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出版

《科技创新热点辨析》:尊重科研规律不能只挂在口头上

发稿时间:2021-06-21 16:07:32   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作者:丁国强

       赵永新著《科技创新热点辨析》(人民出版社20206月第1版)一书以新闻记者的敏锐,运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探究辨析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体制改革、科技传播、成果评价、学术打假、创新创业等热点问题,是一本话创新、谋创新、促创新的好书。

不能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

科学是人以智力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是一种显著具有创造意义、体现人类智力最高成就的人类活动,它深刻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成为推动世界变革的重要动力。赵永新认为,不能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辨析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科学研究的价值,科学研究虽然短时期内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却为技术创新打下坚实根基。科学研究是一个探寻未知、追求真理的艰苦过程,充满了质疑、颠覆和发现。

《科技创新热点辨析》对“重应用轻基础”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底子和支撑,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就难以实现厚积薄发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最核心部分。以“有什么用”来质问基础研究,忽视其“无用之大用”,科技创新就失去了根基。“转化”并不是科学研究的唯一价值,如果没有心无旁骛、深厚扎实的科学研究,漂亮光鲜的“成果转化”只能是昙花一现。

尊重科研规律不能只挂在口头上

推动自主创新必须秉持科学精神,尊重科研规律,宽容科研失败,要进一步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打破量化考核误区,杜绝短视行为,为自主探索、充分辩论营造空间,为科学家埋头攻关、潜心钻研创造宽松科研环境和浓厚学术氛围。

科学发现不是物质刺激出来的,不是功利催促出来的,也不是量化考核出来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说:“最优秀的科学家要做的工作,就是实现从01的突破,这也是最难的工作。所以面对他们,尽量少问‘你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用’,这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尊重科研规律不能仅仅挂在口头上,要体现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方方面面。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更替,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和生活观念。科技创新是需要静下心来的知识创造,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既要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有战略定力,在难度大、周期长的基础研究上下功夫,勇闯科学“无人区”,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夯实科技创新的根基,把科技创新的底子做深做厚,这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赵永新以“科学研究与盖大楼”的譬喻,强调按科学规律办事必须正视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不能机械采取买多少水泥、用多少钢筋的简单思维来对待科研项目的投入。不确定性往往能够激发好奇心、求知欲,为科学家探索未知前沿注入了催化剂。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解决“卡脖子”难题,需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重视基础研究不能过于功利化,赵永新提出,要少些“帽子工程”,多些长期支持。研究者要有耐性,管理者也要有耐性。

“赛先生”呼唤科学文化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核心位置,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变,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得尤为紧迫。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就必须坚持瞄准前沿、追求卓越,推动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科技创新热点辨析》中充溢着“少些自我陶醉,多些客观清醒”的提醒,其中却饱含着对建设科技强国的热切期待。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一大批勇攀科学高峰的杰出人才。《科技创新热点辨析》一书,对改革不合理的教育模式、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深入思考,“莫让钱老遗愿变遗憾”“缺少天才谁之责”“大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做‘伯乐’还是当‘农夫’”“本科生为何不能署名‘第一作者’”等文字,矛头直指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填鸭式教育、“听话式教育”。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是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等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不解决,自主创新的动力就难以激活。

《科技创新热点辨析》一书专列一部分讨论科学文化,健康的科学文化包括求真务实的作风、公开质疑的氛围、民主讨论的空气、就事论事的心态、愈挫愈勇的坚持等等,这些都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空气和水。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调动科研人员和技术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将创新要素有效投入到创新活动中,让科技创新的大潮充分涌动。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