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普京的两个支柱

发稿时间:2012-02-28 00:00: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赖海榕 刘传友

  2011年12月初,俄罗斯杜马选举以后,大量民众上街抗议选举不公,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首次出现大规模的抗议集会,标志着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尝试从经济发展和苏联解体的心理影响两个角度观察俄罗斯政局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支柱:经济发展绩效

  本次杜马选举,统一俄罗斯党(以下简称统俄党)得票接近50%,这在其他的国家,应该算不错的成绩,而且统俄党也保住了第一大党的地位,所以不能说是失败了。但是,与上届杜马选举时统俄党获得了超过2/3的席位相比,统俄党在本次杜马选举中可以说遇到了巨大的挫折。此外,各种民意调查也显示,统俄党的下届总统候选人、现总理普京的支持率严重下跌,虽然他仍然是民调中支持率最高的人选,目前也看不出谁能挑战他的胜选可能性,但是,已经可以看出,普京不再享有过去10年来民众对他一面倒的支持。什么原因造成普京和统俄党的民众支持度潮起潮落呢?我们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性的因素。

  俄罗斯经济在19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1997年经济开始增长,但是马上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转为1998年的衰退,不过,在1999年以后,俄罗斯经济就迈向稳定、高速以及比较长时间的增长,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2008年保持高速增长状态,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6.4倍,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但是在2009年大幅下跌,2010年有所增长。

  在政治领域,我们看到普京总统和统俄党在2000年上半期的支持率节节攀升,到2009年以后,先是统俄党接着是普京本人的支持率受到重挫。这与2008以前俄罗斯经济迅速发展和中央财政预算收入猛增,以及2008年以后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双双下滑高度一致。这显示,经济形势是普京与统俄党支持率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普京和统俄党是成也经济挫也经济。普京的支持率主要不是来自于他的“硬汉秀”和对国际事务的鹰派姿态。在经济和财力增长的时候,“硬汉秀”可以赢来掌声,在经济和财力衰退的时候,“硬汉秀”却可能引发笑声。普京在2011年11月20日(这是在杜马选举前而不是之后)上演柔道“硬汉秀”时,就遭到了大批观众的嘘声。

  第二支柱:苏联情结遗绪

  然而,“硬汉秀”却并非没有意义,实际上普京和统俄党深刻体会到俄罗斯民众的苏联强权情结或世界大国情结,并利用这种情结,把自己塑造成能够恢复强权和大国地位的领袖,从而获取民众的支持。

  苏联作为一种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结构、军事结构和国际关系结构已经在1991年12月瓦解了,但是苏联作为一种心理结构却仍然长久地保留在许多人的心里,特别是在许多俄罗斯人的心里。俄罗斯历年来关于苏联情结的民意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长期以来,高达55%—75%的俄罗斯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苏联解体的事实,为俄罗斯失去对大片领土和居民的控制权而痛心,在心底里渴望恢复苏联,然而在理智的层面认识到没有这种可能性,这是一种潜意识与意识的强烈冲突。普京曾有一句话,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俄罗斯人的心理困境,他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是没有良心;谁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是没有头脑。”实际上,普京在这里转换了概念,其实不是“良心”问题,而是“渴望”或“欲望”问题。控制欲和占有欲弱的人并不会为苏联的解体感到惋惜,然而谁没有控制欲和占有欲呢?只要是凡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这样的欲望,因此,多数俄罗斯人为苏联解体感到惋惜,是不足为奇的。因此在俄罗斯呼唤恢复苏联式的大国和强权,就有强大的政治基础,就可以收获强大的政治利益,普京和统俄党正是这样做的。俄罗斯的其他政治力量,包括连理性层面上就从未接受苏联解体事实的俄罗斯共产党,以及鼓噪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都极力操作“苏联”、“世界大国”、“世界强权”的符号,获取政治利益。

  操作在国际政治角度不具有现实性但是能够在内政上收获政治利益的“大国雄心”和“强权壮志”,这在近代史上并不鲜见。一战后,希特勒上台的部分原因,是德国人仍有为战败后领土被分割感到痛惜,有意欲夺回土地和人口的雄心,希特勒赤裸裸地运用了德国人的这种心理状态攫取了权力。1980年代末南斯拉夫的解体已经不可避免,占据主导地位的塞尔维亚人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米洛舍维奇鼓吹“大国”和“强权”,虽然阻止不了南斯拉夫的解体,但是却能够帮助他在塞尔维亚牢牢把握政权。匈牙利在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下领土几乎被割去2/3,意欲恢复国土的情绪从此成为匈牙利政治中强大力量,发誓建设“强大国家”并暗示(欧洲的现实已经不允许他们明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土和人民的政治力量常常能得到很多选票,虽然实际上分割出去的国土一寸也没有回归匈牙利,分割出去的人民只有个人迁徙回归匈牙利的情况,而没有任何通过国家间谈判达成的整体回归案例。

