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体制

传统文化的四重变奏曲

发稿时间:2017-07-05 13:55:37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余余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虚与实、一与多这四重关系。

  文化内化于人,并历史地凝结成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关系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然而,传承不是复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着力处理好以下四重关系。

  “古”与“今”的关系。所谓“古”与“今”的关系,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界定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尤其要搞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从文化本身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传统文化中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国度、具有永恒魅力的部分;从当今时代而言,还应包括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发展诉求、具有当代价值的部分。此外,甄别“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既着眼于当前现代化建设,又着眼于人的生命本真存在与全面发展,克服文化选择上的功利化倾向,凸显文化的人本维度。

  要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关键是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合题。创新是文化传承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灵魂。对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现代化、适应现代化和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要根据当今时代特点,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融入现代社会中的民主意识、法治观念等,并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与“外”的关系。所谓“中”与“外”的关系,就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全球化在促进全球交往深度发展的同时,也对全球文化的多样化提出了挑战,文化底蕴不深的民族甚至会因强势文化的影响而丧失文化之根。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下,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又要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兼容并包,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能力。在全球多元文化激荡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凸显民族特色,充分发挥在文化选择、文化发展、文化创造上的主体性;要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规律,寻找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对接的契合点,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还要加强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应对其他文化“输入”的能力。对于“输入”的外来文化,应以博采众长的态度加以对待,既看到其缺点与薄弱,也要看到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有利因素,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虚”与“实”的关系。所谓“虚”与“实”的关系,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要处理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网络化”是当今时代发展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利用“网上”。对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思考:一是就空间而言,网络空间是人们当前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我们了解他人、认知社会、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空间的传播,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并不断探索网络空间中传承、传播文化的新形式和新途径。二是就技术而言,网络技术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文化传播优势。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多种资源,生产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点在“网下”。仅仅依靠网络,传统文化传承终将因缺乏主体的亲身经历和身体力行而流于形式。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网下,落脚点在践行,践行文化的过程就是传承文化的过程。为此,要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心理,提高文化鉴别能力,探讨形成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情、意、信、行有机统一的有效机制,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下日常生活。

  “一”与“多”的关系。所谓“一”与“多”的关系,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要处理好一元指导与多样发展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厘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决不是要用传统文化来代替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经历史和实践证明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思想保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化支撑,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沃土。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辨别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坚持一元指导前提下的发展多样。从文化自身讲,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儒学为主导、包含儒道释在内的丰富而庞大的文化体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对其中某一方面、某一思想的传承,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中一切“优秀”成分,发展多样文化。■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