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体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义

发稿时间:2017-03-31 11:00: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志山 王杰

  核心提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主流文化的生活方式,通过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公民道德规范浸润到个体生活之中,使之承袭主流价值观、遵守文化交往规则、塑造文化身份认同,进而提高文化话语的信服力和增强文化话语权。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唤起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孕育出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增强文化话语权

  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主要是指国家的国防安全与政治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国家安全的内容得到了极大拓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防安全与政治安全以外,还包括经济、信息、生态、文化、科技安全等众多领域。近年来,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文化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掌握文化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有利于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发挥主导作用,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提供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就业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社会思潮表现出来。这些思潮实质上是各方群体的利益表达。如何有效协调处理各方的利益关系,团结最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这就亟须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标准加以评判,理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性质、反映领域、表现形式以及本质内涵等多方面的差异,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引导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文化话语权,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自主提出、表达、传播本国文化话语,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主导本国文化发展,维护本国文化权益和根本利益的权利。文化话语权的掌握归根结底在于文化话语的信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动的文化话语整合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概括反映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体层面的价值追求,推动自发的、感性的社会意识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与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主流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主流文化的生活方式,通过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公民道德规范浸润到个体生活之中,使之承袭主流价值观、遵守文化交往规则、塑造文化身份认同,进而提高文化话语的信服力和增强文化话语权。

  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

  价值是指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即客体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为主体服务。价值观则是对这种关系进行评判而形成的观念,涉及好坏、得失、善恶等具体价值的立场、看法和选择。“软实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之道》中提出。有学者认为,“文化为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凝聚力量,综合和融汇在一起,便形成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技术、国防等硬实力而言的。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对社会发展尤其重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目的在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形象、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激昂人民精神风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于国家的善、社会的好、公民的品德的价值观念,是确认国家发展发向、坚定社会发展路径、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一定的文化总是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一定的价值观念也必须以一定的文化为载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其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密切相联,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文化软实力的最根本的内容,并直接体现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与弱。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内起到价值共识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文化内部凝聚力。凝聚力主要是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大家朝着同一目标的向心力:在国家层面上,经济富强、政治民主就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目标;在社会层面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专制、独裁、人治的摒弃,这些现代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也是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社会追求;敬业、诚信、友善表达的是人民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提高文化的国际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合西方现代文明理念而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西方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价值理念的扬弃,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有利于促进文化现代化

  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和结果,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且总是在一定的区域演化、发展。文化现代化,是指文化诸因素、门类的国际最新、最高发展水平,是在继承、弘扬民族的、全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发展,不断向现代文化转型的特殊变迁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在伴随着经济、政治改革而出现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无论是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还是综合创新论,核心问题是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一关系是理解和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坚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现代社会价值取向,在现代化浪潮中不致迷失自我。这体现为:在经济上,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发展目标,追求国家富强和共同富裕;在政治(制度)上,以法治国家、民主政治、理性治理为改革导向;在社会发展上,以自由、平等为发展理念,追求社会公正。

  文化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主体对实践的认知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激发文化主体的意识,自觉进行文化继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即能引发主体的文化思考。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一些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失效或者遵从的人减少了,作为主体,如何理解价值、道德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又该坚持何种道德原则和规范?“我思故我在”,当主体不可避免地思考这个问题时,即意味着主体意识的自觉使用。认识是实践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帮助主体激发问题意识,自觉进行文化思考、继承与创新。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实现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权益,提高国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创造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现代化主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现代化中,思想观念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其关键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来发挥其功能,加速推进人的现代化,提高国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文化现代化指标体系提供原则指导。评价文化现代化发展状况,涉及指标体系的建立,如在文化投入、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人才的培养等关乎文化竞争力、影响力问题上,尤其是评价思想观念现代化、制度文化现代化的状况时,只凭定量原则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性质上加以原则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为文化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文化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设提供理念指导。■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移民文化研究所)