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周勇进:缅甸之变悄然来临

发稿时间:2012-02-29 00: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勇进

    2011年10月27日,缅甸正式宣布解除对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等网站的封锁,这个从前对互联网严厉审查的国家进入了网络自由时代。

  政府的这项举措让缅甸人HtooTayZar兴奋不起来,因为缅甸的网络服务太昂贵,他用不起,而且网络很不稳定。24岁的HtooTayZar住在仰光,是一名电脑网页设计师,他有一个漂亮的个人网站,但家里并不能上网。对他来说,学习网络技术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他只能靠看书自学网页设计,或者在没有互联网接入的电脑上练习。

  HtooTayZar不否认缅甸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2月26日,他告诉南都记者,“现在的情况比以前的军政府时期好很多,过去12个月里,有很大的进步,政府开始倾听民众的声音。”

  2010年11月的大选后,长期封闭的缅甸加快了改革步伐———释放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三次大赦释放大批政治犯,开放言论,允许游行示威,与少数民族和解。一系列动作令外界耳目一新。

  “缅甸告别原有体制,开启新政时代,迅速变化的缅甸引起世界一片惊呼。”1月4日新华网一篇题为《缅甸改革:“变化”出人意料》的文章称,“缅甸在这一年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出乎人们的一般预料。”

  《纽约时报》文章称,缅甸变革速度之快甚至让最悲观的观察员都感到吃惊。英国《经济学人》表示: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一个1962年就已上台、目前依然大权在握的军政府要在现在做这些事,而且行动速度如此之快?

  令人意外的改革

  新政府实施重大政治改革措施,对话昂山素季,改善与西方关系

  “缅甸现在基本上是全面开放了,这让人们想象不到。”2月23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缅甸问题专家林锡星接受南都采访时说。

  2011年3月,缅甸军方把权力移交给新政府时,缅甸国内和国际社会并没有多少人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抱有很高期望,人们普遍认为2010年11月的那场选举遭到军政府操纵。当时,昂山素季所在的全国民主联盟被解散,没有参选资格,根据新宪法,军方自动在新议会中获得1/4的席位。

  新华网文章称,“吴登盛新政府面对政治现实,采取和解姿态,调整内外政策,迅速开启了缅甸变革之门。”

  新政府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改革措施,包括释放大批政治犯,放松对互联网的严格管制。在新闻自由方面,允许媒体刊登批评政府的言论、允许媒体报道反对派人士。缅甸议会的辩论也进行电视直播。允许成立独立工会,允许民众进行和平示威。

  2011年很可能成为缅甸的一个分水岭,所有这些在一年前不可想象。2010年11月大选时,缅甸还笼罩着紧张气氛。全国民主联盟总部附近还驻扎着一群秘密警察,他们拿着长焦相机、DV,在马路对面的棚子里监视。

  缅甸新政府最重大的一项转变是与昂山素季进行对话。据新华网消息,在政府部长与昂山素季多轮对话的基础上,2011年8月19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总统府单独会晤昂山素季。事后,缅甸议会专门为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民盟)修改了2010年颁布的《政党注册法》,取消了对政治人物从政的限制条款,为昂山素季等政治人物从政扫除了障碍。

  新政府还采取行动与少数民族武装进行和解。2月12日是缅甸联邦节,是为纪念1947年2月12日缅甸“独立之父”、民族英雄昂山将军与各民族领袖会晤而设立。新政府借此机会向少数民族示好。据新华社消息,缅甸总统吴登盛2月12日通过官方三大报纸发表联邦节贺词,吴登盛说,新政府正按照各民族人民的愿望建设民主国家。

  过去一年缅甸与西方国家关系全面解冻。作为对缅甸改革的回应,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11月到访缅甸,成为50年来首访缅甸的美国政府高官。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缅甸对希拉里·克林顿的高调接待彰显了改革的意愿。目前,美国已经宣布解除部分制裁,还宣布将与缅甸互派大使。

  欧盟的官员也纷至沓来,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动缅甸改革。1月2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他非常满意缅甸迄今为止进行的民主改革,缅甸总统吴登盛的行动让他受到鼓舞。

  南都记者曾于2010年11月前往缅甸报道大选,对于其后发生的变化颇感意外。这场变革甚至让很多缅甸人也难以置信,前往缅甸采访的一些中文媒体记者表示,他们接触的很多缅甸人都不太相信眼前的改革。

  仰光青年HtooTayZar称,“即使是缅甸人也很难相信政府会进行改革,但变化的确发生了。”

  乐观的分析人士认为,缅甸已经告别50多年的军事高压统治,开启了民主化进程。缅籍前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孙子、历史学家吴丹敏称,缅甸正在经历的是自1962年军人当权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他认为,旧的军政府统治已经结束。

  为什么是现在?

