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絮语

重温陈云《到什么地方学习》

发稿时间:2020-09-04 13:55:41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焦丽萍

  1942年3月24日,《解放日报》刊登了陈云的署名社论《到什么地方学习》。在这篇文章中,陈云结合当时延安正在开展的整风运动,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辩证地分析了理论学习与工作经验的关系,在回答到什么地方学习的过程中,从更深层的立意上,反映了对干部学习教育问题的深切思考。

  问题的提出

  在文章的开篇,陈云指出:“延安有一个时期的教育方法,在新干部中造成一种风气:不愿参加工作,要求‘长期学习’。”提出长期学习要求的除了新干部,还有部分党龄较长、但工作经验很少的老干部。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针对这种要求,作出了解释,但仍然不为部分党员干部所理解。为了彻底澄清理论学习和工作经验的关系,切实抓好干部的学习教育,他专门撰写该文作出详细说明。

  新老干部之所以提出长期学习的要求,一方面是对于理论学习的渴望。当时,中央党校适应延安整风运动的需要,按照中央政治局《关于党校组织及教育方针的新决定》进行了改组,许多中央委员当教员,同志们怕不进党校错过学习机会。但另一方面,恰恰是主观主义在学习教育问题上的表现。当时主观主义的思想在全党得到了纠正,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路线,认识上的僵化问题依然存在,表现在学习上就是,部分党员干部认为,“真正政治上高明的革命家”可以“专从学校里训练”,“饱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原则”,就可以“在政治上真正开展”起来。正是固守于教条化的认识,片面地看待理论学习的优先性。于是“先进学校读书,还是先去参加工作”就成为摆在多数干部面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陈云鲜明地回答了工作经验和理论学习何者为先。他说,除了学习专门的知识以外,一般没有或者缺少工作经验的干部,应该先到工作中去学习。到什么地方学习,看似是回答学习的地点和场所,实际上是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处理理论学习和工作经验的关系问题,更是运用辩证思维解决干部学习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干部学习教育的途径和内容

  干部学习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工作中学习和学校内学习,陈云从现实和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两种学习教育途径的关系。从现实看,延安训练新干部这两种方法都曾经用过。抗战初期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采取了工作中学习的训练方法,学生在学校只学习几个月,之后就去参加工作。后来训练干部也采取过学校内学习的方法,就是把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干部长期放在学校里学习理论,学的是教条,但是“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目瞪口呆,手足无措”。两相对照,因为训练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经过前者即采取工作中学习的训练方法训练的干部在政治、经验和能力上已经超过了后者。

  陈云继而从理论上分析了政治上开展与工作经验的辩证关系,指出实际经验是政治上开展的基础,没有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在政治上开展是不可能的。为了建立政治上开展的基础,在政治上进步,应该先到工作中去学习。澄清了工作经验与理论学习的关系,就理顺了干部学习教育的正确途径。实践证明,工作中学习与学校的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延续的宝贵经验。干部学习教育的正确途径就是把工作中累积的实践经验与进党校进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提高党性修养,更好地服务实际工作。

  在学习内容上,陈云提出“每一个中央的决议、指示,就是学习的最好的讲义”。根据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关于党校组织及教育方针的新决定》,改组后的中央党校停止过去所定课程,在当年内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学习党的路线,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尤其是教育干部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陈云在文中明确指出,中央委员会的许多同志不仅是党校的教员,而且是全体在职干部的教员,“而在工作中,则中央委员会是长期的教员”。

  干部学习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干部学习教育中的具体情况,陈云运用辩证思维,实事求是地作出系统回答,这些相关论述在干部学习教育过程中具有方法论的启迪作用。

  一是区分情况,分类实施。干部的学习教育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干部自身工作经历的不同情况分类实施。陈云在文中区分了3种不同情况的干部:一是没有或很少工作经验的干部,他强调先到工作中学习。二是奋斗了多年,或多或少有一些工作经验的老干部,他们具备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但面对复杂和变化了的工作环境,还需要在工作实际中学习。三是有了某些工作经验的干部,重点是在思想方法上、在政治上和理论上、在党的路线上和政策上加强教育,扩充他们各方面的革命斗争经验,并且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避免他们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总起来说,陈云不是一般地反对干部进学校学习,对于必须进学校学习的干部,不但要根据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去学习,而且明确提出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二是适应变化,不断学习。每个时代都有该时代提出来必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不能僵化地看待年龄、党龄的作用。陈云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变化对原有工作经验提出的挑战,在当时就出现了过去的工作经验应付不了的“繁重复杂的技术工作”。他列举了在延安革命根据地不同于以往的具体工作,诸如动员老百姓驮盐、征收救国公粮、春耕运动、政权工作、军队工作以及管理吃饭穿衣的经济工作等等。因此,面对形势变化,干部必须善于学习、不断学习。学习的重心都是随着现实工作重心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存在现成的、直接可以拿来就用的工作经验。

  三是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在干部学习教育中基于不同训练方法所得到的经验是宝贵的,而错误的方法不应重复而且必须纠正。陈云明确提出确定一条章程,用以规定没有或很少工作经验的干部先到工作中去学习,从而解决在这个问题上的犹豫不决。

  干部学习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陈云始终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干部学习教育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干部要锻炼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真正把实际经验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在政治上开展起来。干部教育学习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革命家,陈云明确指出,“共产党的真正领袖不论是苏联的或者是中国的,决不是毫无经验、夸夸其谈的人,而是既有丰富革命经验又有真正革命理论的人”。他对党员干部把丰富的革命经验和真正的革命理论切实结合起来充满了殷切期望。他自己运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贯彻到对中国革命建设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

  他从革命工作发展的未来对干部素质提出要求,革命工作能否做好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工作经验、组织能力、政治水平和高度的积极性。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善于不断学习既是革命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对革命的责任。新中国成立后,陈云还在多个场合论及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问题,提出既要大胆加快提拔,又要严把政治标准,切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这是他长期关心关注干部学习教育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对党的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