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法国的新三权分立:政权、媒体和财团

发稿时间:2014-09-24 00:00:00  

一本满足人们“窥私癖”的畅销书

目前法国最畅销的一本书,是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前第一女友”、《巴黎竞赛画报》政治记者瓦莱丽·特里维莱尔刚刚出版的自传:《感谢此刻》。这本由Les Arènes出版社出版的书上周四在法国发行,首版开印20万册,几乎当天即告售罄。第二次印刷版已在13日开始销售,印数达27万……

这本有着“爆炸性内容”的书正在颠覆法国选民对奥朗德的主要印象(比如作为左翼政治家,奥朗德口头说不喜欢富人,其实私底下却更讨厌“没有牙齿的”穷人等等);书中细节之多令人瞠目结舌,读者甚至将随着作者一直爬上奥朗德的床笫……这本书已经创下了多项纪录:首日销售量纪录、多年来最畅销书籍纪录、首部披露离异总统夫妇间隐秘的纪录……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显然是一部“最被反对的畅销书”!

法国政治家们毫无例外、众口一词地反对这本书,甚至连极右翼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也表示,无论是著书者还是书中所描述的对象,都已经成为“法国的耻辱”……几乎所有在电视上接受采访的人——政客、记者、学者甚至包括电视随机采访的路人——都说“自己绝不会去读这种无聊的书”。甚至包括书店里的职员也反对这本书,他们声称“书店销售上万种书,我们不是总统夫妇隐私的垃圾筒……”问题是,二十万册被一抢而光的书都落到何等样的人手中了呢?这令我想起我曾翻译过的另一本法国书《虚伪者的狂欢节》,书中同样描述了类似的一幕:凡刊登了明星隐私的杂志都被一抢而光,但与此同时谁也不承认自己曾去买过……“窥私癖”看来依然是一个法国社会的通病。

政治人物道德水准的降低

奥朗德总统在上任后根据竞选时所许下诺言而颁布的法令非常有限,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允许同性恋结婚。当时引发了数以百万计的反对者上街游行抗议。人们对奥朗德最大的挖苦就是:总统允许所有的人都结婚,只有他本人除外!作为一个“不婚主义”的信仰者,奥朗德曾与他的大学同学、另一个政治家塞戈琳娜·罗亚尔同居长达30年,并共同生育了四个子女。2000年始奥朗德遇上了瓦莱丽,最终于2008年离开罗亚尔和四个子女,转与瓦莱丽同居。2012年奥朗德当选总统后瓦莱丽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法国“第一夫人”;但因未婚,史上谐称“总统第一女友”。

然而好景不长:今年一月份风流总统奥朗德与电影明星朱莉·加耶偷情一事被媒体曝光后,“第一女友”与总统大吵一通,还吞服了大量安眠药试图自杀……其结果是:奥朗德亲自给法新社发了一则仅十几个法文字的短讯,宣布终结两人的“共同生活”。当时奥朗德周围的亲信就担心:深受羞辱和伤害、倍感愤怒、报复心极盛而同时又极擅长文字生涯的“前第一女友”可千万别动笔写书……今天他们的这一担忧终成事实。

本来,这是一幕充斥着热恋、偷情、吵架、离异等细节的男女情变剧而已。如果此事非发生在总统身上的话,那就是巴黎几乎天天都在上演的一幕,实在不足为奇。然而政治人物道德水准的下降,使得贵为总统者也日益陷入风流韵事的旋涡中难以自拔。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届总统从吉斯卡尔·德斯坦到密特朗、从希拉克到萨科齐,大多风流倜傥、尤擅拈花惹草,绯闻轶事数不胜数。但尽管如此,在此之前却从未有第一夫人撰书斥夫的丑闻出现。萨科齐算是最出格,在总统任期内离婚、结婚,但他的“前第一夫人”也只是在他下台之后出版了一本书,也没有揭露太多的秘(丑)闻。

媒体蜕变成新的权力一角

今天出现这一幕固然与瓦莱丽个性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近三十年来法国政权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一种新型的“政权、媒体与财团”鼎足而立的“新三权分立”已经俨然成型。

众所周知,媒体过去被称为位于“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权力之后的“第四大权力”。然而事实上数十年间,媒体在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蜕变为“政权、媒体和财团”新型三权分立中的一大权力!从而构成一种新型选举民主国家的“超稳定结构”!

