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絮语

基层减负,怎么减更有效

发稿时间:2020-07-29 13:14:02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吉炳伟 辛鸣 梁三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形式主义问题,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这种状况必须改变!”2019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把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2020年4月,中办又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同样剑指影响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负。为此,本报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减负实效等问题,特约请省委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基层负责同志进行笔谈。

  激励基层干部要做到减负增能双向发力

  河南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吉炳伟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基层减负年”部署要求,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河南省委办公厅出台领导干部带头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五条措施,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中央办公厅又对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作出具体部署,再次释放驰而不息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不仅要在减负上狠下功夫,还要在增能上出招发力,更好激发基层的干劲和活力。为此,需出台为基层减负增能的具体措施,增减并举、双向发力。

  一是既重治标又重治本。形式主义在基层的主要表现是会多文多、督查检查考核频繁,但究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上级存在官僚主义等。为此,需立足解决思想根源问题,大力倡树“五比五不比”工作导向,比谁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吃得更透、把得更准,不比谁会开得最快、材料报得最早;比谁的实际增长点多,不比谁的表面“亮点”多;比谁的工作载体实、方法新,不比谁的口号响、调门高;比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不只比领导干部的个人能力;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解决矛盾的执行力,不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干实事的正确政绩观。应立足解决形式主义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的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转学风、转政绩观、转权责观、转领导方式、转工作方法,带头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带头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带头树立良好形象,带头为基层松绑减负,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二是既重减负又重助力。我们调研发现,当前基层权责不清、责重权小的问题比较突出。开展基层减负,不仅要把基层的负担降下来,还要让他们的能量强起来。对此,需制定赋权清单,探索推进向条件成熟的县(市)、乡镇(街道)下放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乡镇政府权责清单,持续完善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建立职责准入制度,防止违反程序、超越权限行使权力或层层转嫁责任;继续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推进执法服务职能和力量下沉;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体系,推动上下联动、党群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完善力量下沉常态化工作机制,总结推广“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有益做法,推动党员干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三是既重减数量又重提质量。在推进基层减负中,一些地方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的数量减少了,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基层干部的获得感还不够强。对此,需在继续严格执行文件“十不发”、会议“八不开”、督查检查考核“十不得”3个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在精文上,加强发文季度计划管理,严控分工类和配套类文件,要求配套落实上级文件的,结合实际的具体举措不少于文件内容的50%,省级层面出台的文件,除明确要求的原则上不再制定配套文件。在减会上,加强开会年度计划管理,未列入计划的会议原则上不得召开;严控会议规格、规模、时长,上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下一级;省委省政府直接开到县级的视频会议,原则上不再就同一主题层层开会。改进“督”的方式提升“战”的实效,着力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只挑毛病、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

  四是既重严格管理又重激励担当。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要求严一点、任务重一点都不怕,最怕干多错多、动辄问责,希望能多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此,应既坚持“严”的主基调,又做到“三个区分开来”,着力打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服务省委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工作的举措,精准审慎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研究制定受处分处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具体办法,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和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积极稳妥使用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把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出来。研究加强对基层一线和困难地区干部关心关爱的具体举措,确保带薪休假、津补贴、职务职级等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

  五是既重动态监控又重精准指导。需探索实行一系列制度机制和工作规范,以钉钉子精神把为基层减负增能工作一抓到底。实施终端监测机制,在全省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分别选取几个统计样本点,每月分析研判情况,以下看上查找问题隐患,及时预警提醒。借助“互联网+”督查平台,创建微信小程序,开通“基层干部谈减负”通道,面向全省基层干部征集问题线索、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建立监督巡查机制,开展暗访调研,发现问题毫不留情当面指出、督促整改,实现各省辖市巡回指导全覆盖。完善批评约谈机制,对抓基层减负工作不力的,加大约谈、提醒、函询、通报、查处力度,让硬约束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推动全省上下把这项工作抓紧抓牢、抓出成效。

