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体制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发稿时间:2018-03-05 16:51:5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柳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和非凡的战略智慧,详细论述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行动纲领和战略路径。当前,中华文化正迎来历史性的繁荣兴盛时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生动统一。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理论支撑。报告提出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目标和任务,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内涵深刻的革命文化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大师迭出、巨作炳耀,诸子经典、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无数的建筑、工艺奇观,数不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铸就了世界文化史上的雄伟高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历程中,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这些文化资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滋养。立足这些文化资源,近年来,广大文化工作者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作推出了大批品位高雅、群众喜闻乐见、市场广受欢迎的文化产品。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不断推进,革命文化的深入继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力建设,中华文化必将蓬勃发展,释放出巨大能量,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强劲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毋庸置疑,“美好生活需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更大程度上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讲求生活品质、崇尚生活美学、青睐精神消费。正如报告所指出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图书发行量、国内外旅游人数等的不断攀升,都反映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旺盛,反映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文化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必将催生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日渐雄厚的国力与开放政策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经济腾飞与文化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今天,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外人文交流不断扩大,媒体合作交流持续拓展,文化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我国的发展道路、价值理念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日渐雄厚的综合国力与循序渐进的开放政策,推动中华文化日益走近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心,充分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创意、提供更多的文化精品。中华民族在与其他民族携手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同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文化的创新品格为文化繁荣兴盛塑造前所未有的新面貌。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生生不息,就在于它始终以包容的姿态、创新的品格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当前,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发展的生态与业态。随着新兴科技与文化领域的不断融合,文化生产的传统线性时序正在解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人们借助科技手段获得的全新文化体验不断孕育着文化的突破性发展,文化创新、创造与管理阵地正逐步向数字、移动、虚拟世界转移,文化发展正迎来一个大变革、大创新、大发展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东方智慧与新科技在新时代的有机结合,一定会产生不竭的文化创造力,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塑造前所未有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