  缅甸政府意识到改革才是确保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最好途径

  林锡星表示,缅甸选择此时搞改革开放比较突然,“因为这个时候缅甸受到的压力最小。美国、欧洲自顾不暇,没空去敲打缅甸。而昂山素季所属的党内部分裂,现在算是缅甸民主运动低落的时候。”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缅甸发生了变革?在林锡星看来,缅甸的改革本来还会更快,主要是以前军政府和昂山素季之间一直谈不拢,昂山素季一直不妥协,坚持要回到1990年大选的结果,让军政府交出政权。林锡星提到一件事:“2006年,缅甸搞旅游年,轰轰烈烈,就是准备开放,美国也准备解除制裁,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准备贷款给缅甸,但昂山素季反对外国投资,反对外国人来缅甸旅游,结果旅游年弄砸了。”

  2011年3月以前,丹瑞是缅甸军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早在2003年8月,缅甸政府公布了七点民主路线图计划,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恢复制宪国民大会、起草新宪法、全民公决新宪法草案、依法举行大选和组成新政府等。

  其后,缅甸发生了几次重大事件。2007年8月,缅甸军政府提高燃料税,成千上万的缅甸和尚上街示威游行。当年9月底,缅甸军政府强力镇压了抗议运动。2008年5月,缅甸遭特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这是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死亡人数超过十万人。尽管发生了这样的灾难,缅甸军政府仍继续推进当年5月份的宪法公投。

  2010年11月的大选本应标志着缅甸过渡到文官政府统治时期,但选举过程中存在问题让国际社会大失所望。2011年1月,议会选举前总理吴登盛为缅甸总统。由吴登盛任命的政府部长绝大部分都是前军人或现役军官。

  林锡星表示,到现在为止,缅甸政府一直按照它的七步路线图走过来,一直牢牢地控制着政权。“缅甸军政府本身也想改革,这是不能否认的。它想要一步一步稳稳地来,不想贸然行事。军政府汲取了1990年大选的教训,准备了很多年。”林锡星说。

  有一种分析认为,2011年中东地区的事件影响了缅甸领导人。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年2月份刊载《缅甸令人惊讶的变化:实用主义的美德》一文称,一位高官透露,去年中东地区社会运动发生后,缅甸的改革进程明显加快。中东的社会运动让将军们感到害怕,军政府担心反对阵营会像1988年和2007年那样走上街头。

  该文也提及缅甸将军们的焦虑:缅甸专制政府越来越意识到,过去曾富甲一方的缅甸已经在其手中衰败,被邻国远远甩在后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缅甸问题专家和劲松接受媒体采访认为,缅甸是一个独立、统一、有尊严的国家,它想在世界上找回它应有的位置,重新回到国际社会。

  林锡星教授认为,缅甸政府要让大家承认它是一个合法的政府,为此必须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而这些都需要美国、欧洲解除制裁。西方国家提出几个条件,要释放昂山素季以及其他政治犯,要进行议会选举,要和少数民族和谈,军政府都做到了。

  他指出,缅甸政府此时启动改革无疑是着眼于2013年东南亚运动会、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席位以及2015年缅甸大选。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缅甸政府已意识到改革才是确保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最好途径。

  谁在幕后主导?军队牢牢掌握着政权,真正的变革可能要等到下一届大选

  就任总统后的短短几个月里,吴登盛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已在缅

  有分析认为,从目前局势看,似乎是吴登盛在执掌缅甸大权。但不少观察人士也指出,缅甸尽管实现了从军人政府到文职政府的过渡,军队仍然牢牢控制着整个国家。

  住在美国加州的美籍缅甸人UburmaThura说,“1962年军人开始统治缅甸,那时候我12岁,一直到现在,军方仍然在统治着缅甸,不过是以不同的面目出现。”

  2005年叛逃美国的前情报人员AungLynnHtut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丹瑞仍然在决定政策方向,在幕后控制着一切。”

  至少在2011年4月前,美国官方也认为,原来的执政者仍然大权在握。美国政府在去年4月份的一份政策声明中表示,虽然缅甸执政者脱下了军装,换上了便装,但是同一政权仍然控制着这个东南亚国家。

  林锡星指出,在缅甸公开的政府权力架构中,总统吴登盛只是第四号人物,在他上面有一号人物丹瑞大将、二号人物貌埃副大将、三号人物议长杜雅瑞曼。在议会和政府上面还有11人的“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其中包括吴登盛、两位副总统、两院议长、三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国防部、外交部、内政部和边境事务部的四名官员。在这个架构上面,还有8人组成的“最高委员会”,丹瑞是第一把手,里面还有貌埃等部长,吴登盛也是排名第四。

