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体制

特色文化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发稿时间:2017-12-13 14:52:28   来源:中国改革网   作者:孙铮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特别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十九大以来,学者们对乡村振兴一直围绕其内涵与意义、乡村衰落的原因、实现振兴的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更多的还是集中于农业农村内部,对乡村的文化内核少有阐述。

  近日,“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举办。该次研讨会由河北省文化厅、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汇聚了国内各位文创产业大咖,就“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交流。

  乡土文化回归,延续历史文脉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流传至今的乡村文化,都是经过代代传承、去粗存精、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兼收并蓄。

  永年广府镇作为我国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是乡土中国优秀的乡村文化。

  “我们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乡村问题已经凸显,乡村一度出现了荒置、空心等问题。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与乡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统筹部署。乡村振兴旨在通过乡村的建设发展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塑造村庄的现代化风貌,并使农民重返乡土。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小康,中国社会就不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范建华在会议上呼吁。

  范建华认为,发展“特色小镇”是现阶段我们可以实施的主要途径。作为新兴概念“特色小镇”与传统小镇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应当严格划分特色产业小镇与特色旅游小镇。特色产业小镇是以鲜明的产业为支撑,形成宜居宜业为特征的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而依托优美自然环境、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等要素构成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则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竞争力,吸纳外来游客在地消费为特征的另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小镇与特色旅游小镇在本质上存在巨大差异,特色文化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内容,特色小镇建设的根本是以特色文化为内涵、资源整合打造出特色产品。

  如何发展太极拳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对外经贸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吴承忠认为,应当牵住太极拳旅游市场的牛鼻子,带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明确目标,让更多的游客以休闲、康体为目的来永年游览,才能深化太极拳的文化内核,做大做强太极文化。

  深度挖掘文旅资源,重新认识乡村价值

  以前我们对一些旅游资源的认知,可能更注重其经济价值,却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价值,这让人很难产生情感上的认同。要加强文化自信,就要讲好文化故事,认识乡村价值。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卞靖指出,当前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要做到深度挖掘旅游文化资源,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将旅游商品赋予一定文化特质,从低端小商品转变为文化符号。二是由表面展示向深度挖掘的转变,掌握好展示技巧,深度挖掘,讲好文化故事,加深游客旅游记忆。三是由要素流出向要素流入的转变,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将要素重新注入乡村,做好乡村旅游,吸引要素向乡村回流。同时他还认为,把握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三个方向”包括乡村饮食文化、乡村民俗文化和乡村建筑文化。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章建刚重点强调,发展旅游要注重挖掘特色文化,重新认识乡村价值。要注重抓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具有前瞻性、立足长远进行规划,要打造全链条、公正、有序、规范的旅游市场,实现全域旅游的有机整合,促进乡村跨越式发展。

  注重乡村转型,保证永续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导齐勇峰表示,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发展转型,开发文化资源转换模式,做大做强地方文化产业。依托优势资源,根据资源特点,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化传播与生产,“文化建设必须以本土资源为出发点,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以‘赵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内核尤为突出,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成语都来源于此,这是一张很好的名片。” 齐勇锋说道。

  齐勇峰强调,现代化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振兴乡村的同时我们要坚持以生态文明为重点,处理好生产、生态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通过“绿化”、“美化”、“规划”等措施,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在发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坚持文化导向,通过文化渗透实现乡土人文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永续发展。

  激活地方文化产业,科学规划乡村发展

  王边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西南边陲,村庄始建于元末明初,这里远山如黛,雕苑画寨,老街古巷,曲折绵延。远离城市的喧嚣,优美的风光,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来此聚集,形成了王边溪谷画家村。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今天,乡村的绿水青山已是人们寻求“诗意栖居”理想之地、健康养生的归宿之所,乡村中那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田园村落、特色小镇将成为新财富积累的落脚点。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王国华先生在主旨发言《文化产业与乡村复兴》中指出,乡村发展一定要注重资源整合,要破除行政地域的限制,围绕文化圈、文化带、文化脉络做文章,激活地方文化产业,突出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现实感染力、生活渗透力,做活文化资源。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资本、需求等的共同推动下,乡村旅游从最早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农业、休闲农场、乡村酒店、主题民宿、艺术空间、乡村营地、农业庄园、乡土博物馆、古村落以及由外国人在乡村经营的“洋家乐”和艺术家、文人在乡村经营的“艺家乐”等在内的复杂体系。乡村旅游实现了升级和分化,形成了极为丰富和多层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生活状态和社会生态。总的来说,各种形态、各种样式、各种档次、各种风格的乡村旅游已然成为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复兴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教授、硕导张祝平在发言中也提到了河南民权画虎村的成功经验与可借鉴的做法。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导王广振先生作《地方文化资源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旨发言。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核心、四个基本点”的发展思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一个核心,突出“美丽乡村、特色产业、乡愁记忆、生态农业”四个基本点,特别强调要注重提炼文化内核、当地人要讲当地事、建设乡愁记忆馆、乡村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并且提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不能简单把城市规划、景观规划搬到乡村,导致乡村建设千篇一律。

  发展特色手工艺,助力精准扶贫

  中国扶贫开发服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红以自身实践,讲述了特色手工艺如何助力精准扶贫。“我国贫困发生地多数处在少数民族、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这些地区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但是却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当地人并不知道他们认为很普通的手工艺品,却有着吸引旅游者前往的大部分要素,那就是对当地文化的好奇。”特色手工艺品开发要突出地域性,放大民俗性,做好功能性,并赋予其新的审美,充分利用电商等手段,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笔者认为,乡村衰落主要是农村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农村功能过于单一,普遍认为农村就是农业生产地和农业生产者的聚居地;农村公共服务缺失严重。乡村振兴中提倡经济与文化同行,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多样化、居住人口职业多样化以及农村功能的多样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目前中国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治愈“农村病”,解决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