天然联系,但与各地方政府的审批、明补暗贴、搞土地财政有关,也是非完全市场竞争的产物。

  从一些地方公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看,仍然用行政手段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分指标、严格审批等行政手段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实践已经证明,行政手段、计划方式不仅管不好产能,反而会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造成新的供给不足或过剩,造成经济不能有效转型升级。所以,去产能确实要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市场倒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计划经济的思维力图在短期内见到成效,这是不可取的。去产能,关键是要去行政化,要用市场的思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要抓紧基础制度的改革和供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等全方面的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环,还应当着眼于经济体系以外的政府、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等方面的制度供给。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要素资源配置扭曲、转型升级长期不到位的问题,要真正地以问题导向来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成因,就必须从根子上解决深层次的制度问题。最近,许多改革工作推不动,运转不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规制捆住了手脚。不改规制,公务员行政时要么冲红线,要么不作为。去年以来国务院规制改革力度大,资质、评比、达标、证照等多项的规定被取消,但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与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与企业和群众的要求,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与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应以壮士断臂的勇气、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以大道至简的智慧来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管住、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应集中对涉及企业的审批、审核、备案、许可、认定、认证、检验、检测,收费规制等,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负面清单进行清理。能取消的坚决取消,需修改的应尽快完善。自2014年1月22日至2016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了23次会议,在土地制度、司法体制、财税体制诸多方面意见形成了改革的决议。目前需要加快把这些决议落实为制度供给的速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保障。

  坚持混合所有制结构的优势和方向,加快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政策

  国有企业是的产能过剩主要载体。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应通过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调整,把国有企业集中到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真正把国资委和投资控股公司改造成以资本运作为主的资本运营公司,使国资委加快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从我们最近对地方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凡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市场供给主体依旧充满活力;凡是民营企业欠发达的地方,实体经济困难重重,金融风险较高。一些地方不加区别地强调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在一些充分竞争的行业,国有企业本应该退出去,却还在高歌猛进,不加条件“输血”,仍在制造“僵尸企业”。比如,东北新一轮发展遇到的核心难题就在于一些传统大国企冗员过多,成本过高,效率过低,错过了改革的好时机。换言之,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产业发展已经很分化,这是下一步发展和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在中央明确要求去产能的情况下,我们要避免出现濒死的僵尸企业没有死,而一些较为健康、盈利的民营企业被关掉的情况。我们在去产能时,不能以是国企还是民企、关系近还是关系远等情况来决定去留。因此,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中,应加快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使资源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流动。真正构建实现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