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动态

改革动态

刘艳:政府第三方评估需建立长效机制

发稿时间:2015-09-22 00:00: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刘艳

      2013年9月国务院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2014年国务院在派出八个督察组分赴各地各部门全面督查的同时,委托四家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2015年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听取了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简政放权、社会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专项第三方评估报告。如此密集地开展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体现出政府创新管理的改革决心,但同时也提出新挑战与机遇。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自身就是治理价值评估的主体,通常会对社会经济的各方面进行评估考量,并据此决定是否进行必要的干预。与此同时,政府的行为绩效也需要被评估和监督。如何能让第三方评估常态化?如何实现评估成果与实际政策执行接轨?如何培育和调动更加丰富多元的社会评估智库资源?诸多待解问题都汇聚到一个新的命题,即建立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的长效机制。其中,产业化是实现第三方评估机制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毫无疑问,市场化改革是当前优化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社会背景,其中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重要的改革特征。全方位多角度的政府监督趋势是不可逆的,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的常态化信息反馈分析平台;运用政府采购等市场机制进行机构选择,在项目评估的过程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积极性;同时因为改革是一个全社会整体推进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和互动性,所以需要跨学科门类的交叉研究,发挥整体优势。
 
  由于评估主体既不能是政策制定者也不能是执行者,因此追求客观中立是绩效评估的价值原点,也是保障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评估机构永远处在“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尴尬境地,所谓独立客观性也就无从谈起了。另外,第三方评估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咨询服务业,有着发达的产业链和服务链,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因此,未来重点是要挖掘第三方评估的社会经济增值功能,即评估报告不能开完汇报会就被束之高阁,而是要通过提升政府决策能力来提高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在产业路径的选择上,通常要建立公私合作的伙伴关系和独立的资金筹措和核算制度。政府部门之间权责利制衡关系和绩效竞争将为评估智库产业提供需求支持,同时应辅之以财政税收优惠支持;政府要建立公共信息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系统作为公共服务配套。最后,第三方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保障。例如在智库产业发达的美国,咨询是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法定程序,政府项目的运作与论证等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有不同的咨询报告为参考。
 
  今年是改革深化年,所谓深化,就是要让改革看得见摸得着。政策执行效率不仅取决于改革的决心,改革的技术含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政策的执行效果考量和政策纠偏,都需要建立在翔实数据和实践信息真实反馈等具体评估工作基础之上。产业化能够将更多更优质社会资源整合到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公共治理过程中,短期内直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长期则将优化社会治理关系。决策之前有智库建议,执行政策过程的事中和事后有第三方机构的把关评估,必将形成政府决策执行管理不断优化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