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絮语

从创新规律看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

发稿时间:2018-09-20 17:23:3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钟少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制定政策要强化规律意识,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科技创新的根本任务是探究和发现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科技创新的发展本身也有其内在规律,制定科技创新的政策必须遵循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

  科技创新的竞争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打破

  科技创新的发生在时间上是非线性的,脉冲式的。科技创新的优势地位一旦确立,会通过循环累计因果效应得到强化,从而使得科技创新的国家竞争格局成为一种超稳态结构。

  从科技发展史来看,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在时间序列上不呈现平均分布态势,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以革命的形式在一个短促的时间点脉冲式爆发。科技革命带动产业革命,极大提升了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种循环累计因果效应会持续强化科技革命发生国的优势地位。当今世界重要科技强国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北欧国家等都曾是科技革命发生的核心区域。特别是始于1920年代的美国科技繁荣,在90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有优势。这说明国家间科技创新的竞争格局难以在短时内打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虽然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重要科技成果,但是我国科技创新真正的高强度投入、全面发展阶段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到今天也就刚刚20年左右时间。这是造成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根本原因。起步晚、基础薄、积累短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底色。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一定要牢牢抓住当前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领域。虽然我国的科技投入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位,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撑我国在各个领域全面出击,一揽子解决所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我们依然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幅度减少跟随性、重复性研究,将资源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前沿开创性领域。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补齐原始创新能力弱、原创理论少的短板,努力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需要优化领域布局。从历史来看,每一次科学革命都是围绕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客观世界重大科学问题展开。如果说前几次科技革命还主要集中在人类对外在物质世界规律的认识和对物质世界的改造,那么新一轮科技革命将集中表现为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和对生命个体的改造。从这个意义来看,生命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将是新一轮系统性关键技术最可能集中产生的领域。目前我国在这些领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备市场、数据的优势。我们要找准方向、扭住不放,从国家层面超前谋划布局,善于把市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不断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力,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掌握未来技术竞争新赛场的规则制定权和主导权。

  科技强国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

  科技强国必须具备如下四条必要条件。一是发展科技的坚强决心和长期国家战略。二是具备高强度投入科技的经济基础。三是拥有源源不断大量的勤奋且聪明的年轻人。四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耐心的社会传统和氛围。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我们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基础性、根本性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我国具备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和前景。一是具有全速发展科技的坚强国家意志和决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强的国家意志和决心已经且必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资源要素有效配置,聚合成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目前,我国GDP总量和R&D投入均位列世界第二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高强度投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三是具有丰富的创新人力资源和富有天赋的青年人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类科研人员总数仅10余万人,2017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388万人年,居世界第一。高档人才队伍规模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量勤奋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推动创新创业空前活跃。四是具有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全球最大的市场。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的引致条件。随着我国人均GDP的跃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继续提升,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将重塑世界经济的供求格局,将对科技创新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和支撑作用。

  从建设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来看,我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家高速发展阶段形成的社会浮躁情绪。科技创新要减少社会浮躁情绪的影响,关键在于要下决心改革评价制度、坚定不移推动去行政化进程,大力培育科学精神和专业主义。要大幅度减少评估评价的数量和频次,激励科研人员提高占位。要通过制度设计最大程度减少行政因素对科技创新的干扰。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大科学时代:政府须发挥重要作用

  在大科学时代,政府在优化科学公共产品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国立科研机构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美国在科技起飞和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20世纪上半叶开始,政府组织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等重大工程推动美国创新能力实现了整体性跨越。也正是美国联邦政府对科学投入的大幅增加,使得庞大的专业人员群体进入科学领域的“大科学”时代,最终取代了由一小部分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小科学”的历史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经构建起完整的严格执行国家意志的战略性科研体系。但是,在后续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过于强调资源配置的市场性竞争,削弱了国家组织重大科技攻关的能力。新时代,我国的科技创新政策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塑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质是充分利用国家意志和国家信誉高效组织科研活动。在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在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多是通过国家意志和国家信誉凝聚引导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围绕同一创新目标协同攻关。

  集中力量办大事关键在于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塑国家创新体系。目前,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国防军工科研机构、中科院等国立科研机构、高校、部委所属科研机构等几大类主体存在一定的定位重叠,带来了资源重复布局等一系列问题。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带动国家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国家实验室定位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制约当下、影响长远的战略性科技问题,从应用性基础研究到关键共性技术形成完整创新链条。高校要聚焦自由探索性质的基础研究。部委所属科研机构要聚焦行业性、应用性科技问题。同时,要改革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模式,强化国家决策在战略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中的主导地位。

  着力培养高档人才和顶尖人才

  在大科学时代,领域的突破和发展仍然高度依赖极少数顶尖的精英科学家,以及精英科学家背后的高效团队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

  在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科研人员的数量呈现指数式增长。但是,英国学者德里克·普赖斯认为,处在科学家金字塔最顶端的,贡献该领域绝大部分成果的精英科学家群体在一个领域最多不超过100人。2017年,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所属领域该年度他引频次在前百分之一的论文进行排名统计后得出)我国入选数量达到249人,占总人选人数的7%,位列世界第三位。同样,在H-index指数中,我国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进入领域前1000名,但是进入领域前100名的科学家还非常稀少。这说明我国在引领领域发展方向、改变领域发展格局的最前沿科学地带研究能力依然薄弱。

  高档人才和顶尖人才队伍建设要从培养和引进两方面努力。人才培养关键在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我们要把优势资源集中在新兴学科领域,通过科技融合让青年学生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中学习,把握好个人创新的黄金时间段。人才引进要完善团队引进政策,加大“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力度。支持领军人才自主联系、自行组建创新团队。从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支持科研团队建立完整工作链条,建立分工明确的科研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