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絮语

汉字书法: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和精神追求

发稿时间:2019-07-15 10:57:23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倪文东

  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的魂灵,它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历程,是中国人的精神符号和文化追求。汉字书法发展到今天,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汉字演变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汉字不灭,书法不灭。现代中国人,只有在一手敲键盘的同时,仍能一手写汉字,中国文化才能保得住根本。

  键盘代替不了笔墨书写,联想代替不了文化传承

  人类进入21世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爆炸、知识融合、媒体融合,畅通交流、毫无阻隔。中国汉字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变发展,由简而繁,又由繁而简,适应了不同时代的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汉石刻,到简牍帛书、手札墨迹、雕版印刷等,中国汉字不断革新发展,适应了不同时期的凿刻、浇铸、书写、雕刻载体和材质的变化,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简约,越来越美观。汉字既古老,又现代,既具有悠久的历史,又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所以说,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实用、最科学、最先进、最精美、最完备的文字符号系统。

  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样伟大的文字而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应感谢中国科学院的一批科学家,是他们用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科技手段,对汉字进行编码,让汉字进入互联网,实现了与世界畅通无阻地交流。这一研究成果增强了汉字的感染力,拓展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也开辟了中国书法的新天地。有汉字书写,就有书法艺术,书法与汉字形影相随,相得益彰。

  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键盘输入,拼音联想,代替了汉字书写,大多数年轻人都在与网络对话,在手机上阅读,通过微信了解信息和接受知识。网络传输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图文并茂,快捷、方便、迅速,年轻人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无可非议。但是,久而久之,大家都不书写汉字了,键盘代替了笔墨,联想代替了思考,当某一天需要书写汉字时,一定会提笔忘字。若是等到离开网络我们就无法生活、无法工作、无法书写的时候,中国汉字书写和中国传统文化也就岌岌可危了。

  历朝历代的书法艺术,展现出千年中华文化

  汉字书法发展到今天,可以说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汉字的演变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古至今,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青铜器铭文、秦国的石鼓文、楚国的简牍帛书、汉碑唐楷、魏晋行草,历朝历代书法家所创造的风格多样、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商代的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人占卜征战、胜利、获俘、祭祀、游猎、赏罚的历史,集中反映了殷商王朝的社会生产、生活及先民们祈求年成丰足、生活安乐的美好生活愿望。

  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内容非常广泛,大都以反映王室和官员的活动为主,如诸侯的分封,对周天子的朝觐,各种祭祀、燕飨、狩猎等活动的记录;也有征伐和抵御外寇的记述,官员职务的任命,世官的制度,拜官的仪式等;还有显示世家的尊荣,对先祖先父的追念和型仪;此外,诸如田邑的交换,诉讼和婚媾等,无不有所记载。西周的贵族,把青铜礼器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与政治的、社会的以及经济的活动直接联系起来。这些丰富的青铜器铭文资料,可以说是西周历史的原始记录,是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极其珍贵的一手资料。如《利簋》记录了武王伐纣的重要历史,《散氏盘》如实地记载了当时的土地交换和契约之间的关系。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宣公就用《石鼓文》记载了灭小虢,战胜晋之后率大阵车骑游猎、“祭青帝”的隆重场面,给后世留下了被誉为“书家第一法则”的石鼓文。规范匀整的《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是对秦始皇功德的称颂,刻石记功,传之久远也;烂漫自然的秦诏版、秦权量铭文则是秦国政策条文的直接宣示;秦代传送军令的阳陵虎符更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汉代的《大开通》《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等摩崖石刻则和古代的交通有直接的关系,是当时的老百姓对主持开通天堑、建造石门、阁道等历任官员的歌功颂德。东汉、北魏及隋唐时期,大量的墓碑和墓志更是对墓主人的德政品行的记录与颂扬。中国人多以石刻字,用书法为故人作永恒的纪念。

  唐代大量书法家能留名千古,其重要途径也是为帝王、权臣、庶民书写碑文,或藏之于寺院,或矗立于祠堂,或刻之于家庙,或置之于墓前,如著名的《雁塔圣教序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颜家庙碑》等,皆以刻石留传至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文物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