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传承之信

发稿时间:2019-07-17 16:22:55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涛 车耳

  东晋时,有位母亲姓湛,她的故事被载入《晋书·列女传》,而这位了不起的母亲湛氏,培养了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他就是东晋时期的名将陶侃。陶侃从军30余年,多次平定战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精勤于吏职,为人所称道;其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喜文辞,行文如流”,所著名篇有《逊位表》《祖国赋》,著有文集二卷行世。湛氏、陶侃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成就了一个著名家族——浔阳陶氏,也造就了许多人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陶侃的曾孙陶渊明。世人皆知陶渊明洒脱豁达,以“隐逸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和诗歌“篇篇有酒”等扬名,但鲜为人知的是陶氏家族的文化传承。湛氏、陶侃、陶渊明等陶氏先祖的家教故事深深影响着陶氏后裔,后代把湛氏、陶侃、陶渊明等人的思想精神转化为家规家训的具体内容,逐渐形成了以“诚修身”为核心的陶氏家训。比如家训中有云:“修身不可不诚”“人当爱惜身名,谨言慎行”等等。其中最令人感叹的是湛氏“截发延宾”以及“封坛退鲊”两则言传身教的故事。

  “截发延宾”是湛氏言传身教,告诫儿子诚信交友的故事。故事发生于陶侃尚未出仕的一个冰雪积日的冬季,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仓促之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剪下自己的长发卖掉换酒菜,砍下自己家中屋柱劈开当柴火,还将坐卧用的草垫铡碎当马料。后来范逵得知湛氏所为,既感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谊,感叹说:“没有湛氏这样的母亲,生不出陶侃这样的儿子。”而“封坛退鲊”则是湛氏严慈相济,教导儿子诚信为官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陶侃年轻时,彼时陶侃任职浔阳县衙小吏,掌鱼市交易,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且写了封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假公济私把鱼拿来送给我,非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扰。”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这使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诚信为官。

  天地悠悠,千年岁月倏忽而过,“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已然找寻不见,但浔阳陶氏先祖留下的诚信精神财富却实实在在存在,并代代相传。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的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色。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不少是通过家训来实施的,从而形成了浩繁的家训文献。除了《陶氏家训》外,还有《颜氏家训》《了凡四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等。其中,诚信作为儒家伦理的主要德目之一,是家训中治家教子的重要内容。这些家训中记载着父母对孩子谨守诚信的谆谆教导。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诚信立身、诚信交友、诚信为官和诚信经商等方面。

  通过湛氏言传身教、严慈相济的方式影响并教导陶侃的事例可以看出,传统家训中所蕴藏的大量诚信文化要素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文化的生命力,恰恰相反,在加强诚信建设的当下更是无比珍贵的文化资源。传统家训所记载的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实际,符合道德文化教育的规律性,具有文化共时性的特点,值得传承与借鉴。■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