  一是既重治标又重治本。形式主义在基层的主要表现是会多文多、督查检查考核频繁,但究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上级存在官僚主义等。为此,需立足解决思想根源问题,大力倡树“五比五不比”工作导向,比谁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吃得更透、把得更准,不比谁会开得最快、材料报得最早;比谁的实际增长点多,不比谁的表面“亮点”多;比谁的工作载体实、方法新,不比谁的口号响、调门高;比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不只比领导干部的个人能力;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解决矛盾的执行力,不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干实事的正确政绩观。应立足解决形式主义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的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转学风、转政绩观、转权责观、转领导方式、转工作方法,带头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带头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带头树立良好形象,带头为基层松绑减负,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二是既重减负又重助力。我们调研发现,当前基层权责不清、责重权小的问题比较突出。开展基层减负,不仅要把基层的负担降下来,还要让他们的能量强起来。对此,需制定赋权清单,探索推进向条件成熟的县(市)、乡镇(街道)下放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乡镇政府权责清单,持续完善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建立职责准入制度,防止违反程序、超越权限行使权力或层层转嫁责任;继续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推进执法服务职能和力量下沉;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体系,推动上下联动、党群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完善力量下沉常态化工作机制,总结推广“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有益做法,推动党员干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三是既重减数量又重提质量。在推进基层减负中,一些地方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的数量减少了,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基层干部的获得感还不够强。对此,需在继续严格执行文件“十不发”、会议“八不开”、督查检查考核“十不得”3个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在精文上,加强发文季度计划管理,严控分工类和配套类文件,要求配套落实上级文件的,结合实际的具体举措不少于文件内容的50%,省级层面出台的文件,除明确要求的原则上不再制定配套文件。在减会上,加强开会年度计划管理,未列入计划的会议原则上不得召开;严控会议规格、规模、时长,上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下一级;省委省政府直接开到县级的视频会议,原则上不再就同一主题层层开会。改进“督”的方式提升“战”的实效,着力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只挑毛病、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

  四是既重严格管理又重激励担当。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要求严一点、任务重一点都不怕,最怕干多错多、动辄问责,希望能多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此,应既坚持“严”的主基调,又做到“三个区分开来”,着力打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服务省委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工作的举措,精准审慎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研究制定受处分处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具体办法,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和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积极稳妥使用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把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出来。研究加强对基层一线和困难地区干部关心关爱的具体举措,确保带薪休假、津补贴、职务职级等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

  五是既重动态监控又重精准指导。需探索实行一系列制度机制和工作规范,以钉钉子精神把为基层减负增能工作一抓到底。实施终端监测机制,在全省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分别选取几个统计样本点,每月分析研判情况,以下看上查找问题隐患,及时预警提醒。借助“互联网+”督查平台,创建微信小程序,开通“基层干部谈减负”通道,面向全省基层干部征集问题线索、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建立监督巡查机制,开展暗访调研,发现问题毫不留情当面指出、督促整改,实现各省辖市巡回指导全覆盖。完善批评约谈机制,对抓基层减负工作不力的,加大约谈、提醒、函询、通报、查处力度,让硬约束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推动全省上下把这项工作抓紧抓牢、抓出成效。

  继续做好基层减负这篇大文章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辛鸣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官僚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比如,一些上级主管部门,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为了自己工作的省事,往往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责任,给层层推到最基层去,全压在了基层和基层干部身上。一些部门经常为开会而开会,为发文而发文,动辄以各种各样的一票否决,给基层提出各种各样不合理的要求,让基层干部每天迫不得已坐在办公室里面填各种各样的表格,进行各种各样的微信打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如果不持续有力地加以整治和防范,就会成为党群干群关系的“隔离墙”、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的“拦路虎”。

  经过这些年的基层减负,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负下解放出来,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些地方和部门动辄签“责任状”、动辄“一票否决”、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挡箭牌”的现象没有了;上级主管部门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不发的文坚决不发,督查检查考核科学规划有的放矢,调查研究不走过场、不搞“经典调研线路”,不搞层层陪同等等,这一系列减负举措让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落实,来为群众服务,致力于地方发展。很多基层干部反映,减负实际上是增能,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了,与群众交流的时间、干实事的时间也就多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了,就能更好地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用自己的不舒服、不自在换来人民群众的舒服度、满意度。

  基层减负关键在上级。领导部门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事。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集中精力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要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中央和国家机关制定政策要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强对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