  林锡星认为,军队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缅甸政府基本上不会允许反对派在政治方面占上风,缅甸真正的变革可能要等到下一届全国大选后才会出现。

  而历史学家吴丹敏认为,丹瑞已经退休,他可能具有影响力,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仍然参与日常决策或与现在的政治领导人保持定期沟通,而其他军方领导人对政府的影响力有限。

  政府诚意遭质疑

  到目前为止缅甸改革只具有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并不大

  最近访问过缅甸的挪威外交部副部长埃斯彭·巴斯·艾德表示,缅甸可能正处于转型的初期,和亚洲前专制国家当初的情况一样。艾德认为,“缅甸也许正处于一段艰难历程的起点。但它不是在作秀,这个国家在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

  而日本学者YukiAkimoto认为缅甸政府是在作秀。她指出:“在名义上的文职政府里,总统是从前的将军,30名部长中的26人也是前军人。在议会中,25%的席位为军方人士保留。”就像前军政府一样,军方保持着对国家的实质控制力,军方的优先目标是保持他们的特权和利益,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唯一不同的是,军方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们不再通过威胁和武力来压迫人民和反对派,新政府给缅甸人和国际社会一种“致力于民主改革”的印象,试图避免人民的反抗达到爆发点。

  她认为缅甸现政府的目标并非搞真正的民主,她指出,吴登盛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在被问到要对美国读者说什么时表示,“如果你希望民主在我们国家得以发展,就应采取必要行动去鼓励它,停止制裁。”YukiAkimoto认为,这种说法本末倒置,缅甸之所以遭到制裁,是因为它不民主、拒绝改善人权状况。

  “缅甸运动”英国负责人MarkFarmaner也指出,很少人注意到吴登盛所说的改革动因,吴登盛在《华盛顿邮报》专访中称,“国家经济与政治密切相关,如果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就会变得富裕,他们就不会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

  MarkFarmaner指出,到目前为止缅甸改革只具有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并不大。他举例说,缅甸只有少数人有经济能力接触互联网,解除对互联网的控制没有多大意义。释放几百名政治犯的事情,丹瑞在1992年也曾做过。

  定居印度的缅甸流亡人士TintSwe也认为,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军人或半军人政权一点也靠不住。

  像他们这样的怀疑者很多,在广州读书的缅甸青年S(采访对象要求匿名)也不相信吴登盛等人有改革的诚意,他说:“他们这些人不可能为缅甸做什么,不可能把缅甸改革到什么样,因为都是往自己兜里塞的人。”

  改革可能会逆转?

  缅甸总统吴登盛称改革“绝对不会走回头路”

  在公开讲话中,缅甸新政府领导人不断强调改革的决心。2012年1月20日,吴登盛首次接受西方媒体采访,他告诉《华盛顿邮报》,缅甸改革“绝对不会走回头路”,“我们处于迈向民主的正确轨道上。正因为我们方向正确,所以只能向前迈进。而且,我们没有任何走回头路的想法。”1月30日,吴登盛当选总统后首次出访,他在新加坡表示:“我们希望民主茁壮成长,我向你们保证,我将尽我所能,在缅甸建立一个健康的民主体制。”

  据新华网1月4日报道,缅甸人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在变化,反对派也承认国家有变化。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议长吴瑞曼表示,缅甸“方方面面都在变化”;缅甸宣传部长吴觉山对媒体强调,这种变化“不可逆转”。

  缅甸改革的春天到了吗?对此,昂山素季没有把握。2011年9月,昂山素季在一次录像讲话中称,“我们开始看到变化的开始。”她同时补充说,她并不能清晰地判断这种变化会通往何方。而在2012年2月20日接受泰国公共电视台(ThaiPBS)专访时,昂山素季解释了她不能确认改革是否会逆转的原因,她说:“只要军队仍然在幕后左右改革,我们就不能认为它是不可逆转的。” 今年4月,缅甸将迎来议会补选,昂山素季已全力投入选战。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学者SeanTurnell认为,昂山素季处在一个独特的位置上,她能推动改革,保持改革的势头,她的参与对缅甸的前途意义重大。

  2月22日,东盟秘书长素林第一次跟昂山素季见面。他指出,在国际社会是否继续对缅甸改革进程抱有信心的问题上,4月份议会补选的公正和自由是至关重要的检验。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威权统治,缅甸不可能顷刻之间变为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这个国家能否脱胎换骨、顺利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转型,仍然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