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说文解字》:打开中国文字宝库的钥匙

发稿时间:2019-07-11 14:06:28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陈广忠

  《说文解字》最早保留了9353个汉字的字形、读音、释义的完整资料,是打开中华古代文化典籍的一把钥匙,也是传世所有字典的鼻祖。

  悠悠五千载,浩浩十万种。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读懂古籍,撷英咀华,打开宝库的钥匙在哪里?那就是《说文解字》等文字学著作。

  许慎励志 ,《说文》传世

  东汉时代,出现了一个文字学巨擘,他就是许慎。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人。年轻时受业于贾逵,博览经籍,受到大学者马融的推崇,被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做过郡县的功曹,被举过孝廉,曾任过太尉南阁祭酒,又升为洨长,称病辞归。许慎大约在42岁时撰写了《淮南间诂》,又作《五经异义》,为创作《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说文》写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汉安帝建光元年九月,他的儿子许冲上《进书表》,献给朝廷。其间经历22年,许慎呕心沥血,默默耕耘,锐意创新,一部皇皇巨著,终于问世。

  《说文》共15卷,收字9353个,解说133441字。同时收录了篆文、籀文、古文、奇字等。其学术创新在于:一是创立了540部首,将全部收字,置于部首之下。部首检字法,流传至今。二是分析字形,提出了“六书”(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造字法。三是训示字义,开创了训诂学的先河。四是标示音读,用形声、读若、亦声、直音、省声、反切(徐铉依孙愐《唐韵》所作)等来标音。就是说,《说文》开启了对汉字进行形、音、义全面研究的先河。

  《说文》影响巨大。唐代李阳冰刊订《说文》30卷,用篆文书写。五代宋初徐铉校订《说文》,成为官方的通行版本。徐锴作《说文解字系传》40卷,成为第一个注本。清代出现《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杜门30余年,成就巨著;桂馥作《说文解字义证》;王筠撰《说文句读》;朱骏声创《说文通训定声》,皆成传世佳作。现代丁福保编著《说文解字诂林》,为集大成之作。当代川、鄂两省300人所编 《汉语大字典》,收字5.6万,集《说文》等精义,成为必备工具书。

  囊括万象,穷究物源

  许慎自述《说文》“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可以说是东汉的百科全书。

  《说文》记载了中华民族先祖的宝贵资料,从中可以窥探上古时期的文明。比如从“女”的字:娲,《说文》“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姜,《说文》“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姬,《说文》“黄帝居姬水以为姓”;嬴,《说文》“少昊氏之姓”;姚,《说文》“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妫,《说文》“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妘,《说文》“祝融之后姓也”;嫄,《说文》“台国之女,周弃母也”;娀,《说文》“帝高辛之妃,契母号也”。这里告诉我们,中华人文始祖叫娲,黄帝姓姬,神农炎帝姓姜,虞舜姓姚,少昊氏姓嬴,祝融氏姓妘,周朝人的始祖母叫嫄,商朝始祖契母叫娀。可以知道,《说文》记载了中华先祖的出处、姓氏,这是一部从女娲、神农、黄帝到商周的人文信史;同时也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说文》中保留了大量的国别、氏族等历史信息。比如,“陈、田”二字,就特别有趣。陈,《说文》“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直珍切”。宛丘,就在今河南淮阳县。周初胡公妫满受封于陈,时在前1046年。前672年,陈国公子陈完,避难到了齐国,战国时建立了田齐政权,统治110年。陈,怎么就变成了“田”?根据反切,“陈”字的中古拟音为[ȡǐen]。而《说文》“田,陈也。树谷曰田。待年切”。其义有陈列、田地两个解释。依据反切拟音为[dien]。可以知道,“陈”“田”两个字的读音,周代及春秋时期,应该是相同的;到了战国时期,两个字的声纽有了差别;而当今两个字的读音差距就更大了。可知“妫”是古姓;“陈”是国名,以国为姓;“陈、田”本同音,后来读音有了区别。

  解字释义,确定音读

  汉语语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它的古今四个声调以及平仄的规定,抑扬顿挫,天衣无缝,组成了美妙动听的乐章。汉赋、骈文,唐诗、宋词,戏曲、说唱等,就充分运用了语言的美感。

  我们感激《说文》,其中留下了当今最早的读音记录。虽然距今已经近2000年,它的声、韵、调等,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但是给现代汉语的定音,提供了无比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比如,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野,《说文》“郊外也。从里予声。羊者切”。本义就是郊外、田野,古今词义没有变化。根据反切的读音,可以拟音为[jǐa]。今音演变为(yě)。

  再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说文》“杼也。从斗余声。读若荼。似嗟切”。段玉裁注本作“抒”,本义指舀出、倾出,引申有倾斜、不正义。根据反切的规定,可以拟音为[zǐa]。今音演变为(xié)。所以,“斜”字的读音,不可能回到东汉、晚唐;也不必为了和“家”“花”谐音,而改变音读,所以只能按照今音来读。

  道德观念,根深蒂固

  《说文》中确立的公私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影响深远。比如,政,《说文》“正也。从攴、从正,正亦声”。“政”的本义,就是使人端正,就是走正道。不走正道怎么办?这就需要“攴”了。《说文》“攴,小击也”。批评教育,是“微击”;打板子,是“小击”;受刑法,是“大击”。所以上古时代就出现了著名的司法长官皋陶。

  《说文》中体现的道德观念,深深植根于华夏的沃土之中。公私分明,自古而然。公,《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厶,《说文》“奸衺也。韩非曰:苍颉作字,自营为厶”。上古仓颉造字以及战国晚期韩非子的解释,精辟透彻,极为传神。谋图个人利益的叫“厶”,与“厶”相背的就是“公”。《礼记·礼运》中倡扬的“天下为公”,人类景仰。化公为私,假公济私,世人不齿。

  尊老爱幼,世代相传。老,《说文》“考也。七十曰老”。考,即寿考,指年纪大。幼,《说文》“少也”,即年幼。《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说文》中传承了华夏民族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的思维方式,那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对于“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就是说,太阳是实的,由阳气组成,没有亏缺现象。地球自转一周叫“昼”;测量日影记时的叫“晷”;推算日月星辰季节的叫“暦”,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5.25日。月,《说文》“阙也,太阴之精”。月亮由阴气组成,每月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日叫“朢”。一个朔望月是29.53天,十二个朔望月是354.36天。太阳、月亮运行每年相差10.79天,所以十九年有七个闰月。二十四节气就是阴阳合历,非常科学地解决了这个“日”“月”不同步的问题。从哲学上说,“阴”“阳”变化的理论,成为《周易》的理论基础,《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更为人称道的是,《周易》的二进位制,和计算机的二进位制,不谋而合。其后,《老子》四十二章中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知《说文》关于“阴”“阳”等的解释,研究天象,顺应自然,创新发展,具有丰厚的理论和科学的基础。

  由于时代的限制,大量的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资料彼时尚未出土,因“文献不足征也”,不少文字本源的说法,偶有失误。然而瑕不掩瑜,这并不影响《说文》的崇高地位。通过出土文献的比对,纠正了《说文》的错误,笔者以为,这也应该是许慎所乐于见到的。■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