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史话

不断提升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发稿时间:2019-01-17 10:5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孟献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尤其需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青年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才能具备与承担使命相匹配的品德和才能,实现使命的担当。

  探索符合青年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

  青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之中,善于接受新的观点,思想活跃,具有开放程度高、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等特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要根据青年的思维特点进行,精准把握青年人的思想轨迹。

  要注重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感培养。一般来说,人们只有从心理情感上接受一种理论,并以此作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才会真正把这种理论内化于心、化外于行。所以,要让青年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现实力量,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心理感受,从而更加自觉认同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开启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进程。青年人既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更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变化,僵化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可能会思想脱离实际,导致认识错误和实践偏差。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拘泥于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观点和结论,而是要结合新时代中国实际与理论需求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当代青年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增强自身使命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例的典型性。青年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符合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基本理论素养要求,又要将抽象的理论蕴含在一般的经典事例中,进而在对典型事例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形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理论思维,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丰富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教育的互补作用。父母需要积极参与,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高校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不仅要关心青年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

  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团活动是有效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效形式。各种党团活动要服务于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着力提升青年人的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当然,青年人也应当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完成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而不懈奋斗。

  运用好网络新载体,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对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与时俱进地借助网络新媒体,积极增强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让青年更快捷、高效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

  以大众文化为话语载体,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大众文化载体的运用为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提供了广泛的话语支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对接当代大众文化,转化为贴近青年人生活的大众话语体系,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青年的理想信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成为青年人的精神追求和坚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