在所有选举体制的民主国家,媒体都在演变成为选民和政权之间的主要媒介和仲裁者。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媒体在选举中的作用还相当有限。民众对政治家的印象和投票意愿的产生往往仍然与政治家的竞选集会、与选民的直接接触密切相关。当时密特朗曾说过,要想当选,就必须走遍法国。事实上密特朗的足迹确实遍布法国。然而到了本世纪,与选民直接接触的效果,已经远远落后于电视——也就是媒体、其中包括书籍——的作用。国家议会电视台记者艾莲娜·利赛在2007年出版了一本书,认为“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总编和报刊老板”们就是“国王的制造者”;这里“国王”就是“当选总统”的代名词。她公开认为,民主正在进入一个“媒主”的时代。而尼古拉·萨科齐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是公认的第一个不是靠与选民直接接触而是靠媒体、特别是电视而当选总统的政治家。

在今天的选举民主国家,媒体已经成为政治家头上的“达摩利斯剑”,时时刻刻有可能落下来将政治家的脑袋斩首。或时时刻刻准备制造公众新的偶像,成为将政治家捧上政坛最高座席的不可或缺的云梯。事实上政治家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密切关注、实时揭露,且带种种评论。在选举期间,媒体作为“国王的制造者”,其作用与倾向对最终民众投票的结果有着重大影响。事实上,没有媒体的追捧和支持,政治家将无法当选。因为民众只能通过媒体去认识政治家。在当选总统执政期间,媒体也已经成为政权业绩的评判者。一项政策的好坏、一则具体措施的效果,基本都取决于媒体如何诠释。而对政治家道德水准的贬褒,更是媒体手中的“撒手锏”,时刻可以于千军万马中取政治家之首级……法国中间派政治家、前总统候选人巴耶胡曾说过,“如果媒体没有报道,那么你的政治行动——哪怕再有效、再正确——也等于没有做。”

而书籍则是媒体进一步延伸的长胳膊。书刊的新闻化是近几十年来早已被印证的事实。报刊、电视因篇幅有限而无法做的事,书籍则对其进行补充。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为什么瓦莱丽的这本《感谢此刻》一书的巨大成功。当然,书籍对传统媒体还有着一种“纠偏”的作用。法国选民之所以对政治家身边的人所撰写的“揭密”类书籍倍感兴趣,除了人的某种“窥私癖”在作怪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他们包装出来的政治家形象的信任。他们需要通过与政治家有着私密关系的亲近的人披露出来的政治家的真实面目。瓦莱丽的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选民的这一要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本书一出版就被一抢而空的原因。

一个非常说明问题的细节

在《感谢此刻》出版过程中有一个细节颇能说明问题:瓦莱丽的书是在德国印刷的,以躲避来自政权的可能的干扰。而正是这一细节,证明了媒体—书籍作为一种权力已经成为政权的一种强力制约。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记者作家让—艾登·阿利埃曾准备出版一本揭露总统密特朗育有一个私生女的书时,政权还有非常有效的手段来阻止该书的出版。当时总统府通过非法电话窃听了解到阿利埃的意图后,采取了种种超常规手段,包括查税等方式,最终使得这本当时可能会成为一枚“炸弹”的书胎死腹中。几年后阿利埃被发现在骑自行车时猝死在外省一座海滨城市,他所居住的旅馆保险柜被洗劫一空,他在巴黎的寓舍也同样……