  基层减负举措要务实。减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要严格控制向县级以下发文的数量,又要精减基层向上级报文报表的数量。特别是上级部门要着力提高文件、会议质量,进一步明确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完善负面清单,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做到真减负、减真负。防止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对在发文开会方面改头换面、明减实不减的,及时督促纠正。

  基层减负考核要科学。要改革改进督查检查考核的方式方法,不搞阵仗声势大、层层听汇报、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等做法,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各相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结果要做到互认互用。

  基层减负要向基层放权赋能。权力与作为、责任与资源一定要相匹配。基层之所以感到负担过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充分履责的有效资源,缺少推动工作的相应权力。我们要通过制定赋权清单,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让基层真正有职有权。

  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为干部不敢担当作为扫除障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今年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目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各种因素叠加,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这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大战,也是大考。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勇当先锋、敢打头阵,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小康社会要全面建成,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必须绷紧弦再加把劲。在基层减负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为担当者撑腰鼓劲。真正把政治上过得硬、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出来,让那些攻坚克难的“干将”“闯将”有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抱负。

  为基层减负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江苏省淮安市委常委、盱眙县委书记 梁三元

  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就是要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阶段,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为基层减负,首在匡正政绩观。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为此,应深化源头治理,切实加强干部思想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坚持新发展理念,集中精力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决不能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基层干部“脱虚向实”。树立实干争先的鲜明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同时,需通过立规矩、划红线,作出硬性要求,为基层减负建立制度保障。

  为基层减负,需要整治文山会海。在形式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文山会海是重灾区,极大地牵扯着基层精力。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需要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决不能让“文山会海”拖了后腿、误了时机。为此,需狠抓精文简会,设定“瘦身标准”,坚决摒弃“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发文就是不作为”的陈旧观念,破除“本领不够,形式来凑”的路径依赖。一是严控层层发文。严格执行公文处理规范,按规定程序审批文件,认真把好公文处理的各道关口,控制发文数量、文件篇幅、行文标准和发放范围。严格落实“只减不增”的工作要求,2019年发至镇、街道的文件比2018年减少三成以上。二是着力精简会议。以盱眙县为例,每年8月份被确定为“无会月”,其他每个月第二周确定为“无会周”,除重大紧急事项外,不召开全县性会议。以“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为原则,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会议召开形式,严格控制会议时长、参会人数和发言人数,会议时间一般不超过1.5小时,不断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三是规范材料报送。部门内部扎口管理和信息共享,明确一个职能科室负责报送材料通知的扎口工作,防止多头重复向基层要材料。对确需报送的材料,给基层留足必要时间,避免工作刚部署就要结果、要典型。基层报送的一般性、业务性材料,直奔主题、条目清晰、简明扼要,不搞“穿靴戴帽”。

  为基层减负,需要改进督查方式。为基层减负,减的是量,求的是质,这就需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从“面子上”的工作转向“里子上”的深耕。为此,应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做到督在实处、查在“穴位”、考在要害。一是严格备案管理。加强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管理和监督执行,确保2020年县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比2019年只减不增。完善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县级考核事项均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对现场考核内容实行申报审核制度,进一步压减考核台账资料。二是加大整合力度。对清理整合后保留的“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事项以及面向基层的创建示范活动,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以外的,不得违规开展。坚决纠正过度留痕,优化工作评价标准和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微信工作群、政务APP。对功能定位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较低、基层无力维护的政务新媒体进行清理整合,推进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实施“摘牌减负”工程,高质量开展清理规范村(社区)“牌子乱象”工作,努力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三是提升调研成效。倡导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调研方式,考察调研轻车简从,减少陪同。更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既看“亮点”也看“痛点”“堵点”,真正做到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为基层减负,需要坚持宽严并济。基层,是实践的原野、历练的疆场,是干部成长的重要场所。基层干部犹如行政体系的“神经末梢”,负担过重、动力不足将导致“神经末梢”失灵,影响行政效能和社会治理成效。必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既大刀阔斧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把基层从繁琐的、不必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又强化纪律约束,狠抓工作落实,营造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做到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深化落实“五突出五强化”选人用人机制,把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经受住考验、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职级晋升向在疫情防控和基层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将“三项机制”与干部队伍建设紧密对接,坚持精准规范问责,定期编发典型案例,推动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活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