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出版

以书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发稿时间:2015-06-09 00:00:00  

  书以载道,文以化人。在国际交流规模日益扩大、形式愈加丰富的当下,图书作为重要的交流介质,承担着把中国故事源源不断地推向世界,帮助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深重道义。

  多语种图书是中国外文局核心业务板块之一,是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要媒介。近10年来,全局累计出版多语种外宣图书5075种,平均每天出版1.3本;累计对外输出版权3873种,平均每天对外输出一种以上;图书发行覆盖世界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量的外宣实践告诉我们:以书为媒,讲好中国故事,大有文章可做。

  围绕国际关切,强化对外主题出版针对性,不断满足海外受众阅读需求

  中国主题的外文图书,海外受众爱不爱看、接不接受、喜不喜欢,很大程度上由他们的关注点和关注度来决定。在对外出版工作中,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避免一厢情愿式地单向传播,把握好海外受众关注的话题,契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特点,提升主题出版的针对性、有效性。

  由国务院新闻办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从2014年10月出版至今,总发行量已突破400万册,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文版的海外发行日新月异。美国《赫芬顿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法国《世界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新加坡《海峡时报》以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海外主流媒体刊发了400多篇报道进行推介或评论。多国政要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在第一时间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该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就在于回应了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一个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的关注,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内外政策主张等,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也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风格、特点、思路和理念。

  围绕国际关切,加强对外出版,还有助于消除国际舆论对中国的成见、偏见、疑虑甚至敌视。新世界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是近年来时政类外宣图书的成功案例。该书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关注,以及国际社会的疑虑、偏见等,选取了15个话题,组织专家以讲故事手法精心写作,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揭开了我们党在历史征程中永葆先进性的谜底。此书一经问世,立即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好评如潮,总发行量已突破75万册,并对外输出了11个语种的版权。实践证明,加强对外主题出版,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脚踏中国大地,关心国外读者需求,注重沟通交流,有的放矢地扎实开展工作,决不能自娱自乐、自说自话。

  着眼融通中外,构筑新型话语体系,增强共识通感

  讲故事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形式,也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方式。讲故事不同于概念对概念的解释、定义对定义的介绍,而是要用受众可参照、可比较、听得懂的方式与内容,用他们习惯的方式介绍中国,有情节、有情感地娓娓道来,让读者如沐春风、身临其境,进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上佳效果。

  事实证明,“讲故事”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要远胜于概念的简单化传播。以“中国梦”为例,当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这一理念的时候,国际社会有很多质疑,“中国梦究竟是什么”“中国梦的概念从何而来”“中国梦与美国梦有哪些不同”等,这就需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生动地展示中国理念和价值观。《中国梦:谁的梦?》一书就以讲故事的方式,以贴近国外读者的语言和视角,解读了中国过去、今天和未来有关中国人奋斗的梦想和目标。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有助于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与合作,消除由于中国快速发展而对中国产生的疑虑和误解。目前,该书已经对外输出版权13个语种,图书发行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分享到

  《中国城际·青岛:山海帆都》外文出版社

  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过程中,语言转换是基础,翻译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从现实与战略的高度精辟地提出,要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新形势对外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从实践来看,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背后的发展理论、道路、制度及理念的关注度日益增强,人们发现一些中国特色概念表述在现有各式各样的“词典”和“百科全书”中难以找到现成的翻译,语言转换方面遇到了很大挑战。如何主动对外标准化翻译中国主题词汇,并以此着力打造自己的话语体系,进而引领国际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这是对外出版中必须直面的课题,更是我们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事实上,话语权建设有多大影响力,事关中国与世界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理论进行交流、交融、交锋的能力与水平,事关中国能否具备一个大国应有的国际影响力。

  基于上述背景,在完善中国翻译协会功能的基础上,外文局组建了中国翻译研究院,一方面为中国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翻译环节提供强大支持,研究解决一些长期以来困扰中译外事业发展的老问题,另一方面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满足中外交流的新需求,使中国声音更有吸引力、更富感染力、更具影响力地向全世界传播。

  立足全球视野,持续创新探索,锻造解读中国的强大出版力量

  书为媒,传久远。我们常说“中国观点,国际表达”,就是要用海外受众习惯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他们更好地感知中国、理解中国。中国与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从根本上说,海外本土人士更加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阅读需求和认知水平,让国际人士参与中国主题出版,从海外视角进行“原汁原味”写作,更容易让外国读者接纳中国、喜欢中国。

  分享到

  长期以来,外文局坚持中外专家并举、协力推进传播中国的工作方法,常年聘请近百位外国专家参与对外传播中国实践,以期提高外宣业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城际》就是由外国作者直接写作、对外系统介绍中国当代生活的系列图书,也是我们与各省市加强外宣协作的重要成果。外文出版社目前已经推出了该系列20多种图书,全部中英文双语出版,形成了规模效应。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外文局与耶鲁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多语种《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其中《中国绘画三千年》(英文版)获得了美国“霍金斯图书大奖”——美国出版商协会为优秀图书颁发的最高荣誉,至今已由双方出版了中文简、繁体字、英、法、韩文5个版本,发行量达10万余册。

  进入新世纪,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讲故事的水平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许多探索,但还做得很不够。特别是如何缩小外宣能力与改革开放辉煌成就之间的差距,如何解决好实践做得好,而外宣说不好、传不开的问题,切实增强对外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还需要全面系统地攻坚,需要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不断创新。

  以书为媒,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