到密特朗逝世后,一本有关他在总统任职期间向公众隐瞒其身患癌症的事实的书《大秘密》于1996年出版。但出版24小时后便被禁止销售,理由是作者作为密特朗的私人医生,将病人的隐私公诸予众有违医德……这起事件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当时政权对媒体的制约虽然已经被大大削弱,但依然存在。我记得当时在《大秘密》出版的当天,一个周三阴沉沉的上午,我冲到书店去购买,很快抢到了一本。但翌日该书便从书店全部消失,因为密特朗总统遗孀向法庭提出起诉,认为此书涉嫌透露病人病情的隐私,法庭紧急判定禁止此书的发行,并全部收缴已发往全国书店里的所有剩书。此后,曾有一个法国普通公民气愤不过,甘冒司法风险将全书扫描上网,专供所有对密特朗总统政治生涯感兴趣的人阅读。该书被禁后出版商向欧洲人权法庭提出申诉,认为法国法庭此判决有违言论自由的权利,欧洲人权法庭最终判定出版社有权出版此书。2005年此书重新出版。

就在《大秘密》重新出版的2005年,法国时任内政部长的未来总统尼古拉·萨科齐通过“情报总署”了解到一本有关其夫人塞茜莉娅·萨科齐的传记——但却不是塞茜莉娅本人同意的版本——正在出版过程中。萨科齐立即将该出版社社长召到内政部施加压力,结果此书果然没有按原计划作为传记出版,而是在翌年换了一家出版社以“小说”的形式出版……这一小插曲表明,直到2005年,法国政权还有可能向出版商施加政治压力。但这种行为更多的是缘于萨科齐本人的个性和他当时的职位:内政部长。法国内政部长是一个权力非常大的内阁成员,而内政部则是一个权力同样大的部门。“情报总署”是其属下的一个部门,专门针对国内政治进行情报调查。当时萨科齐正是通过“情报总署”了解到相关情报的。“情报总署”在各大媒体和出版社以及印刷厂都有耳目,能够在相关刊物出版之前就拿到其内容。

正是为了逃避内政部的这类监视,这一次,瓦莱丽和她的出版商Les Arènes出版社特意到德国去印刷此书。当然,到德国印刷主要已经不是担心被法国政府查禁,因为法国政府早已没有这种权力,除非能够提出该书有损国家安全的内容。因此,到德国印刷是为了保持其“突袭”性和悬念,以使书籍的销售更为顺畅。

换言之,今天法国政权已基本无法亦无权阻止《感谢此刻》之类书籍的问世,即使奥朗德事先知道了此事,他也不再有可能采取任何合法手段禁止此书的出版。确实,法国媒体在几十年间权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已经成为法国乃至其他西方选举民主国家选举体制中的关键因素,成为相对于政权几乎拥有类似地位的三大权力之一。

政治家已无安全私角

当克林顿当总统时因在一个女实习生莱文斯基裙子留下了精液而险些被弹劾时,法国还存在着“保护政治家私生活”的媒体传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密特朗在竞选集会上公开带着他的私生女玛扎丽娜出现在公众面前。然而在场的记者尽管尽人皆知,但却无一人置一个字。公众对此始终一无所知。这是当时媒体自觉地为政治家的“私生活”讳言的结果。

而今天瓦莱丽的书开了一个先河:从此政治家没有了任何“安全地带”,他在一切场合,甚至在自己的家中所说所做的一切、甚至床笫之私……都有可能有朝一日被媒体揭露而成为政治家们的“阿基里斯之踵”!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是“瓦莱丽们”手中掌握着“奥朗德们”的生杀大权。

在此书中有一句话被认为是具有“致命杀伤力”。瓦莱丽写道,作为左翼社会党政治家的奥朗德公开宣称“不喜欢富人”,但实际上他真正鄙视的却是穷人,并在私下称他们为“没有牙齿的人”。政治学家们一致承认,这句话,不管是真是伪,已经将永远跟随着奥朗德。如果奥朗德2017年竞选连任失败的话,这句话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根“稻草”。

当然,如果要深究下去的话,真正掌握着“奥朗德们”生杀大权其实是瓦莱丽供职的《巴黎竞赛画报》的后台老板:拉加代尔财团……这就是财团、媒体和政权之间的三大权力的新型关系。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早就预见了这一前景。他说:“电视(即媒体中的最重要的角色——作者注)是法国第一大权力,而非第四大权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