  苏联不可能恢复,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有那么多人在潜意识里渴望“苏联”的恢复,这种潜意识的渴望会强烈影响乃至决定人们的投票意向,能够适时“秀肌肉”的“硬汉”最能满足人们这种潜意识的心理需求,也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收割选票和权力。然而,潜意识的苏联情结尽管强烈,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随着人口的更替和时间的推移,这一情绪正在逐渐淡化。

  两支柱的未来发展前景

  2010年是上述第二支柱发展变化的分水岭,即,苏联情结的潮水将从此加速消退下去,因为2010年是1991年后出生的俄罗斯人走上政治舞台的元年。这非常重要。1992年以前出生的是“苏联”俄罗斯人,“苏联”是这些俄罗斯人生命的一部分,出生得越早,“苏联”成分在人体中的浓度就越强,出生得晚的,“苏联”成分在人体中的浓度可能淡一些。而1992年及其后出生的俄罗斯人则是无关于“苏联”的新人,对他们来说,“苏联”是历史,是故事,是传说,即使有人灌输“苏联”的光荣和强大给他们,那也是没有实际体验的外加之物,何况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并没有把“苏联”当作多么“光荣”和“强大”的东西来教育新俄罗斯人。因此,没有“苏联”成分的俄罗斯人开始参与政治,是“苏联”情结在俄罗斯走向衰退的开始,也是与此相联系的“秀肌肉”政治和“硬汉”政治逐渐失去威力的开始。可能还有选民喜欢“秀肌肉”和“硬汉”,但那只是一般性的“秀肌肉”和“硬汉”,而不是与“苏联”相联系的、带着强烈的创伤感、受到意识压制但顽固地活跃在潜意识层次的“肌肉秀”和“硬汉”。

  分析俄罗斯2000年以来四个年份的人口总数和分年龄组人口数,可以看出,1992年及其后出生的俄罗斯人的数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2000年俄罗斯0—9岁人口为1489.2万人,占总人口的10.14%;2005年俄罗斯0—14岁人口为2187.2万人,占总人口的15.24%;2010年0—19岁人口为298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07%。1992年及其后出生的俄罗斯人在全部俄罗斯人中的比例大约每年提高1.05%,这是平均速度,人口替代是加速度发展的,以俄罗斯2000—2010年的人口数据计算,20—70岁的人口替代速度年平均是1.4%。以投票人口为基数,而非以总人口为基数,我们可以估算出新俄罗斯人在政治上替代“苏联”俄罗斯人的速度是平均每年1.7%。考虑到有“苏联”经历的俄罗斯人已经有约40%并不为苏联解体感到惋惜,因此,在有限的几年内,与“苏联”相联系的“秀肌肉”和“硬汉”政治将从主流衰退为支流。未来一小段时间,“秀肌肉”和“硬汉”政治在俄罗斯还有市场,普京和统俄党还会把这个游戏玩下去,但这是一个收益率递减的游戏,操作“苏联”符号、“大国”雄心、“强权”壮志不久将损失大于收益。

  不同于第二支柱变化趋势的明晰可辨,第一支柱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要复杂得多,难以把握得多。2011年俄罗斯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可能提升俄罗斯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盛行的垄断、猖獗的腐败、缺乏法治等都在阻碍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俄罗斯社会的排外和仇外情绪(与对苏联解体的惋惜密切相关)在阻碍外资流入俄罗斯。种种因素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高低是决定性的,因为俄罗斯已经越来越显著地成为依赖自然资源和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经济体。

  可以这样认为,决定普京和统俄党政治前途的最重要因素,与其说是要求“诚实的选举”的俄罗斯人有多少,倒不如说是国际市场上石油的价格是多少。如果石油价格暴跌,俄罗斯人将不仅要求“诚实的选举”,而且会直接要求普京和统俄党下台;如果石油价格维持高位,俄罗斯人的要求将仅止于“诚实的选举”,甚至对“诚实的选举”的要求也未必坚持下去。然而,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不是任何个人或政治力量,包括普京和统俄党,所能控制的。因此,普京和统俄党执政的第一支柱的变化趋势事实上难以预测。我们只能持续地观察事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